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外星人证据11月揭晓!英媒报道:收到比邻星发来5小时无线电信号

2024-10-18科学

据【每日邮报】报道,牛津大学资助的一个寻找外星信号的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个信号的编码特征远超「WOW」信号数个数量级,极有可能发现了银河系内的非人类智能文明!牛津大学的专家目前正在对该信号进行深入分析,预计最快将在下个月发布具体消息。

来自比邻星的信号:长达5个小时

据【每日邮报】报道,接收到该信号的是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台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帕克斯以北约20公里处。该天文台配备了一台64米的Murriyang天线和两台18米的「肯尼迪碟」天线。其中,64米的Murriyang天线曾在1969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任务中负责电视画面的直播。

报道并未明确提及信号接收的具体时间,但确认从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区域接收到一段持续5小时的无线电信号。科学家们表示,该信号位于「低信息区」,即信号极其微弱,信噪比极低,解析这一信号非常困难。这也是牛津大学决定将正式发布推迟一个月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这次成功的搜寻源自「突破聆听」项目,这是一个耗资1亿美元的非营利性研究计划。该计划由以色列出生的企业家、投资者和物理学家尤里·米尔纳与已故著名科学家霍金于2016年1月共同发起,旨在寻找外星信号。除此之外,该计划还曾计划利用激光加速技术向比邻星发射一枚硬币大小的探测器。

这个计划曾在2021年探测到比邻星发出的BLC-1信号,该信号是由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但最终被证实很可能是地球某处的干扰。然而,这次5小时的信号却并非简单的噪声,它具有非常窄的频谱,符合无线电通信的特性,同时在其中还发现了「非人类技术签名」的证据。

现在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科学家解读这一信号,最终确认它确实来自比邻星,并验证其中包含的内容是全球闻名的信息。如果确认无误,这将毫无疑问成为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的一项重大发现。

从理论上分析:比邻星到底有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搜索外星信号以来,带有「文明特征」的信号并非首次被接收到。上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是1977年8月16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耳朵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持续72秒的WOW信号。然而,后来该信号被确认可能源自彗星。

这次持续了5小时的信息显然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因为在比邻星的方向并没有持续强烈的射电源能够不断发射信号。此外,牛津大学还指出该信号具有「非人类技术签名」,这表明存在人工调制的迹象,意味着出自文明之手的可能性相当高。

全面解析:比邻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比邻星位于半人马座南门二,这是一组位于南半球的三星系统,距离太阳系约4.2465光年。从天区的角度以及信号接收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天文台的射电天线来看,这个位置是相当合理的。在这三颗恒星中,比邻星是体积最小的一颗,质量仅约为太阳的12%,其表面温度仅为3000K,属于红矮星。

从恒星演化的角度来看,红矮星实际上是一类极为适合生命演化和发展的恒星。相比之下,像太阳这样的黄矮星,其寿命大约为100亿年,目前已过半,还剩约50亿年。然而,太阳作为主序星(即处于稳定燃烧的阶段)只会持续50到60亿年左右,之后它将膨胀成红巨星,最终可能会吞噬地球。如果那时人类依然留在地球上,恐怕将面临彻底的灭绝。

相比之下,红矮星如比邻星则截然不同。由于它们的燃烧速度极为缓慢,比邻星的寿命或许能持续上千亿年,甚至达到万亿年。当宇宙最终陷入黑暗时,红矮星可能是仅存的几处光源。因此,围绕这类恒星运行的行星有充裕的时间来孕育生命,从RNA的起源到高等文明的诞生,甚至如果一切重新开始也毫无问题,因为红矮星将提供充足的时间。

201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比邻星周围存在一颗略大于地球的行星,目前命名为Proxima b。根据比邻星的径向速度数据推算,这颗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约为0.05天文单位(750万公里)。按照比邻星这颗红矮星的宜居带范围计算,Proxima b正好位于宜居带内,所接收到的光辐射大约是地球的65%。

因此,当Proxima b被发现后,科学界纷纷猜测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孕育着智能生命,因为它几乎满足了科学家对生命宜居行星的所有设想。然而,就在发现这颗行星的同一年,科学家们记录到了比邻星的一次超级耀斑爆发。如果该行星正好位于耀斑喷射的前方路径上,那么它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设想。例如,如果比邻星周围存在强大的磁场,它可以将带电离子偏转并引导到两极和后方,减轻它们的影响。不过,这样的磁场无法阻挡耀斑爆发产生的X射线。尽管如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仅为750万千米,潮汐锁定的可能性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行星上的生命不必担心X射线的威胁,因为潮汐锁定会导致昼夜界限固定,只要生命体靠近这个界线生存,便能避开强烈的X射线辐射。

从多个角度来看,比邻星的行星系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不低。然而,生命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却很难判断,也许仅停留在单细胞阶段,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正计划建造宇宙飞船,尝试跨越星系!在【三体】中就有类似的设定:半人马座三星系由于三体运动的影响,行星不断经历恒纪元与乱纪元的交替,当地的文明因此决定要逃离这个给他们带来灾难的三星系统。

正巧在这个时候,三体文明接收到了叶文洁通过太阳放大后发向宇宙的信号,顺着这条线索找了过来!小说中的三体运动并不在半人马座三星系中发生,因为这些恒星的质量差距较大,且彼此间的距离较远,因此不会出现无法预测的天体轨迹。即便比邻星上存在与人类文明水平相当的文明,也不至于非要来地球进行殖民。

上述论述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确实能说明澳大利亚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信号的合理性。然而,大家要记住,合理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只是表明这确实是一个可能性!

人类外星声明搜索历史:从失望到绝望

对于外星信号的发现,大家不必抱有过高的期待,但也不应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寻找同类是人类的本能,而宇宙如此广阔、历史如此悠久,没理由只有人类文明独存。根据德雷克公式的推算,光是在银河系中就可能存在数以千万计的文明,由此可见,宇宙中的文明甚至可能比地球上的沙粒还要多,但迄今为止,我们却从未真正找到过。

自1960年代德雷克的研究开始,科学界便积极探索外星生命的存在。从SETI计划到突破聆听计划,科学家们曾投入大量精力通过无线电波寻找外星文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其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电磁波是一种衰减严重的信号。以目前的技术,即便人类以最大功率向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发射信号,接收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更不用说那些位于数万光年之外的星球了。要知道,银河系的直径就已超过十万光年,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仙女座星系则远在250多万光年之外(大小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伴星系)。

因此,随着时间推移,SETI无线电搜索计划的投资逐渐减少,NASA也逐步转向更为实际的地外行星探索项目,如开普勒望远镜和TESS望远镜。这些项目已经发现了大量行星,其中不乏超级地球。然而遗憾的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仍然无法确定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文明,只能告诉大家,它们极有可能存在。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发现外星生命?

要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是关键。宇宙已经存在了137亿年,而地球也有46亿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文明经历了兴起与消亡,因此时间上的错位使得我们永远无法相见。其次,空间因素也不可忽视,宇宙的广袤无垠令人震撼,距离常常用光年来计量。例如,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仅有4.2光年之遥。然而,即便人类不遗余力地将宇宙飞船的速度提升至每秒3000公里,也只是光速的1%。在这种情况下,抵达比邻星需要420年的时间,期间还要考虑加速和减速的过程,往返一趟将耗费数千年。

宇宙航行与帆船横渡太平洋截然不同。一路上既没有海鱼,也没有岛屿,更没有氧气和阳光。从太阳系到比邻星之间几乎是空无一物。因此,无法像当年地理大发现时期那样,简单地准备一艘船就能启程。要进行宇宙航行,必须首先完善推进技术和模拟生物圈等系统。而这种级别的飞船,在【三体】中被称为恒星际飞船,以当前人类的技术水平来说,仍然无法实现。

当然,也许其他文明早已完成探索,甚至正踏上前往地球的旅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未找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