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真,河豚真是一种萌物。摄影/朱锐
-风物君语-
这是一场充满禁忌的
味觉游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每逢此时, 来自各地的食客就会长驱直入长江下游, 在江苏的扬中、江阴、靖江、海安、张家港等地,一品河豚之味。
▲ 再摸我,我就气死自己!图/网络
河豚与刀鱼、鲥鱼并称 「长江三鲜」, 素以其味美肉香,令无数人 馋涎欲滴,欲罢不能。 再加上 自带毒性 的热搜体质,妥妥成为三鲜中的 焦点所在。
拼死吃河豚
清明前后是吃河豚的最佳时节。
此时的河豚,经过一个冬季的滋养,开始洄游产卵, 背宽腹厚,肉嫩脂肥。 河豚体内的 毒素含量, 也达到了顶峰。
▲ 来啊!谁怕谁啊!图/图虫·创意
看似萌萌的河豚,实质上rio任性。一生气就鼓成圆球,如气球一样浮到水面上,从内心到肉体,无不在叫嚣—— 「你要是吃了我,我就毒死你」。
至于「河豚毒素」的来源,除了主要出自其生殖腺的细菌,还与其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海洋海藻,并转化为自身毒素储存起来有很大关系。
▲ 其实你气成那样又有什么用,有毒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被做成菜,而且是很漂亮的那种!图/图虫·创意
河豚有多毒?大概就是氰化物的1200倍吧。
人类早年因为吃河豚而毙命的,并不在少数。那时的河豚,是名副其实的 「绝命毒师」。 不过在淡水养殖的今天,长期接触无毒饲料,河豚的毒性已微乎其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食用河豚。战国中后期的【山海经】就有相关记载: 「河豚有大毒,味虽真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 去年风物君和大V们到昆山的风物之旅,也与河豚结下了不解之缘。摄影/朱锐
即便如此,河豚的美味,依旧无法阻挡一众 文人饕餮 前仆后继前来品尝的脚步。吃河豚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并流传到了日本、韩国等近邻。
小林一茶写下了 「不吃河豚人/绝对不能让他看/富士山之美」 的俳句,中国民间则有延续千年的 「拼死吃河豚」 的俗话,以及文人墨客大饱口腹之欲后留下的真情告白。
▲ 当两只气鼓鼓的河豚相遇,会发生什么?(回看风物之旅·昆山,你就知道啦)。摄影/朱锐
两宋,吃河豚成为了一种时尚。名士梅圣俞,就喜欢邀朋呼友来家里吃河豚。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没有真河豚的情况下,人们甚至还创造出了 「假河豚」 ——有河豚的样子和味道, 聊以过瘾。
提到 「拼死吃河豚」, 就不得不说最著名的河豚爱好者——苏轼。
▲ 在橱窗里,挂着封闭的干河豚。图/图虫·创意
苏轼当年谪居常州(今 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 一带),当地一士大夫烹制河豚颇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轼品鉴一番。待苏轼吃河豚时,全家都躲在屏风后面,然而只见苏轼 埋头大啖,不闻赞美之声。
正当大家 相顾失望 之际, 连打饱嗝、停止下筷 的苏轼, 忽又下箸, 口中说道: 「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 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
▲ 一只永远闭上双眼的河豚,被煲了汤!图/图虫·创意
鲁迅也没少吃河豚。1932年,他在【无题二首】中就写道: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同年12月28日,鲁迅在日记里,还留下了品尝美食的踪迹: 「晚坪井先生来邀至日本饭馆食河豚,同去并有滨之上医士。」
当时,上海的虹口一带,日料馆不少;而且即使不是 「欲上时」 的冬天,也供应河豚。所幸日本厨师治河豚有方,不然,中国现代文学史或许就要重写了。
吃的就是心跳
对于老饕而言,品尝河豚的至高境界,莫过于—— 嘴唇略微发麻,脑袋稍许晕眩, 介于毒与非毒之间,徘徊于生与死的边缘,顷刻飞渡人性的深渊。
▲ 河豚鳍,也没被放弃。图为日本河豚鱼鳍清酒烫热饮料。图/图虫·创意
少了则无趣,多了就危险,至于这 「略微」,「稍许」究竟几何, 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种提心吊胆又欲罢不能的 刺激快感, 日本人还将其形象化,写成了俳句—— 「偷人家妻子/惊心动魄又美味/有如尝河豚」。
明知有毒却忍不住要吃,然后边吃边怕死,边怕死边吃……如此循环往复, 吃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禁忌的游戏。
▲ 烤河豚。图/图虫·创意
而品尝河豚的历史,正是一部关于 禁忌与突破禁忌的历史。
正因如此,关于食用河豚的坊间传说层出不穷。汪曾祺老先生就写过,在江阴,有人 用煮熟的河豚「谋杀亲夫」 。在盛产河豚的江阴,爱吃河豚的当地人往往不用上馆子,在自己家里就能烹饪。这样的命案,也是颇有地方色彩。
而食用河豚,也洋溢着满满的 仪式感。 在日本, 嗜食河豚的日本人胸口上,会别一个「勇」字 ——顷刻之间,就化身成为面对死亡的大无畏者。
▲ 河豚煲。图/图虫·创意
不同于「菊与刀」的决绝,在中国吃河豚,全是「潜规则」——大家一般 排排坐,不让坐, 埋单者不会像往常那样客气地说「请,请,请!」河豚鱼上来后,各自 闷头开吃,不劝酒。
据说过去吃河豚鱼的规矩是—— 只能AA,不能请客。 客人还得自己摸出一枚大洋或一只角子放在桌子上,象征性地表示自己付了钱,出了人命与主人无涉。
或许正是因为 入口酥麻 和 提心吊胆, 品尝姿势的 「慷慨就义」 与勇气滤镜,吃河豚演变成了一种仪式,带来感官和灵魂的双重刺激,升华了河豚的美味,河豚之味显得弥足珍贵。
▲ 河豚鱼生,让多少人欲罢不能。图/网络
舌尖上的极致享受
提到吃河豚,年轻一代往往会首先想到日式做法。
但其实,在中国的 山东、江苏、福建、潮汕 一带,河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美食。在河豚之乡的「老法师」手里,河豚可以制作成150多道各式菜肴—— 炸、炖、烩、蒸、炒, 样样都不少。
▲ 济南做法,了解一下!图/图虫·创意
而吃河豚最经典的顺序,莫过于 「一白、二皮、三汤、四肉」。
首当其冲的 「白」, 即河豚的精巢,日本人称其为 「河豚白子」, 在中国则美其名曰 「西施乳」, 是河豚鱼最值得品尝的部分。
相传吴王成就霸业后,越王勾践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拥西施于怀,正逢品尝一条河豚,其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随口说道:「爱姬玉乳可比之!」从此以后,人们便将河豚最美味的部分称之为「西施乳」。
▲ 西施乳。图/图虫·创意
其次是 软糯的鱼皮。 河豚皮被 切成细丝, 佐以由 柚子汁 制成的调料,凉拌食用。鱼皮松脆有韧性,调料 酸酸甜甜、去腥提鲜, 往舌尖上溜一遍,一口吞下,滑嫩无比,残留的微量毒素让舌尖 微微发麻。
河豚汤 也受到了许多人的热烈欢迎。 白汁河豚, 是扬中、江阴、崇明一带常见的做法。汤汁浓郁,白皙如乳,鲜美无比,丰腴的香味在口腔里瞬间爆炸。
河豚鱼肉的做法颇多。 红烧河豚 是全国最为主流做法。肥而不腻、鲜嫩香醇、浓油赤酱的样子令人食欲大开。咀嚼吞咽,顿时沉浸在被高蛋白围绕的幸福感中。
▲ 这是什么河豚做法?图/图虫·创意
而对于江南人而言, 秧草烧河豚, 才是心头大好。秧草的学名叫南苜蓿,扬中人称其「秧草」,上海人谓之「草头」,是本帮菜最推崇的时鲜春蔬。
春日掐碧绿的嫩头,与河豚一起烧煮,更能衬出河豚的香腴。而河豚 肥而不腻 的油脂,又丰富了垫在其下的蔬菜口感,令其鲜美不可方物。咬一口,满嘴都是春天清新的气息。
据说, 秧草还可以解河豚之毒, 所以在擅长烹饪河豚的江南,无论红烧和奶汤,河豚大多都加秧草同煮。
▲ 河豚香醇的汤上飘着星星点点的绿色。图/图虫·创意
河豚鱼烹饪好后,为让食客免遭河豚之毒, 按规矩,烹饪好的河豚,得由厨师和经理先后当着众人的面,亲口试尝,吃完也不许走开。 约莫两小时后没什么问题,才能让客人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