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新炎
——摘自哲学名著【语言·意识·哲学】
人类一直笃信量子力学之所谓的、量子特有的物理性质,殊不知,量子尺度的物质世界与宏观尺度的物质世界都是基于同一个物质系的存在,都符合同样的「存在原理」。
量子尺度的空间趋近于「普朗克尺度」,即超越了人类的感觉、感知及测量极限,因此人类没可能直观地认知量子,故人类天生就是「量子盲人」。
科学界对耶鲁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上述结论。耶鲁大学不是推翻了「量子物理」,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量子观」。
人类即使借用最现代的科技手段也没可能(将来也没可能)感觉、感知和测量单个的量子,所以人类没可能面对量子而产生直观性的概念,故量子世界无逻辑可言——因为逻辑乃是概念之间的原则性关系。
人类只能基于波的层面而对「量子与其它物质的作用情况」作些隔靴搔痒式「认知」——这就像「人类当初没法从分子层面去认知水、于是只能从水波层面而做点工作」之情况一样。然而,人类却因此而误以为量子就是波。
人类无法直观地认知量子,而量子力学家们却仍旧强迫自己基于「可直观」这一莫须有的前提去理解和阐释量子。他们为了自圆其说而不得不杜撰出一个胡扯蛋的量子猫,并企图以此来适应其错误的量子观,这显然是「舍本逐无」。
薛定谔的猫,完全是扯淡。薛定谔企图用人类用以表达宏观(或可感知的世界)之语言及逻辑去理解并表述量子尺度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薛定谔的这一做法不但没法理解和解释量子尺度的世界,反而把人类基于宏观世界所产生的逻辑观搅得昏天黑地。
所谓规律,乃是人类基于一定的认知视角时所「观显」出的、惯常性的看法(这才是正确的「规律观」)。所以,我们不可以说量子世界是有规律的(当然也不可以说量子世界是无规律的)——因为量子世界是人类的感觉、感知及测量盲区(总之是认知盲区)。这么说,并不是在否定量子世界的固有存在性及其惯常的运动形式。
人类之所以在「量子世界是否有规律?」这类议题上无休无止地扯犊子,不是因为量子世界很特别,而是因为人类一直秉持着错误的「规律观」;也是因为人类在定义和表达「规律」时犯了语言性的逻辑错误;更是因为人类在客观性表述(比如有关量子之表述)和概念性表述(比如有关认知、概念或观念等的表述)这两方面都运用着同样的语词及同样的话语方式。如果人类能够基于正确的规律观,则就没有犊子可扯了。
当你说「量子世界有规律」或「量子世界无规律」时,请先搞清楚什么叫规律。也就是说,基于不同的规律观,就会得出不同的说法及不同的结论。结论不同,不是因为量子世界很特别,也不是因为认知结果之不同,而是因为人的规律观之不同。
如果你问我「上帝是否掷骰子?」那么你首先得回答我 「你所谓的上帝到底有何神功?」如果你所谓的上帝具有「量子人」的那种无比精微的视觉单元或「像素」,那么我可以回答你 「量子是可被上帝确认的对象,或者说上帝不掷骰子」(即能产生规律性的认知结果);如果你所谓的上帝不具有「量子人」的那种无比精微的视觉单元或「像素」(而是像人一样无法感知量子世界),那么我可以回答你「上帝掷骰子」。
所以,在上述议题上,人类需要检讨的不是量子科技,而是量子观、规律观,更是哲学困境。
如果你想学量子科技,可以去找量子科技专家;如果你想获得正确的量子观,请务必远离量子科技专家(因为绝大多数再绝大多数的量子科技专家都是哲学盲人),否则他们一定会把你带向疯子+傻子般的世界观深渊。
量子力学家们不仅是量子盲人,更是哲学盲人;量子力学的困境归根结底是量子力学家们的哲学困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