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以后不会越来越热?

2024-07-03科学

对于每年夏天的温度,我们都会用一个一成不变的词语来形容——再创新高。的确,如今全球变暖是人们聚焦的热点之一,不过据天文测量,地球实际上正在远离太阳。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一个完美的圆形,因此在任何一个时间点距离太阳的标量都不一样,这也是四季产生的原因。不过,太阳沿自转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要小于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因此引发潮汐力,而地球在这股力的作用下会以 0.000000003千米/年的 速度离开太阳。除此之外,太阳自身的问题也很严重。

根据E=mc²,太阳因为聚变一直在损失质量,核聚变反应使质量转化为能量辐射出去,根据太阳平均辐射量及质能关系式可粗略估算出太阳每年所损失的质量所带来的引力衰减值。太阳系行星会逐渐成为脱缰的野马,例如地球,在太阳持续损失质量的情况下,据此计算地球会以 0.00006千米/年 的速度飞离太阳

不过以上两种情况所导致的影响都比较小,而能对日地距离产生明显影响的,则是 伴星的扰动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科幻小说中的「 三体系统」吧,这是一个无解的混沌系统, 只能求数值近似解。而且由于初值敏感性(混沌效应),误差会积累放大,即便是数值解也只能在短期内模拟才具参考价值。行星和太阳的 距离无法预测,只有当行星恰好被一颗恒星捕获,也就是天空出现两颗飞星,才是恒纪元,然而,当遇到飞星不动和三日凌空,这种级别的灾难会让星球上的生命都得重新起源。

不过三体小说内的三星系统基本在宇宙中不存在,因为三星距离太近,根本不能稳定存在。现在在现实中,发现的三体系统均为特殊环境下的稳定系统,例如两颗较大恒星相互吸引,第三颗较小的恒星远距离上绕这两颗恒星旋转。宇宙有130多亿岁,很多三体系统由于极不稳定,因此要不恒星合并,要不就是较小的恒星被引力弹射排除系统之外。这类系统都被淘汰,因此到现在天文学家也无法看到不稳定的三体系统。

所以宇宙内的三星系统都是这种。宇宙中更多的是多星系统,单星反倒很少见。而太阳系就有可能也是双星系统,并非是幸运的单星系统。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太阳还有一颗伴星,只是因为它的公转轨道半径太大,要经历很多年才能来太阳系和大家见一面,因此在人类有史至今都没有有关伴星的记录。

然而,将来一旦这位不速之客突然降临,太阳系的整体格局都将被它打乱,由于它的质量要比太阳系内行星的质量总和都要大,对行星公转轨道的影响,堪称一次大洗牌。最坏的情况就是双日凌空,太阳和伴星处于行星重叠的轨道,尽管不会有乱纪元,但这两颗恒星的热核能量,已经足以毁灭生命或者说文明。

地球在以每年6㎝的距离远离太阳,这已是科学领域不争的事实,而太阳也很有可能存在一颗伴星,它们一直将地球拉离太阳,但为什么一年还比一年热呢?这是连年人为破坏地球上空臭氧层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燃烧高硫煤、高碳高硫排放工厂等每天都在破坏地球生态环境。臭氧层因此逐渐变得稀疏,除了抵消了离阳的凉意,也给龙卷风、海啸等极端气候带来了可乘之隙。

我们必须通过科技和创新来适应气候变暖。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同时,改变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也是重要的。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避免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可以通过努力减缓其速度和程度,为未来世代创造一个更宜居的地球。

其实对于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1,适者生存。人类面对高温,可以进化出耐高温的人种,以基因突变的形式。不过时间尺度太大,而温室效应导致的升温则是刻不容缓得。估计人类没有时间完成自我进化。

2,反戴森球确实可行。目前的基建能力再扩大几倍,或许能制造出覆盖地球的反戴森球保护罩,但地球升温的主要是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戴森球离太阳过近,需要材料的抗热性很高;而太远离太阳则需要大量的材料。目前来说,我们还是更应重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过加强环保意识,采取行动来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才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