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冥王星被从太阳系行星的名单里删除,并降格成为矮行星。当然,早在 2006 年之前,天文学界就针对冥王星的地位产生争议,最终在 2006 年,冥王星失去了行星的资格,成为了矮行星。
不过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对于冥王星被降格感到耿耿于怀。那么,冥王星到底该不该被降格成矮行星?个人觉得:
主观与客观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天文学有主观的成分,也有客观的成分。
所谓客观是因为人类不论如何给冥王星确立身份,都不影响冥王星自古以来就存在。而且论到自古以来,地球还没有生物的时候,冥王星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围绕着太阳旋转。而这也说明了天文的客观性 ——哪怕地球上从来没有人类这样的生物,也不影响太阳系以及太阳系各种天体的客观存在。
所谓主观是因为,人类需要根据天体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并根据总结来制定概念,确定行星的标准,恒星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人类根据客观事实经过总结,而后总结且规定出来的。这就是主观。当然,这个主观的可操作空间不大。毕竟人类不管怎么主观制定概念,也不能把太阳定义成行星,把火星定义成卫星。总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因此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冥王星的概念问题。
冥王星到底算不算行星
其实天文学的概念也是不断修订的,根据时代不同,天文学发达程度的不同,而不断对概念进行修订。
人类最初对天文的观测比较原始、直观。所以人类对天文的概念,不过是简单分成了三种:太阳、月亮、星星。当然这些星星里面,也有部分的 「明星」:比如天狼星、火星、木星,都是典型的「明星」。古人对于火星和天狼星,归类也是一类的,即都是星星。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人类的天文研究技术的发展,人类赫然发现,之前的划分无疑是充满粗放模式的:即根据属性,天狼星属于恒星,而火星属于行星,两者不能归为一类;按照所属星系来看,火星是太阳系内部的天体,而天狼星是太阳系之外的恒星。所以,天文学对于天体分类有了进一步的划分:恒星、行星和卫星的概念,乃至小行星的概念,都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
人类发现冥王星的时候是 1930 年,那时候人类认为,冥王星的一切条件都符合当时行星的标准,所以,冥王星应该属于行星——虽然之后人类也意识到冥王星的实际体积并不大,并不足以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造成影响,但也不影响人类继续将冥王星视为行星。
但随着人类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冥王星附近发现了大量情况和冥王星类似的天体。同时这类天体的很多细节和行星也有差别(比如轨道问题),于是人类决定修订行星的概念,而随着概念的修订,冥王星也被降格成了矮行星 ——那些和冥王星差不多的天体,也随之被划分为矮行星。
所以,冥王星算不算行星,得看依据哪个时代的天文理论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