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她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钱三强背后的女人,因国籍错失诺贝尔奖

2024-03-09科学

她是我国首位核物理学博士,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美国称她为比核弹更厉害的女人,对她很是忌惮。她就是何泽慧先生,她是我国被誉为「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或许大家对她的名字比较陌生,但她是值得我们敬佩与铭记的人。

我们惊叹于她所取得的科学成就时,更惊叹于她背后的豪门家族,她是真正的贵族,低调而不奢华,一生淡泊名利,勤俭节约,为我国核物理科学事业奉献一生。

1978年,何泽慧一身俭朴,去菜市场买菜,想吃新鲜的冬笋,在摊位上挑来挑去,可是摊主很不耐烦地说:「老太太,摸什么摸,看清楚再买!买不起别摸!」

她听后笑而不语,继续挑着冬笋付钱走人,作为当时我国顶级科学家却如此低调!这与她的家族是分不开的。

何泽慧于1914年出生在苏州的书香门第家庭,祖籍山西灵石,她的父亲何澄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闹革命,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后来成为文物鉴赏家与收藏家,曾富甲一方。

说起何家,有关历史记载,清朝近300年以来,灵石共出过23名进士,其中就有15名出自何家,贡生、生员近200人,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以至于在当时有种说法「无何不开科」!

到了近代,何家与王家强强联合,那就更厉害了!何泽慧的外祖父王颂蔚是清朝进士、蔡元培的恩师、苏州三大才子之一。外祖母王谢长达是晚清女权主义者、教育家、妇女活动家。母亲王季山是物理学翻译家。她的兄弟姐妹个个都是国之栋梁,各个领域的专家。

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之下,何泽慧自幼聪慧,接受良好的教育。6岁时进入外祖母谢长达创办的振华女校学习,直至高中毕业。

1932年,她从3000多名考生当中脱颖而出,以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然而由于性别歧视差点被拒之门外,何泽慧与系主任叶企孙据理力争。叶企孙告诉何泽慧,女生学习物理很难学好,希望她转系,但不服输的她却说:「我一定能学好,请您相信我!」

叶企孙被何泽慧的真诚与坚韧所感动,同意录取她。

进入清华校园后,何泽慧努力学习,不敢懈怠,坚持下去。到毕业的时候,50多名同学只剩下10名同学,包括她在内的3名女同学与7名男同学,而她却以第一名的学业成绩毕业,第二名则是她未来的丈夫钱三强。

钱三强同样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玄同。同样的家庭背景、同样的学识、同样的理想信仰的两个人,早已在大学期间互生情愫。

可是造化弄人,让他们在感情的道路上略显曲折。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何泽慧选择去德国留学,而钱三强去了法国留学。

1936年,何泽慧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公费留学德国,她有着清晰的目标,就是学习弹道学,打跑日本侵略者。

然而在求学的道路上,作为女性的何泽慧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在当时有很多限制甚至歧视。

初到德国就遇到麻烦,因为学习弹道学,涉及到国家军事机密,不招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女生。这让何泽慧有点犯难了,但她没有气馁找到柏林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对他说:「我听说您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工作过,帮助我国打过鬼子,我学习弹道学,目的也是打鬼子,同样的目的为什么不收我?」

何泽慧再次据理力争,一语中的,说到系主任的心坎里,系主任同意录取她。

在国外留学期间,她仅用了4年时间就拿到了柏林工业大学的博士学位,正当她满怀期待学成归国,却被告知因战乱不能回国。那么她只能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在德国的导师眼中,何泽慧将来必定是位优秀的科学家,所以她找工作是不用愁的,她进入西门子实验室研究新型材料,3年后又转到海德堡威廉皇家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正式开启她的核物理研究。

何泽慧在德国研究弹道学时,她的大学同学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与钱三强又联系上了。

两人通过书信传递着对彼此家乡父母的思念,及分享着彼此在国外所见所闻与在科学上取得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年轻人的心逐渐靠拢。

由于战时限制,两人的书信交流仅限25个字,钱三强大胆表白: 「经过长期通信, 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 如能同意, 请回信, 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何泽慧看到来信后,也干脆利落回函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谢你的爱情, 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

1946年春天,何泽慧来到法国与钱三强相会,在居里夫人的见证下,两人在法国举行俭朴的婚礼,形成科学伉俪。

婚后可谓是强强联合,迎来了他们科学事业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夫妻俩一同进入法兰西学院核化学物理室及居里夫人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

夫妻俩互相鼓励、取长补短、不懈努力探求科学真知,勇攀科学高峰。何泽慧首次发现了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现象,被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称为科学史上的「珍闻」,受到全球科学界的好评,成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

在法国居里实验室,何泽慧与钱三强合作发现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与四分裂现象。何泽慧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这个发现是二战后物理学上很有意义的一项成就,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法国科学院把亨利·德巴维奖颁给他们,西方各国报刊称他俩为「 中国的居里夫妇」

这个科学发现本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祖国弱小遭到各国歧视,而与之失之交臂。

这让他们意识到: 只有自己的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人家看不起! 想当初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48年夏天,何泽慧与钱三强夫妇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历尽艰辛,带着不满6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

踏上祖国的土地后,感觉一切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一穷二白,条件简陋,一切得从头开始。

没有实验设备,就自己制作,何泽慧骑着自行车去五金店市场掏一些废旧的设备及零件,买回来自己组装。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画图纸买零件组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们的努力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逐渐建立。

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那艰苦的岁月当中,何泽慧带领小组制作出了灵敏度高与英国相媲美的核乳胶,为原子弹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5年, 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 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 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虽然她没有正式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但她所研究的理论为核弹研制奠定基础,氢弹研发时, 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何泽慧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为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氢弹试爆少走了一些弯路。

尽管她是当时我国的科学巨匠,也难逃历史的恶运,在那个特殊年代,何泽慧被下放到地方扫厕所,但她坚强乐观面对,能屈能伸,保持赤子之心,心系国家,与丈夫钱三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熬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1973年,何泽慧被重新启用,她将目光投向天体高能物理研究,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即使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为我国核物理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当旁人来到何老生前所住房子时,让旁人不忍说出:「这房子实在太破了!」屋内的装修还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泛黄的墙壁、掉皮的沙发、木质的窗户框等等,都给人一种寒酸的感觉。

何老如此之清贫,丈夫去世后,上面要求给她调房,她不舍离去,因为这里有与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她永远的家!坚持蜗居在五十平方米的破房子里。

她克勤克俭,淡泊名利,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

她的家族给她带来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低调而不奢华,俭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何泽慧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奋斗,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她的品格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