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植物名实图考】中载:「薯莨蔓生开花,叶形尖长如夹竹桃,节节有小刺,根如山药形如芋子,大小不一。外皮紫黑,内肉红黄色,节节向下。野生,土人采,取其根。煮汁染网,会入水中不濡,留根在山,生生不息。」
图片01):薯莨的地下块茎(断面)
这段话,对「山猪薯」薯莨在山野中的株型识别特征,地下块茎形态及其经济用途,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也许你对「薯莨」这种植物,有了一个「大概」「棱角式」的认识。
其实,古典籍中载「薯莨」的这些文字,很多地方就是一种「专业术语」介绍,很多人读起来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说得简单直白点的话语,薯莨就是我们孩提时代,在山野上玩的「野 猪 藤」根茎。因为其地下块茎,「鲜割」时,会有鸡血般的汁液渗出易遭「野 猪」拱食而得其名。
图片02):薯莨的地下块茎
有的地方也称它为「鸡血藤」,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薯莨」是百合目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而「鸡血藤」是蔷薇目豆科密豆花属多年生攀援藤本灌木,2者既不同「目」也不同「科」还不同「属」八竿子打不着的不同植物。
在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中,薯莨以其独特的田间生物学识别特征和广泛的药用价值,以及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有非凡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青睐。与「鸡血藤」的经济使用价值差异较大。
图片03):块茎的初加工
本期图文,清江鹤就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藤蔓植物「薯莨」的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薯莨」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亚目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攀援植物:
薯莨又称为「山猪薯」「红孩儿」「红药子」,属于百合目薯蓣科薯蓣属,是一种缠绕粗壮的藤本植物,其生命力顽强,藤蔓可长达20米左右。
图片04):块茎的初加工
它的地下块茎形态各异,有圆锥形、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在壤土表土层。块茎外皮呈棕黑色,表面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为红色,干后转为铁锈色(或者紫黑色),这种独特的外观让人印象深刻。
薯莨的茎右旋且有分枝,基部常生有刺,叶片为革质或近革质,茎下部的叶片互生,中上部的叶单生。长椭圆状卵形,有时有缺刻有时无缺刻。叶正面翠绿色叶反面有「叶粉」披露呈粉绿色,无细毛,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薯莨独特的生物学形态。
图片05):薯莨的种子(有膜翅)
薯莨的花序为穗状花序,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腋生花序。
花期在每年的4到6月,而果期则从7月持续至翌年1月,果实为三棱状扁圆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薯莨广泛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多生于山谷向阳坡处、疏林下或灌木丛中,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栽于灌水和排水良好、肥沃、有适度水湿的地方。
由于地域分布不同,受气候条件影响,薯莨在不同的山野上有不同的「变异」株,这给田间识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人来说,也不是件难事。
图片06):野转家种植的薯莨
薯莨的地下块茎有「养血」「活血」「止血」的功效:
【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部中载薯莨:可以入药,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妇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风湿等症,所以很多农村人自制的「跌打损伤」药酒中就少不了薯莨。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载薯莨:「块茎可提制烤胶及作酿酒原料,另还含一种酚类化合物,是较好的止血药」。【中国高等植物】中也载薯莨地下块茎有「止血」「活血」「养血」功能。
图片07):新鲜的薯莨块茎
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薯莨也有「药中瑰宝」的美誉,其药用价值极高。
薯莨性凉,味苦,归肝、大肠经,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对于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症状,薯莨能够迅速止血,减少出血量和持续时间,是非常不错的「止血药」。
同时,它还能活血调经,缓解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女性健康问题。这在【中华本草】及【唐本草】中也有记载。
图片08):块茎剖开后的断面
此外,薯莨在治疗跌打肿痛、关节痛等外部损伤方面也有显著效果,能够理气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其清热解毒的功效,使得薯莨在治疗热毒血痢、水泻等热性疾病时表现突出。现代研究表明,薯莨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薯莨别称「赭魁」和「染布薯」,是非常不错的染料植物,可染出「香云纱」:
图片09):薯莨地下块茎
「薯莨」在【唐本草】中被称为「赭魁」,说它「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叶似如蘅,蔓生草上」。【梦溪笔谈】中说「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三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
因此,除了药用价值外,薯莨还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在古代的纺织行业乃至今天部分染织行业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香云纱,这一传统而珍贵的织物,就是用薯莨地下块茎(富含有单宁这种物质)加工为主要染料染制而成。香云纱的染整过程复杂而精细,被誉为「三洗九煮十八晒」。
图片10):薯莨地下块茎形状
在染整过程中,先要将山薯莨的汁水作为天然染料,对坯绸反复多次浸染,使布料染上棕黄色。随后,利用富含铁质的黑色塘泥对布料进行单面涂抹,并放到烈日下曝晒。
泥质中的铁离子与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亚铁,从而赋予布料独特的黑色外观。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香云纱呈现出面黑里黄、油光闪烁的质感,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穿、易干、不渗水的特点,更能抵御太阳光的辐射。
图片11):露出地表的根茎
薯莨作为香云纱的主要染料(别称「染布暑」的来历),不仅赋予了布料独特的色彩和质感,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佛山高明等地,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晒莨工艺,工人们顶着烈日,用薯莨汁精心染制每一匹香云纱,传承着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技艺。
写在最后面的话语:
综上所述,薯莨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的药用价值以及在印染行业之中的非凡表现,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图片12):薯莨的根茎叶种子
无论是作为药材还是染料,薯莨都展现出了较高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未来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薯莨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图片13):薯莨茎叶及地下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