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量子力学理论引起广泛关注,人在死后可能进入叫「零点场」的地方

2024-08-24科学

我们都好奇,人死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最近有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理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认为人在死后可能进入了一个叫 「零点场」的地方。这个概念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来自科学领域的量子物理学,尽管目前它依然是一个假说,但在理论上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

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日本的量子物理学家田坂广志。他最初在东京大学学习核能物理,后来逐渐转向医学领域,最终在量子物理学方面获得了博士学位。早年他在美国的西北太平洋国家研究室工作,该研究室曾参与过制造原子弹的 「曼哈顿计划」。回到日本后,他继续从事量子力学研究。人生的一场大病让他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最终在2022年发表了【死不存在】一书,其中提出了「零点场」理论。

田坂广志认为,死亡并非终点。我们的意识在身体死亡后依然以某种形式存在于 「零点场」中。那么什么是「零点场」呢?简单来说,它是宇宙中的一种无处不在的能量场,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储备库。与传统物理学认为真空是「无」不同,量子物理学指出,真空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因此,要理解「零点场」,我们需要理解「量子真空」和「零点能量」这两个概念。

量子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空间,而是一个充满能量场的活跃区域,其中包括电磁场、强核力场和弱核力场等。至于零点能量,即便在绝对零度( -273.15℃)下,所有物质和辐射的能量也不会降至零,而是保持在一个微小但仍然非零的基态能量水平。这种现象由量子涨落引起,即能量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微小的转换。

零点能量的存在早已被实验证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卡西米尔效应。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预测,当两个不带电的导体板被放置在非常接近的距离时,零点能量的分布会引起它们之间产生微小的吸引力。1997年,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测量了这种微弱的力,验证了这一理论。而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计算更是震撼,1立方厘米的空间所蕴含的真空能量可能比我们观察到的整个宇宙中的所有能量还要多。

尽管零点场的概念听起来抽象,但它却是基于量子力学的现实理论。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即便在完全的真空中,依然存在一种不可消失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于空间本身,形成了零点场。这个零点场遍布宇宙,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信息都以波的形式存储在其中。田坂广志认为,人的意识在肉体死亡后并不会真正消失,而是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继续存在于这个场中。

关于全息投影这个概念,其实早在 20世纪90年代,欧文·拉兹洛就提出了「亚量子全息场」的假说,试图用它来解释一些与生命和意识相关的神秘现象。田坂广志的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并进一步扩展了该思想。

但是,有关人死后进入 「零点场」的具体证据又是什么呢?这时我们必须提到「濒死体验」。大量研究和纪录片中记录了许多人在濒临死亡时的经历,他们往往会看到一片光亮,感受到漂浮感,甚至有的人称见到了已故的亲人。这种体验是否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田坂广志相信,这些现象可能正是人们的意识开始融入零点场的表现。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科学界关于意识在死亡后是否继续存在也有不同的看法。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类心脏停止跳动后,大脑仍会继续工作短时间,甚至在被宣布死亡后的一段时间内,意识可能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死亡的定义,或许意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肉体死亡而立刻消失。

田坂广志进一步指出,这个零点场中不仅存储了过去的信息,也记录了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时常听说 「心想事成」或「美梦成真」,这或许就是通过某种方式与零点场中的信息产生了连接。有人认为这与佛教中的「涅槃」状态有些相似,即人在进入零点场后,不再有情绪波动,而是一种极为平静和幸福的状态。

所以说,如果田坂广志的 「零点场」理论成立,那么我们对世界终极实在的理解或许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可能并不是由有形的「原子」构成,而更像是老子所说的无形的「道」与「无」。尽管这一理论尚处于假说阶段,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角度,让我们去理解生命的终点和死亡之后的可能性。虽然这些观点有待更多科学证据的支持,但它们确实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