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野生中华绒螯蟹洄游至南京,他们共护这条「生命通道」

2024-03-20科学
视频加载中...

近日,大量中华绒螯蟹幼蟹洄游至长江南京段的秦淮河入江处,一波又一波的「幼蟹潮」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3月18日,现代快报记者在位于秦淮河入江口的三汊河河口闸下看到,两侧堤坝上竖起了一排高大的临时隔离护栏,闸口两旁布设了两条临时「蟹梯」,帮助蟹苗从长江抵达秦淮河,附近有不少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沿岸引导市民有序游览。

△ 宣传海报普及蟹类洄游知识

昼伏夜出,这群幼蟹为何聚集在此?

「今年2月底,我看到不少小螃蟹聚集在河闸下的堤岸边,奋力地向上爬。」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的保安孙师傅说,小螃蟹爬满了河道的侧壁,「都是夜里爬上来,有时从半夜12点断断续续爬到早晨五六点,成群结队的,有的还爬到了路上。」

成群的螃蟹引来周边市民关注,这些天,不时有人拎着桶来捡拾,「这里靠近闸口,水流湍急,人万一落水后果不堪设想。」孙师傅说。

△ 市民观看宣传海报

这一现象引起了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部门的注意,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研究保护措施,并决定联合开展生态保护行动。

江苏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红英介绍,大闸蟹又叫河蟹,中文学名叫作中华绒螯蟹。「可能有的人以为大闸蟹是一直生活在淡水里的,但其实它们来自于海里。洄游是它们获得食物延续、扩散和生长的行为特性。」

△ 三汊河河口闸一侧

中华绒螯蟹在整个生长周期有两次洄游,分别是蟹苗时期的溯河洄游,与成熟后的降河洄游。「三汊河河口闸的大闸蟹幼蟹,就是蟹苗时期的溯河洄游。」孙红英告诉记者,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3月上旬,是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盛期。经历过寒冬后,水温温暖将加速其孵化,蟹苗进入长江继续发育形成第一期幼蟹,随后溯河而上,寻找合适的地方生长育肥,游得近的幼蟹可以到上海、镇江、南京,游得远的可以到达重庆的内河、湿地。

中华绒螯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一般在夜里成群结队地往上游,形成壮观的「幼蟹潮」。它们一路上爬越坝、堤等多种障碍物,不断蜕壳、成长。

「秋风起,蟹脚痒」,「到秋天霜降前后,在淡水中成熟的河蟹会顺游而下,回到江海交汇的半咸水处繁殖,完成周而复始的生活史循环。」孙红英说,一般河蟹的寿命是两年多,大家最近看到的大闸蟹幼蟹,都是去年孵化出来的。

△ 爬上堤岸的幼蟹

生境恢复、水质改善,它们来「安家」

中华绒螯蟹洄游是天然习性,今年到达南京的「幼蟹潮」队伍为何如此庞大?

孙红英分析说,由于过度捕捞和水质污染等因素,自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长江口的中华绒螯蟹野生蟹苗资源急剧衰退。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开展,特别是长江口禁捕蟹苗后,下游大量的蟹苗能够顺着长江干流,按照自然生物学习性溯河洄游至长江上游,「这是长江十年禁渔效果显现的一个缩影。」

△ 岸边设置临时护栏

「此外,作为水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中华绒螯蟹本身对于水质条件是比较挑剔的,稍微差一点的环境就无法停留生存。」孙红英说,野生幼蟹能够大量聚集,并选择到秦淮河「安家落户」,说明秦淮河的水质不断改善,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不断提升。中华绒螯蟹将在此发挥净化水质、清洁河道、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 用麻布制作「蟹梯」

多部门联手,为幼蟹搭建「蟹梯」

为了让幼蟹顺利翻越闸口,到达秦淮河,南京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守护措施。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三汊河河口闸两侧的堤坝上已经竖起了一排高大的临时隔离护栏。「根据专家的意见,3月17日下午,我们在三汊河河口闸的两侧重点区域增建了几百米的临时隔离护栏,防止有人翻越栏杆,捡拾螃蟹。」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杨明强说,目前从秦淮河流向长江的水流湍急,设置护栏也是提醒市民不要过度靠近,要安全游览。

△ 幼蟹爬上「蟹梯」

不仅如此,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在河闸两旁布设了两条临时「蟹梯」。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说,幼蟹的「生命通道」是用麻布制成的,便于其有抓手,能爬行到闸口另一侧的秦淮河。目前,「蟹梯」初步发挥功效,17日夜里,「蟹梯」上已经布满了蟹苗。此外,他们还组织了志愿者在现场普及蟹类洄游知识和长江大保护成果,劝导捕捞拾蟹等不当行为。

孙红英说,野生幼蟹洄游预计持续到清明前后,呼吁大家文明游赏,勿拾勿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部分图片由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