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长江扬州段7年时间增加江豚5—10头,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小数字」

2024-07-03科学

扬州近日开展调查时观测到一个江豚「家族群」,有11头之多,十分罕见。数字显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扬州段江豚从2017年的30头增加至目前的35—40头,7年时间增加了5—10头。数字看似不多,但对位列「极度濒危」的江豚而言,弥足珍贵。江豚为何叫「微笑天使」,为啥如此稀少,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和研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江面戏水

江豚智力相当于三五岁孩童,会主动「求抱抱」

「初见你的时候,憨憨的你,朝着我微笑。一见倾心的美好,总在心头萦绕……」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冯凌燕在原创公益歌曲【初见你的微笑】中,这样描述江豚的美好。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瑞金介绍,江豚分三个亚种:印太江豚、东亚江豚和长江江豚,虽然名字里都有个「江」字,但其实大部分成员都生活在海里,如印度洋、太平洋,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区域一带。生活在淡水里的江豚只有一种,即长江江豚,也就是歌词中所写的江豚。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物种,也是继长江女神——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长江里仅存的鲸豚类动物。

长江江豚头部钝圆,前额稍稍凸起,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流线型的身体,嘴角始终呈45°上扬,给人微笑的感觉,因此有了「微笑天使」的雅号。江豚五岁左右成年,江豚妈妈每胎只会怀一个宝宝,妊娠期约12个月,比人类还长。刚出生的江豚长约0.5米、体重约4公斤,成年后体长1.2至1.9米,最长超过两米,体重约70公斤,最重150公斤。江豚平均寿命23年,体温与人类相似。

碧波逐浪

陈瑞金解释,江豚的脸型给人温暖、阳光的感觉,额头就像中国年画里老寿星的额头一样,很圆润,喜庆祥和,招人喜欢。江豚不仅外表萌,性格也萌。它们聪明温顺,成年的长江江豚智力相当于3到5岁儿童,它们不怕人,愿意和人亲近,「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豚近距离接触,把手伸给它,它会把鳍伸出来给你握,也会主动求抱抱。第一天认识后,第二天你再去,它会主动游过来,甚至趴在水池边上跟你玩,还让你摸它的头。」

专业人士说,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逐浪前行,身体不停翻滚、跳跃、点头、喷水,很像顽童。通过江豚保护协会江豚种群监测人员所拍视频,可以看到它们有时玩趣味吐水,有时通过尾鳍直立在水中转圈,更多时候喜欢成双成对跃出水面,又潜入水中。

每天要吃7公斤左右的鱼,捕鱼不靠眼睛靠「声波」

据介绍,小江豚出生后就会到妈妈身上找奶喝。江豚的哺乳期一般6个月,哺乳期后江豚妈妈还要再教它如何捕食、如何适应环境,差不多要一年多。小江豚2岁才能够离开爸爸妈妈独立生活,单独闯世界。江豚一般在距岸300米左右的水域活动,对水深的要求是4—20米,不能进入太深的江水。调查人员介绍,长江扬州段从下往上80公里的岸线全程走下来,除了江都嘶马码头、扬州港码头、仪征化工码头,其他的基本都是自然岸线,保护得非常好,适合江豚在此安居。

憨萌江豚

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条件允许,江豚会从早吃到晚,每天能吃体重10%的食物。一头成年江豚重达70公斤,每天要吃7公斤鱼。江豚喜欢吃小杂鱼,鲫鱼、参条、翘嘴白都是它的最爱。尽管是个吃货,但江豚不像人类慢慢咀嚼、细细品尝美味,而是「囫囵吞枣」般地把鱼吞下去。原因在于它满口的牙齿没有咀嚼功能,只是起到理顺和固定食物的作用。

要想吃鱼,当然得学会捕鱼。视力不好的江豚捕鱼不靠眼睛观察,而靠听力。江豚发出声波时,声波遇到周边物体会反射回来,就能判断出周围物体的位置,这种特殊的本领叫做回声定位。江豚游泳的速度很快,每小时达到十多公里,一天能游七八十公里。捕食时,它们通过发出高频脉冲的回声定位信号,探测周围环境,然后迅速游过去,围着猎物把水搅得翻滚起来,让鱼儿受惊跳跃,再趁机捕食。江豚每天食鱼吃虾,其皮肤润滑,皮下全是脂肪。陈瑞金介绍,他触摸过江豚,就跟婴儿皮肤一样,很舒服。

脆弱江豚面临的威胁很多,保护江豚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长江江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早在2013年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级。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约有3600头江豚,2006年锐减至1800头左右,2017年仅存约1012头。

作为目前长江里唯一的哺乳动物,江豚和鱼类不同,它们用肺呼吸,身体需要常常浮出水面,借助头顶的呼吸孔呼吸。因此,江豚面临的威胁很多:频繁出水极易受到不法分子伤害;误入渔网,超过3分钟就会溺水死亡;天气大旱时水域面积变小,容易搁浅致死;遇到极寒天气,局部江面封冻,会因无法出水呼吸而死亡。此外,非法捕捞、水污染、水利工程、交通运输、非法采砂等都会给江豚的生存带来威胁。特别是过度捕捞使长江里的鱼虾越来越少,有调查报告显示,每年非正常死亡的江豚,四成是饿死的。

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母亲河长江的健康状况。保护江豚不仅利于进行物种、生态学研究,更可由此引导公众更好地参与长江大保护。而且,在长江中,江豚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如果不加以保护,会造成食物链崩塌。

专家呼吁在相关水域设立「友好通道」,船舶减速让行安静通过

专家称,江豚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策略。最好的保护是就地保护,不影响江豚的自然生长繁衍。扬州是长江流域开展长江江豚保护较早的城市之一。2010年10月,被誉为「扬州江豚保护第一人」的陈宜林老师就自发成立江豚保护志愿者组织,持续开展江豚保护科普宣传和栖息地考察巡护等活动。2015年,他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江豚保护民间组织——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从此,扬州的江豚保护公益志愿活动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之路。2017年,扬州市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注册成立,围绕「保护江豚等水野生物、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开展系列公益活动。

记者采访获悉,2022年第四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发现江豚的种群数量约1249头,这标志着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逐步回升。「当时我们发现了一个规模罕见的江豚种群,看得非常清楚,看到了11头,很壮观,船上的人个个都激动得不得了。」陈瑞金说,目前整个长江扬州段大约有江豚35头—40头,比2017年的30头有明显增加。

陈瑞金对记者说,目前长江扬州段对江豚最大的威胁就是日益繁忙的长江航运。由于江豚的行动主要靠声呐,船舶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会极大影响它的行动和觅食,会让它失去方向感,甚至可能撞上去。高速运转的螺旋桨,会直接伤害到江豚。他呼吁,三江营一带是扬州重要的江豚栖息地,希望能够在此水域设立一段「江豚友好通道」,就像城市道路上的斑马线和安全岛,船舶航行至该水域时需减速让行,相对安静地通过,注意避让,把江豚生活的300米近岸区域让出来,给江豚营造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通讯员 扬环宣 邹丽 程宝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