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一闻就倒的「迷药」真的存在吗?女医生亲身试验,结果怎么样

2024-10-09科学

很久以来,无论是荧幕影视作品还是民间社会舆论,一直都充斥着这样一条经典传闻:

有一种迷药,只要被闻到,或者放在饮料里喝下,甚至只是一拍肩膀,就可以在数秒之内让给受害者昏迷不醒,随后任由施害者随意摆布。

时间一长,「听话水」、「乖乖水」、「迷奸粉」、「神仙水」,各式各样的名字纷纷落到这种「迷药」的头上,让这种仿佛武侠小说里才会存在的神奇药品,具有更加诡异和危险的气质。

但现实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药物吗?

其一,一闻就晕,真的存在吗?

只要吸一口,就会马上不省人事,在很多影视剧中,的确经常出现把这种迷药抹在一块布上,猛地蒙在受害者的口鼻处,不出三秒受害者就直接昏迷的桥段。

而在现实中,的确有一种具有类似效果的药剂,那就是乙醚——作为一种醚类有机化合物, 此物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无色、易挥发,可以通过呼吸道迅速被人体吸收,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引发头晕、嗜睡、认知混乱、昏迷等症状。

鉴于这些特性,历史上,乙醚是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手术用麻醉剂之一,但由于其也存在过量吸入后会导致呼吸抑制、心跳减缓等风险,乙醚在近代逐渐被其它更加高效的麻醉剂取代。

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进步,普通人获取乙醚的途径越来越简单,成本也越来越低廉,因此在近几十年成为不少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常用工具,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乙醚要想发挥作用,至少需要数分钟的时间,绝不是吸入几秒钟就能起效的,影视剧中那种一闻就晕的桥段,终究只是艺术作品的夸大加工罢了。

而接替乙醚成为现代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麻醉性气体的,就是七氟烷。相比乙醚,此物最大的优点,就是起效时间短,成年人只需吸入浓度5%到8%的七氟烷,就可在一两分钟内进入手术级别的深度昏迷状态。

那这是否意味着,七氟烷就是真正的「听话水」?

其实不然,广东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女麻醉科主任就曾用亲身试验向公众演示,七氟烷之所以起效快,秘诀在于其本身挥发性极强,但这就意味着,唯有使用氧气面罩等全封闭输气设备才能确保七氟烷在挥发干净前进入人的口鼻。

比如在这位女医师的自我试验中,其用涂满七氟烷的毛巾捂住口鼻,也需要至少一分钟的时间才晕倒。

所谓一闻就倒,其实是不存在的。

那如果加大七氟烷的浓度呢?

抱歉,七氟烷如果浓度过高,是有非常刺鼻的味道的,只要不是傻子,根本不会有人上当。

其二,一吃就迷,真的可能吗?

相比比较戏剧性的蒙口鼻,通过在饮用液体或者饭菜里混入迷药,似乎是一种更加现实可行的犯罪方案,而这种迷药,就是在各种古代小说故事中大名鼎鼎的「蒙汗药」。

小编注意到,前几年还真有现代历史研究者认真考证过,所谓「蒙汗药」,很有可能就是东汉名医华佗都使用过的「麻沸散」——此物为白花曼陀罗的花朵研磨提炼而成。而曼陀罗花中,正富含莨菪碱、东莨菪碱以及阿托品等带有麻痹人体副交感神经,最终抑制中枢神经活性的碱性化学物质。

但很多学者也认为,这些物质在曼陀罗花朵中的含量其实很低,再加上古代那糟糕的化学技术,要想提炼出达到一吃就倒效果的剂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华佗的「麻沸散」,很有可能只是起到一定镇痛效果而已。

一吃就倒,很可能也只是一种艺术性的夸张演绎。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近代化学技术的进步,的确是有一些药物,是真的可以仅通过口服就达到麻醉效果的。

比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就是氯氮卓、地西泮、三唑仑等,就是常见的临床用中枢神经抑制剂。

而更出名的是γ-羟基丁酸。此物于1874年被首次人工合成,对中枢神经有着极其强烈的抑制作用,一开始常用于作为安眠药和分娩麻醉剂,但很快发现此物对人体大脑与神经系统有较大副作用。剂量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死亡,在近些年已经被更安全的药剂取代,并被归类为第一类管制精神药品。

但 γ-羟基丁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摄入剂量小于≤10mg/kg时,受害者会出现明显的欣快感,因此可以当成合成毒品吸食;而当摄入剂量大于这一门槛时,受害者会在数分钟内陷入昏迷,且会大概率发生记忆障碍,因此也是一种完美的迷药。

除此之外,γ-羟基丁酸味道较淡,很容易被酒水的味道盖住;再加上原材料容易获得,制取成本也较低,γ-羟基丁酸由此在全球地下犯罪领域高度泛滥,在国外被叫做G水,在国内则被叫做「听话水」。

也就是说,吸入性迷药虽然存在,但在犯罪现场的可操作性极低,而γ-羟基丁酸,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口服型迷药,是必须高度警惕的存在。

其三,一拍就倒,现实吗?

或许是由于过于魔幻,这种一拍就倒,或者一拍就乖乖跟着加害者走的神奇药物,是所有迷药中知名度最低的那一类,小编也只有在老一辈人的闲聊中听闻过此物的存在。

那么现实中真的有这种药物吗?

其实但凡对化学药剂在人体内的反应机理有一个最简单的了解,就不会相信这种传说的存在了!

在前面的介绍中,小编曾多次提到一个关键概念:剂量浓度。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在起效浓度下进入人体,那么再厉害的迷药,也毫无意义。

在化学届,这个常识还有一个更平易近人的说法: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而往受害者肩膀上拍击,就是最低效的施加迷药的方式之一。毕竟不管是粉末还是液体,拍在受害者肩膀上再反弹进入口鼻的概率,实在是太低太低,真有如此强效的迷药,施害者自己会不会先被迷倒,才是更应该值得施害者担心的。

总而言之,迷药这种东西,虽然很多都是民间以谣传谣,实际效果也距离「神乎其技」有着较大距离,但个别强力迷药,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而小编认为,比起担心迷药本身,如何避免进入会被不法分子使用迷药加害的场景,比如经常到迪厅寻欢作乐,与不干净的人员往来,参与地下灰色活动,乱吃乱喝不明来源的食物饮料,才是更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