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震惊:伏牛山脉一半以上的山不叫山

2024-01-26科学

伏牛山是位于中国豫陕交界处的著名山脉,被誉为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大的山脉。伏牛山东西绵延400公里,其地质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褶皱断裂带和大规模的沉积岩层。它不仅是河南省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的山区,而且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宝库,是世界地质公园。

八百里伏牛山脉,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山不以「山」命名,三大主峰鸡角尖(犄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就有俩不叫「山」的,其中鸡角尖(犄角尖),状如鸡头而有角,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

最著名的景区如宝天墁、老界岭也均不以「山」命名。宝天墁位于内乡县夏馆镇政府北23公里,属内乡、南召两县界山,海拔1574.4米。因山高陡峭,面积漫延辽阔,山林资源丰富,故名。1982年省划内乡县宝天墁为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面积53.4平方公里,植被保护率达84%。林木有桦栎、青杠、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树种有秦岭杉、香果树、辛荑树、大果青杄等20余种,动物有虎、豹、鹿、獐、羚羊、水獭、大鲵、红腹锦鸡等100多种,产中药材金石斛、天麻、麝香、山茱萸、柴胡、桔梗等1055种及变种,为河南省少有的生物物种资源天然基因库,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动植物引种驯化、生态系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老界岭山脊狭窄陡峭,多呈锯齿状或锥状,一般北坡陡,常有悬崖峭壁出现,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过80°;南坡稍缓些,坡度25—40°。这些中山区海拔高度为1500—2000米,部分在2000米以上。其主要高峰:玉皇尖、老君山、玉皇顶、龙池幔、石人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

据统计,内乡县有名字的山有163座,只有62座以「山」命名。这些名副其实的山却不叫山,你知道当地人叫它们什么名字吗?对,大多而以垛、寨、墁、顶、尖、池、橛、印、场、楼、岩、崖(岈)命名,已经占到60%以上,这些名字,赋予了山的特殊内涵。下面盘点一下那些隐姓埋名的山。

红石橛,位于内乡县夏馆镇政府北24公里。主峰以东属南召县境,以西系宝天墁自然保护区。南北走向,海拔1756米,系伏牛山脊岭上一座高峰。面积辽阔,远无人烟。山间有一红石直插陡壁之上,故名。

打泥池,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西北8.5公里,三岔村委会境。南北走向,长2公里,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1023米。山上松、栎生长繁茂,野兽时常出没。山顶低凹积水成池,野猪常在此打泥,故名。小径由山顶穿越,可通往山下各村。

西天池,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西南8公里,为内乡、西峡两县界山。东西走向,长1公里,宽1.2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025米。此山因位村西,且山顶地势低洼,形似水池,故名。清时为防匪患,绕池修建石寨一座,周长1000米。现寨完好,寨内设村办药场。

化石尖,位于内乡县七里坪乡政府东北18公里的宝天墁自然保护区,属七里坪乡和夏馆镇界山。东西走向,长7公里,宽4.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海拔1641米。因顶峰系化石结构,且高于附近群山,故名。山势北高南低,主峰陡峭,坡度较小,野草横生,松树成林,四时葱绿,是虎、豹、鹿、獐、羚羊及各种鸟类常栖之地。特产金石斛、麝香、茯苓、天麻等名贵药材。

白草尖,位于内乡县夏馆镇政府北偏东24公里,系内乡与西峡两县界山。因顶尖似锥,遍生白草,故名。为县境内伏牛山主脉脊岭上第一高峰,山体呈三棱形,分三条山岭向西北、西南、东南延伸。西北、东南走向。长6公里,宽3.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海拔1845米。山体岩石为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距今1.40一1.95亿年。山下部多长桦栎、青杠、松、楸、椿等天然次生林,植被覆盖率可达80%以上。产山茱萸、天麻、麝香等中草药材百余种,山珍有猴头、木耳、蘑菇,动物有豹、鹿、獐、羚羊、野猪、红腹锦鸡等。

牧虎顶,位于内乡县城东北49公里的宝天墁自然保护区东部边缘,以山峰为界,属南召、内乡两县界山。据传,古时有一猎人在此山顶牧虎,故名。系伏牛山中名峰之一,东西走向,长8公里,宽4.5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1795.1米。山体岩山为燕山期花岗岩,距今1.40一1.95亿年。山势陡峭险峻,远无人烟,交通不便,山上古木参天,常年翠绿未能砍伐。虎、豹、鹿、獐、羚羊、金雕、红腹锦鸡等珍禽野兽常栖于此。产金石斛、天麻、麝香、黄柏、血参、连翘、柴胡、桔梗,尤以金石斛、麝香称著。

玉皇顶,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西南7.5公里,为内乡、西峡两县界山。东西走向,长2公里,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901米。山势陡峭险峻,乔灌混杂,藤蔓横生,有蜿蜒小径由北侧可攀顶峰。据传,清初在山顶始建玉皇庙一座,故名。山东、北两面无人居住,是豹、鹿、野猪、羚羊等兽活动频繁之地。

高峰印,别名高峰阴。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西稍偏南9.5公里,为内乡、两峡两县界山。西北至东南走向,长2公里,宽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1073.2米。高峰灌木茂密,绿荫蔽日,取名高峰印,讹为今名。山上常栖豹、鹿、獐、羚羊、野猪等兽,产柴胡、桔梗、血参等。

望火楼,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政府北稍偏东6公里,属杜落庄、河口二个村委会所辖。南北走向,长4.5公里,宽3公里,面积13.5平方公里,海拔71 7米。据传,此山昔时古树密集,野草丛生,有人曾在山顶建草楼,观望森林,以防火灾,故名。山势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山坡、山沟多建村庄。

红石岩,位于内乡县马山口镇东北17.5公里。以主峰为界,北属七里坪乡七潭村委会,南属本镇石庙村委会。该山南北走向,长2.5公里,宽1.5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海拔1435米。因山体为红色岩石覆盖,故名。主峰与西部陡峭险峻;南北及东部山势蔓延平缓山上松、栎茂密,浓荫遮天,山花烂漫,野鸟腾飞,景色诱人。

扫帚场,位于内乡县夏馆镇政府北21公里。主峰以东属南召县境,以西系宝天墁自然保护区。南北走向,海拔1780米,为伏牛山脊岭高峰之一。据传,旧时此山毛竹甚密,居民在此伐竹制造扫帚,故名。

南大寨,位于内乡县七里坪乡政府西南4.5公里,属青山村委会所辖。东西走向,长3公里,宽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海拔672.7平方公里。据传,清末为防匪患在山顶修建周长600米的大石寨,故称大寨山,后因山北建村,习称南大寨。山下村庄较多,山上无有大树,仅有少数野桃、山荆等次生林,产血参、元参,山楂中药材。

唐王寨,位于内乡县县城东北33公里,七里坪乡、马山口镇交界处。清咸丰初年修建山寨,名曰荡威寨。后因唐王曾经在此屯兵,易名唐王寨。西北至东南走向,长6公里,宽5.5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海拔1329米。山体岩石为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距今1.40—1.95亿年。山势呈三棱形状,主峰高峻,悬崖陡峭,以下渐缓延伸,为本县名山之一。山上盛长漆、桐、桦、椴、楸、青杠、山榆、辛荑等树,产天麻、金石斛、血参、山茱萸等上百种中草药。周围有跑马岭、饮马坑、杀人场、人马岗、御花园、驻马山、围场等,均为唐王驻此轶事而名。现山顶建有草房数间,为七里坪乡中草药材种植场。

土门崖,原名土木崖。位于夏馆镇政府北偏东11公里,属大庄沟村委会辖。地处焦光垛(山)向东南延伸的山腰间,西南至东北走向,长1公里,海拔892米。该崖两侧突起,中间狭窄,崖口如门,故名。古为夏馆镇通往小湍河及深山区的盘山必经之小道,1977年始修夏湍公路。路险难行,为事故多发地段。1949年1月21日土匪借此地形,突袭我地方武装,牺牲10人,伤几十人,造成了我县历史上有名的土门崖事件。

黑虎岈,位于夏馆镇政府东北7.5公里,属青杠树村委会所辖。地处云磨垛北山腰间,东西走向,长1公里,海拔1110米。因岈处古建黑虎庙,故名。古为夏馆镇至嵩县、南召县翻山捷径必经之深山要道,来往行人较多,设有饭店供人休息和食宿。自1977年夏湍公路通车后,行人稀少,饭店停业,人已迁走。岈周围尽为千米以上高山林区,主要树种有桦栎、松、柏、椴、楸、青杠、油桐、柿、栗等,产猕猴桃,山葡萄及山茱萸、金石斛、杜仲、天麻、丹参等贵重药材。

大桦岭,别名大钟岭。位于余关镇政府西2.5公里。北起小梁沟,南到桑庄村,南北走向,长11.5公里,宽1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属独树、李沟、谢寨,大桦岭等4个村委会所辖。古时因岭上长有桦栎树,故名大桦岭。相传,清初在此建祖师庙一座,院内悬挂高1.3米,直径1.1米的大铁钟一个,故而又习称大钟岭。该岭系黄棕壤土质,东西两条小河沿岭南下。旧时岭上无人居住,仅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小路,为县境内最长的一座土岭,每岁三月十八日岭上庙会极盛。现庙虽被拆除,但庙会仍在继续举行。

五道岭,位于赵店乡政府西1公里。北起西峡县袁店村,南到县城西,南北走向,长11公里,宽7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属杜沟、大峪、黄营、张楼房、莲花、下别洼等六个村委会辖境。因五岭相连,并排向南延伸,故名。该岭脊较为平坦,土质各异,地瘠土薄,旧时草木稀疏,边缘地带盛产红薯,年产粮不足100公斤,属著名的贫困地区。解放后,沟内挖池蓄水,开灌溉渠道,改良土壤,产量已达500公斤。岭上开垦层层梯田,发展为烟叶基地,大植油桐有效益,特产龙须草上百吨。居民收入可观,基本上改变了贫困面貌。

挂剑垛,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东北7公里,属夏馆镇,板场乡界山。南北走向,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1044米。山体为火成岩间以石英石,山内蕴藏有水晶石,呈六棱柱体,有墨色、深茶、淡茶、纯白等色。晚清以来,村人曾采掘制作墨色眼镜,其它各色能制老花、近视镜及光学仪器等。传说,王莽大军追赶刘秀,刘秀为了避其锋芒,曾攀登山顶,挂剑于此,故名。

五峰垛,位于内乡县板场乡政府东北11公里。地处内乡西北边缘,系内乡、西峡两县界山。南北走向,长约5公里,宽3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215米。山势陡峭,挺拔直立,唯山顶较为平坦。遍山盛长松、栎、青杠等树,林木茂密,景色壮观。林中常栖豹、鹿、獐、羚羊、野猪、獾等兽。因主峰两侧各有两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