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山东籍院士薛其坤:从考研挫折到国家最高科技奖 寒门学子书写量子科学传奇

2024-06-28科学
中国山东网 ·新感知6月2 5 日讯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薛其坤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一个仅有400多人的小山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这位山东籍院士,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科研成就,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获奖,薛其坤也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度首届评选颁奖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
考研 第一年数学39分,第二年物理仅得39分
薛其坤,一位从山东蒙阴县农村走出来的科学家,他的科研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坚持。薛其坤说,「我从小就造就的咱们沂蒙山区人民那种比较‘皮实’、比较坚强的性格和人生态度,使我一路走来没有被打趴下,很顺利地越过了一个个的小坎,走到了今天。」
虽然家境贫寒,薛其坤扔凭借不懈努力,17岁时成功考入山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最终决定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面对考研的挑战,薛其坤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数学考了39分,第二年物理也仅得39分。尽管已有家庭和稳定工作,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劝他放弃,但他选择坚持三战。尽管首次尝试因高等数学成绩不理想而失败,但薛其坤并未放弃,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再次挑战,最终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在读研期间,薛其坤面对重重困难,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花费了7年时间才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留学日本期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重重,他依然坚持下来,科研成果逐渐得到认可。
薛其坤(左一)在日本求学期间薛其坤本人自嘲称:「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博士读到第六年终于接近初心。而后实验操作愈加忘我,愈发沉溺于科学研究的美妙。「我的身体惯性不大,但我的内心精神惯性很大。」薛其坤如是说。
勤能补拙
「每天就是吃饭、睡觉、科研,有时累到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薛其坤回忆起那段岁月,感慨万千:「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科研,有时累到在马桶上都能睡着。」尽管身心俱疲,他依然坚持着,最终在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在祖国需要时毅然回国。
薛其坤他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最终将收获科研的丰硕成果。2012年10月12日,团队成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横向霍尔电阻显著增加,尽管未达到预期的理想值,但纵向电阻却意外下降,这一发现预示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可能。薛教授迅速组织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方案,以验证这一发现。
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薛其坤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吕力实验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稀释制冷机,将实验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工作,12月8日,实验室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屏幕上,霍尔电阻稳定在25813欧姆,形成一个明显的平台,而纵向电阻则急剧下降至接近零。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首次观测,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也标志着薛教授及其团队四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在获得最终数据的那天,薛教授特别打开香槟酒庆祝这一科学奇迹的诞生。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的最终测量样品和数据 守得云开见月明
「做一个幸福的中国科学家,用更多的科研突破回报祖国!」
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2014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6年,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20年,荣获菲列兹·伦敦奖,成为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2023年,荣获巴克利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获奖者;2024年,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薛其坤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仅是对其个人卓越科研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极大激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薛其坤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如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的高温超导电性增强现象,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在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为全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实力的持续壮大和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深厚积累。」薛其坤说,荣誉属于团队当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属于国家。他坚信,中国会有越来越多引领国际发展的科学发现和成果涌现。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科技工作者。薛其坤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量子力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他说:「做一个幸福的中国科学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国家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用更多的科研突破回报祖国!」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锬 马文文报道
综合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