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讲科普、聊经典,品质阅读送到城市家门口

2024-07-04科学
日前,「科学与中国」上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走进大零号湾系列巡讲活动在大零号湾图书馆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以「智能时代与未来产业」为题展开演讲。
作为第二届大零号湾国际人才月、江川人才周活动之一,讲座有关如何发展低碳技术的内容,为江川创建零碳示范园区的未来图景提供了技术参考,助力江川实现华丽蝶变,推动产城文一体化发展。
讲座中褚院士通过对前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脉络的回顾,带领读者走近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系统,其在人工智能中应用广泛,核心就在于智能制造。实时感知技术和智慧分析技术是智能化系统的两大核心内容。」褚院士详细讲解其原理和应用。能源和环境也是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一,发展低碳技术,实现双碳目标,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有读者问:「人机共进已成为时代趋势,作为企业改如何做好长远规划?」褚院士建议企业可以将人工智能引入部分产业线,让机器人完成一些对人体有伤害的工作内容,提高企业效能的同时对员工也做到有效保护。人工智能大规模运用之后,对城市整体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在褚君浩看来,随着人工智能进入更多行业,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会有新的变化,调整学科人才比例、建立合理人才结构,以适应城市整体规划将成趋势。
他认为,未来产业将聚焦能源、材料、健康、空间、信息、制造六大行业。比如太阳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将成为焦点。能源墙、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新兴技术,将为未来能源系统发展提供新思路。家庭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数字物流、教育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成为智能制造发展新亮点。大数据的获取和智慧分析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劲松,以「从克隆到半克隆:技术进步引领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拉开「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序幕。科学院士走进公共图书馆,将科普送到公众身边,对共筑全民族科学根基有着重大意义。未来,「科学与中国」上海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走进大零号湾系列巡讲将面向公众举办四场院士科普讲座。
据悉,此系列巡讲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科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承办,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世界】杂志社、【大学科普】杂志社、上海图书公司协办。
汉唐儒家的特点是什么?明代「心学」阶段,「理」与「心」有什么关系?日前,虹梅街道携手钟书阁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院教授杨念群携新书【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亮相漕开发园区,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洪彬以对话形式,与近百位青年党员、白领解读儒家思想史的演变。
北京华章同人策划、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新著【问道】,提炼出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世俗化六大主题,从思想史演进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天下、周礼、九州、五服制度、五德终始说、文质互补、夷夏之辨、大一统、公与私、逍遥游、齐物论、禅宗公案等概念,这些历史观念或历史现象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产生着深远影响。
「梁启超、钱穆等人写的思想史都是300年,但这时间还不够长,需要再往前上溯,用贯通的眼光来研究思想史。一般思想史研究太注重文本,文本与文本之间缺乏历史文化联系,呈现不是出思想史的真实脉络。」杨念群认为,思想是历史现实的产物,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所以【问道】一书将思想史的概念扩大,囊括了什么是中国,什么是天下,什么是华夷之辨等。
他分析谈到,有的人分不清具体事物中的「理」和那个高悬在空中的「天理」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比如观察一朵花,悟性高的人也许模模糊糊地感受到里面藏匿着「花非花」的真理。可在另一些人眼中,对花的印象仅仅是满眼绚丽迷人的色彩和形状而已。
杨念群在【问道】中写道,宋代新儒学的总体转型路径是向内演变,观点倾向主张由内及外。「如果一个人有机会穿越到中国古代,他就会发现,古人生活在一个由‘五’字打头的世界里,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五服、五伦、五常这类字眼。其中人们提及最多的是以下五个字:天、地、君、亲、师。一本中国思想史,按大的方向说,就是要说清楚这五个字的意思,以及这五个字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实践之间到底如何发生互动关系。」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出版方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