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在138亿年前,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我们的太阳、地球、彗星、小行星等等都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产物,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后来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小了,于是科学家将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当人类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人类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人类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是不是还存在外星生命?带着这些疑问,人类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为了更好的探测宇宙的奥秘,科学家专门发射了很多先进的探测器,比如说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并按照既定的运行轨道进入太空,到现在为止,哈勃望远镜已经帮助我们了解过4万个宇宙物体,曾经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误观念因它而被打破,除此之外,哈勃望远镜还发现了超大质量的黑洞在宇宙大质量星系中是普遍存在的。
有的星系甚至还不止一个黑洞,而这些被称为超大质量的黑洞的宇宙物体,其质量却可以达到太阳的100万到1000亿倍质量左右,正如我们银河系中心存在已久的超大质量黑洞一样,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之前,我们并不了解星系在宇宙中的演化过程,更不了解星系各演化阶段会在不同星系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仅仅是哈勃望远镜的深空地带,便可以观测到5500个星系,其中还有年龄达到132亿年的古老星系,正是哈勃收集到的这些宝贵探测数据,才让我们对星系这些宇宙物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哈勃太空望远镜不仅仅拥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放置在太空中的光学望远镜头衔,更是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改变了大多数人对宇宙的理解。
哈勃望远镜已经工作了几十年,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宇宙,科学家又发射了韦伯太空望远镜,韦伯望远镜是目前全球已建成性能最强大、也是造价最高的太空望远镜,它的造价高达90亿美元,重达7吨,主镜直径6.5米,由18片巨大六边形镜子构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以美国国家航天局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个巨大的望远镜从1996年的时候就开始筹备,原本计划在2007年的时候发射升空,进行观测任务,预算5亿美金,不过当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在2005年的时候重新设计,然后才发射成功。韦伯望远镜升空之后的主要目的有4个:
第一是观测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和星系的信号,第二是研究星系的起源和演化,第三是研究恒星和行星系统的起源,第四是研究行星系统和生命起源,科学家们通过韦伯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韦伯望远镜距离地球大约150万公里,这个位置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要远,要知道地球和月球之间才38万公里,韦伯望远镜位于第二拉格朗日点,重力相对稳定,因为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是不变的,所以不需要频繁的修改位置,而且在这个位置上,它不会受到地球轨道和附近尘埃的影响,而且这个位置只要将防晒工作处理好,这个位置就能够观测到很多较暗、较冷的天体以及微弱的信号。韦伯望远镜给人类传回的很多信息,让科学家验证了之前一直无法理解的一个宇宙学差异。
这个差异关乎着我们对宇宙的正确理解,科学家将其称为是哈勃冲突,这是目前面临的宇宙学危机,在191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在讨论宇宙的时候,他发现了宇宙应该处于膨胀状态,当时人们始终完全相信宇宙稳态论,因此爱因斯坦也觉得是宇宙中未知的神秘法则让自己计算错误,并编造除了宇宙常数,用来使用自己的方程合理,后来到了1929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哈勃观测之后发现,宇宙中那些遥远的星系,似乎都在远离地球,之后他提出了宇宙膨胀的理论,彻底击破了宇宙稳态论的说法,根据哈勃的发现,科学家们后来推测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来自于一场大爆炸,从而出生、演化。
为了描述宇宙的膨胀状态,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哈勃常数。当然,哈勃常数和所谓的宇宙常数不同,它是基于长达10年的宇宙观测和理论结合,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的哈勃常数,就是用来衡量宇宙膨胀速度的一个物理量,用H来表示。它可以形容宇宙的膨胀速度,同时还可以推测宇宙的未来。不过这个数值的测定,难度极大。目前来说,我们有两种方法来测定。第一种就是根据天体的移动速度来计算,既然宇宙是膨胀的,那些天体远离我们的速度,就代表着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宇宙中,有一种造父变星的天体,它们被称为是宇宙的量天尺,能够相对精准的测定天体的距离,用它们的退行速度来推算哈勃常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二种方法就是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测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痕迹,利用它,也能够测定哈勃常数。在2009年的时候,科学家向太空发射了一个名为普朗克的卫星,这个卫星是用来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大爆炸38万年后的第一缕光,我们称它为爆炸后的余晖,这是我们研究早期的重要信息,2013年的时候,普朗克的研究团队公布了第一批研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天文学家用另一种方式计算了哈勃常数的值(就是结合普朗克的观测和宇宙标准模型他们做了计算),计算出的哈勃常数的值为 67.4KM/S/MPC ,2015年又再次进行了确认,这个值没有问题。于是,令天文学家头疼的事情出现了,两种测算方式都没有问题,但结果为何不同呢,这让天文学家很困惑。
通过两种测算方式,科学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73,一个是67.4,差异接近百分之10,这很不科学,它暗示着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可能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说,出现两种结果,那么必然有一种是错误的,最初科学家认为是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所以在2022年韦伯望远镜升空之后,科学家有了验证的机会,这次验证中,科学家得到了大约1000颗造父变星的数据,比起哈勃的观测,韦伯的强大视角的确更清晰的看到了造父变星的光源,不过让科学家感到意外的是,这次观测的结果和哈勃望远镜观测的数据是一致的,这也证实了哈勃望远镜之前的数据是正确的。既然哈勃和韦伯望远镜观测的数据一样,那么问题就指向了我们宇宙学理论——宇宙标准模型。
它可能是暗能量、暗物质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还未发现的神秘物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宇宙中可能充斥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神秘物质,它的总质量是我们普通物质的5倍多,由于这种物质几乎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所以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们,正是因为这样,科学家将其称为是暗物质,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种现象:在一些星系中,恒星的运动模式似乎「很不正常」,因为它们围绕星系中心运动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以它们的速度,仅凭星系中可见物质产生的引力根本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束缚。从此之后,科学家慢慢意识到,这样的现象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根据观测数据得出,大量星系的旋转速度都远远超过了理论值的上限。
甚至连我们的银河系都不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推测,宇宙中应该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从而产生了额外的引力,科学家对暗物质的认识能够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在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在估算后发座星系团的总质量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光度法和动力学法。结果用动力学方法算得的质量要比用光度法算得的质量大400倍!如此巨大的误差只能有一个解释:发光星体的质量只是星系团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质量不知哪里去了。于是他把这叫作「短缺质量」。后来到了1978年,一些射电科学家在系统测量漩涡星系的转动曲线时,发现离星系中心不同的距离处的物体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这个观察结果和人们熟悉的太阳系情况完全不同,在太阳系中,离中心越远的行星,线速度就越小,这是著名的开普勒定律告诉我们的。
在1936年的时候,科学家辛克莱尔、史密斯在研究处女座星系团中注意到了相同的情况,提出了存在星系团内部大质量的星云间物质。而且就算是把气体、尘埃、等离子体、恒星、行星都计算在内,也只增加了百分之15的质量,还远远不够填补空缺,所以科学家认为,暗物质一定存在宇宙当中,暗物质能够释放一种非常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是暗能量,它能够不断的推动宇宙的膨胀,我们的宇宙从大爆炸开始就一直在膨胀当中,而且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快,早已经超过了光速,除此之外,暗能量还能够控制天体的运动,使得天体能够稳定的运动下去,比如说在银河系中,靠近银河系中心的物质受到中心黑洞引力的影响,但是边缘的物质受到中心黑洞引力的影响很小,而产生的离心力很大。
既然如此,那么银河系边缘的天体应该会被离心力甩出去,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这说明宇宙中还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天体的运动,而这种力量可能就是暗能量,未来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很多国家还专门建立了暗物质实验室,但是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依然没有找到暗物质和暗能量,这说明暗物质和暗能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秘,不过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或许人类未来能够解开宇宙中的奥秘,到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宇宙的全部奥秘,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