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阻挡腾格里沙漠,保卫银川平原的卫士——贺兰山

2024-04-22科学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西部和北部分别为腾格里大沙漠与乌兰布和大沙漠,而东部则是银川平原。贺兰山就像一道铜墙铁壁,巍峨耸立,有效阻挡了沙漠的侵袭。这种阻挡作用不仅保护了银川平原免受风沙的侵害,减缓了西北和华北的沙化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贺兰山位置、走势、面积、高度简介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中国的一座重要山脉。广义的贺兰山脉南北长约600千米,东西宽约300千米,面积达到15万多平方千米。而狭义的贺兰山则绵延250余千米,东西宽约16~25千米,面积为7100余平方千米。

从走势上来看,贺兰山从北纬37.5°左右处开始蜿蜒北上,它的东麓高大雄伟,而西麓则逐渐低缓,最终没入内蒙古阿拉善荒原,再向西就是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不仅是一道自然屏障,更是季风气候区和内陆干旱气候区的分界线。

至于高度,贺兰山的主峰是俄博疙瘩,海拔高度达到了3556.1米。它与东西两侧平原和高原的最大高差分别为2400米和2000米,平均高差则在1500~1700米之间,这使得贺兰山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中山之列。

贺兰山的气候特点

贺兰山的气候特点可谓独特而鲜明。

贺兰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因此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类型在冬季表现为寒冷干燥,而夏季则是炎热少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贺兰山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之一,对南北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得山脉南北两侧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

贺兰山海拔较高,具有显著的垂直气候带谱特征。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类型依次由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到高山气候。具体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从山下的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的400毫米以上。同时,气温也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下的年平均气温大约为8度左右,而山顶的气温则低至负1度。此外,无霜期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缩短,山下大约为180天左右,而山顶则只有124天。

贺兰山的气候特点还体现在其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上。由于地势高峻,贺兰山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年日较差小,且气候多变。这使得贺兰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宝库,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贺兰山东部的银川平原地区则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的特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年际变化大。同时,受贺兰山的影响,平原东部降水较西部多。光热资源丰富也是这一地区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和瓜果糖份的积累。

贺兰山的地理气候特点既体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典型特征,又展现了其作为南北气候分界线及高海拔山地的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共同塑造了贺兰山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贺兰山的生态价值

贺兰山是一座自然宝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森林茂密,覆盖率高,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贺兰山地处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植被类型多样,从高原灌木丛草甸带到山地针叶林带,再到山地疏林草原带和山地草原带,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地貌使得贺兰山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拥有众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具体数据来看,贺兰山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区域,如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公园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等多种乔木和灌木,以及多种草本植物。这些植物构成了贺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贺兰山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维护周边地区的气候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保护了黄河平原的生态环境。同时,贺兰山的森林和植被也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重要功能。

贺兰山的水资源

虽然贺兰山并未形成「正儿八经的较大的河流」,但其地表径流和沟谷是存在的。贺兰山东坡的水资源相对丰富,年径流量达到7,120万立方米,年径流系数为0.12~0.15,径流深度的平均值仅22.4mm。然而,这些有限的地表水资源在区内的分配并不均匀,常流水仅占40.5%,很多水资源处于潜流状态,位于地表以下0.5~1m。

贺兰山处于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上,其东西两侧的水文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山脉东部的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如黄河等,这些河流最终注入太平洋。而山脉西部则以内流河为主,这些河流并不注入海洋。

贺兰山地区的降水也对其水文情况产生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这种降水特点使得贺兰山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变化性,流水主要集中夏季

贺兰山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山泉。据统计,贺兰山共有290处山泉,年均水量在620~1560万立方米之间。这些山泉的水质甘甜清爽,矿化度小于1克/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宝贵的饮用水资源。

贺兰山东坡的沟道水质也较好,PH值约为7.5,矿化度不高,多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宜饮用。然而,北段沟道的水质状况则较为复杂,除少量可饮用外,大部分沟道或区段的水质较差,仅供林牧业和农田灌溉使用。

贺兰山的有关历史

在汉代,贺兰山被称为「卑移山」,这一称呼或许与其地势低洼或地貌特征有关。到了北魏时期,郦道元在其著作中将其记载为「画石山」,这可能与山上的独特岩石景观有关。

到了隋代,这座山脉有了现今广为人知的名称——贺兰山。这一名称的起源,据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记载,是因为山上树木青白相间,远望如駮马,而北人呼駮为贺兰,故得名贺兰山。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细致观察与深厚情感。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西晋时期,匈奴的「贺赖部」曾经驻牧于此山麓,他们用部落名「贺赖」来称呼这条山脉,后口传为「贺兰」。这一说法为我们揭示了山脉与古代游牧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

贺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秦始皇灭六国时在此战胜赵国的辉煌,也见证了东汉末年鲜卑族与汉族在此地的激战。这些历史事件都为贺兰山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到了西夏时期,贺兰山更是成为了西夏王朝的重要军事据点和大兵库。李元昊建国后,对外称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而贺兰山就是他们的重要防线。在蒙古军队与西夏的战争中,贺兰山多次成为双方交锋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