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加载龄期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影响

2024-01-11科学

摘 要:

【目的】机制砂代替天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已成为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徐变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为研究加载龄期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方法】对7 d、14 d、28 d三种不同加载龄期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压缩徐变试验,探究了徐变随加载龄期的发展规律,并通过LINK3D非线性软件对不同加载龄期和石粉含量的混凝土徐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加载龄期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加载龄期增大会减小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持荷250 d时,14 d、28 d加载龄期的徐变系数是7 d龄期的82.5%、71.5%;LINK3D可以较好地模拟混凝土的徐变试验,当石粉含量为5%时,填充效应的正作用使徐变变形减小,石粉含量大于10%时,随石粉含量增加徐变增大;模拟得到的不同加载龄期的单位徐变比在普通混凝土的范围内。【结论】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宜在10%以内;当徐变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时,可增大养护龄期。

关键词:

加载龄期;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数值模拟;

作者简介:

何世钦(196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17617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006);

引用:

何世钦, 赵盈, 王辉, 等. 加载龄期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影响[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3, 54(9): 210- 219.

HE Shiqin, ZHAO Ying, WANG Hui, et al. Influence of loading age on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manufacture san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J].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23, 54(9): 210- 219

0 引 言

水工混凝土是工程结构建设的基础,而高性能混凝土已在许多水电工程中成功应用,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其中细骨料包括天然砂和人工砂。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多地处偏远的深山峡谷中,由于河流坡降较大,水流流速较快,河床难以沉积形成天然砂,工程中只能就地开采岩石,继而采用机械轧制破碎的方式制造砂石骨料,再经筛分后形成粒径小于4.75 mm的细骨料称为机制砂或人工砂。因此机制砂作为天然砂的补充和替代品目前已在水工结构建设中普遍应用,不仅可以很好地避免砂石资源紧缺的状况,也可以缓解开采砂石而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成功应用机制砂的案例很多,如三峡大坝二期、三期工程中全部采用花岗岩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龙滩水电站的混凝土采用石灰岩机制砂细骨料;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采用灰岩生产的机制砂。这些工程中混凝土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大坝碾压机制砂混凝土,常态机制砂混凝土及泵送机制砂混凝土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从低等级到C50以上,而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较少。

徐变是混凝土在持续受力状态下产生的延迟变形,徐变性能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及长期体积稳定性,且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具有时变性和随机性,其在应力作用下的应变很小但微观结构变化不容忽视。对水工混凝土来说,其压缩徐变是影响水利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随着机制砂混凝土的广泛应用,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新建结构中机制砂混凝土的短期性能,而实际上,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断裂和破坏是在荷载作用下不断积累演化的过程,涉及很长的时间尺度范围,因此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及长期工作性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粉体用量较多,配合比组成与普通混凝土不同,徐变性能也有较大不同;机制砂表面粗糙,颗粒形状不规则,且含有大量的石粉,相关研究表明,适量的石粉会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以及填充水泥浆体的空隙,提高浆体的密实度,采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将会对徐变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关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的试验研究少有报道,主要是针对自密实混凝土和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能进行研究,大多集中于标准养护28 d的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加载龄期作为影响水泥石水化与徐变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考虑其对徐变影响的研究较少。KAEWMANEE K通过对龄期为4 h、9h、14 h、19 h和24 h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徐变试验,认为加载龄期越大,砂浆强度越大,混凝土徐变越小;阎培渝等对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徐变和收缩特性研究,认为加载龄期的延长可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度;罗素蓉等研究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拉伸徐变都略小于压缩徐变,且拉压徐变比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加而略微减小;晁鹏飞等发现随着混凝土养护龄期的增大,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燥徐变和基本徐变都明显减小;郑怡等发现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要远大于普通砂混凝土,且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各混凝土的徐变均明显变小。采用数值方法开展混凝土徐变分析成为一种有效途径,目前通用有限元软件大多采用基于Kelvin链和Maxwell链率型模型进行的混凝土结构徐变效应计算,如ABAQUS、MARC、SAP2000和DIANA等。杨超等基于Kelvin链模型推出徐变方程,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增量弹性本构关系后,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对ANSY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郭航忠等对MARC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引入混凝土徐变的指数函数模型和弹性徐变方程的隐式解法,实现了徐变问题的有限元求解;GOMEZ-FARIAS A等将复杂有限元法(ZFEM)引入到徐变结构系统进行灵敏度分析,将幂律徐变本构公式编入到ABAQUS软件的UEL子程序中运算,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储森森等基于Creep准则,采用调整龄期与使用ANSYS分析软件的FEM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模拟混凝土的徐变效应。以上的分析方法基本是将徐变效应计算方法引入有限元法中,不能模拟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水化反应过程,对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影响无法考虑,如MIDAS软件计算徐变考虑混凝土材料时,仅考虑了水泥类型和粉煤灰掺量。LINK3D有限元软件是基于混凝土内部多尺度微观孔结构特征对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进行模拟,能够模拟多组分材料的混凝土微观结构变化,通过在DuCOM中将石粉设置为非水泥基粉体,考虑了其掺量、表观密度等参数,分析过程中认为石粉作为添加的惰性粉末会影响水泥的水化过程和强度,可以模拟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发展过程。

本文以云南红河州地区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对龄期为7 d、14 d和28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压缩徐变试验,研究不同加载龄期和石粉含量的混凝土徐变变形发展规律。建立LINK3D非线性徐变有限元模型,通过材料-结构耦合分析框架对徐变试验进行模拟,分析了石粉含量和加载龄期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原材料

金隅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表观密度为3.09 g/cm3;云南红河州地区出产的机制砂,表观密度为2.83 g/cm3,含水量为1.12%,含石粉率为12.2%,石粉密度为2.5 g/cm3,MB值为1.2;碎石,表观密度为2.67 g/cm3,堆积密度为1.43 g/cm3,按小石子(粒径5~10 mm)和大石子(粒径10~20 mm)质量比为m(大石)∶m(小石)= 6∶4掺匀后使用;聚羧酸减水剂,减水剂和保塑剂母液按1∶1的质量比配制;自来水拌合。

1.2 C60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按照【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手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了C60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确定质量比为水泥∶机制砂∶石子∶水∶外加剂=483.16∶899.05∶891.2∶179.73∶3.865(kg/m3)。新拌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SF=630 mm、V漏斗通过时间VF=18 s。

1.3 试件制作与徐变收缩试验

共浇筑9个150 mm×150 mm×550 mm棱柱体试件,加载龄期为7 d、14 d、28 d的试件各3个,其中2个用于受压徐变试验,1个用于同期对比收缩试验。此外,制作了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和棱柱体试件用于测试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弹簧式压缩徐变仪(CABY-XB50)对设计龄期的相应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时将两块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叠合加载,安放时使试件、加荷装置、荷载传感器和徐变仪的轴线重合。试件就位后,利用夹具在试件两个侧面对称均匀地安装千分表,测量标距为290 mm, 记录混凝土应变数据。正式加载前进行2~3次预加载,直到两侧千分表读数增长均匀。正式加载的加荷应力取0.3fc,fc为当前龄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在受压徐变试验的同时,进行相同实验室环境下的干燥收缩试验,变形测试方式与徐变试验相同。确定徐变和收缩试验的测试周期,前60 d为1天读数1次,之后读数时间间隔适当增加,试验期间记录实验室温湿度,徐变与收缩试验装置如 图1 所示。

图1 收缩和徐变试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试验参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各试件抗压强度和静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如 表1 所列。

如表1所列,C60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可达到64.5 MPa, 7 d、14 d强度可达到28 d强度的71.6%、91.9%,对比已有 文献[30,31] ,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7 d、14 d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到28 d强度的85.3%、95.0%和88%、96.4%,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可以减缓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使得其早期强度发展较慢;C60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增长变化趋势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相似,7 d、14 d、28 d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比值分别为0.77、0.82、0.79;弹性模量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而增大。

[30] 王梦梦.C40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WANG Mengm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40 concrete at early age[D].Beij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4.

[31]刘清,韩风霞,于广明,等.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20,23(5):1053-1060.LIU Qing,HAN Fengxia,YU Guangming,et al.Basic mchanical properies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J].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2020,23(5):1053-1060.

2.2 不同加载龄期的收缩变形

加载龄期为7 d、14 d、28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收缩试件的实测收缩值如 图2 所示。

图2 不同加载龄期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应变

如图2所示,在前期,三种不同加载龄期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变形速率较快,收缩应变曲线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养护龄期越大,收缩变形速率越小,其中14 d龄期试件在持荷龄期90 d时,由于千分表故障使读数偏小,导致收缩应变偏小。将试件从养护环境中取出后放置在实验室环境中,混凝土因散失水分导致体积收缩,即饱和水的水泥浆体置于低饱和湿度的环境下,不能保持其尺寸稳定性,主要由于水化硅酸钙(C-S-H)物理吸附水的损失导致了收缩应变。对于从加载龄期7 d开始的收缩测试,经过7 d的水泥水化反应后,混凝土内部环境湿度仍较大,因此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干燥收缩发展过程较快;加载龄期14 d开始测试时,混凝土水泥水化过程仍在继续,干燥收缩程度仍较大,使收缩应变速率增长较快;当从加载龄期28 d开始测试时,由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已基本完成,收缩变形速率与收缩值较加载龄期为7 d和14 d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速率与收缩值明显减小。加载龄期分别为7 d、14 d、28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变形自开始测量8个月后,收缩应变分别达658.3×10-6、561.6×10-6、239.4×10-6左右。

因此,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加载龄期越短,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速率越大,收缩总值越大。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值明显降低,且加载龄期为28 d的混凝土试件收缩应变值大约为加载龄期为7 d的收缩应变值的36.3%。

2.3 不同加载龄期的徐变变形

徐变应变是指混凝土加荷后的总变形值减去相同环境中的收缩变形值。徐变系数是指混凝土的徐变和起始应变的比值,用ϕ(t,t0)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ϕ(t,t0)为徐变系数;εc(t,t0)为混凝土自t0时刻加载至t时刻所发生应变变形;εc(t0)为混凝土t0时刻所发生初始应变变形。

不同加载龄期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徐变应变和徐变系数如 图3 (a)、图3(b)所示,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与普通混凝土的徐变有着相似的发展规律,即混凝土徐变变形随加载龄期的增大而减小。加载龄期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影响较大,前期徐变变形速率均较快,随着持荷时间的增大,徐变变形速率逐渐降低。加载龄期为7 d和14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在加载后1~10 d变形发展迅速,之后变形速度减缓,逐渐进入平缓发展阶段;加载龄期为28 d的混凝土试件在加载后前3 d徐变变形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徐变变形增长速度略微降低,徐变增长亦趋于平缓发展阶段。如图3(b)所示,若以加载龄期7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为基准值1,当加载龄期为14 d和28 d时,持荷7 d时的徐变系数分别下降32.65%和67.35%;持荷30 d时的徐变系数分别下降35.00%和51.67%;持荷60 d时的徐变系数分别下降25.61%和41.46%;持荷90 d时的徐变系数分别下降18.75%和35.42%;持荷250 d时的徐变系数分别下降17.54%和28.52%。由此可见,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减小;随着持荷龄期的增大,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下降幅度减小。这主要由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内部胶凝材料水化越充分,内部结构发育更完善,孔隙所占比率减小,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抵抗徐变变形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图3 不同加载龄期混凝土试件的徐变变形

有研究认为,10%石粉替代水泥对水泥的早期水化具有轻微促进作用,这主要源于石粉的晶核作用和稀释效应。当水化水泥浆体受到持续应力的作用,根据施加应力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C-S-H将失去大量物理吸附水,浆体表现出徐变变形,则持续压力下物理吸附水的损失是徐变变形最重要的原因;除水分迁移外,界面过渡区对徐变有促进作用,当混凝土受到持续应力作用并处于干燥条件下,干缩引起的界面过渡区的附加微裂缝开裂总会使混凝土徐变应变增大。

3 徐变数值分析

3.1 分析模型

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工具LINK3D,将DuCOM与COM3串联搭建材料-结构耦合分析框架,来实现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分析(见 图4、表2 )。首先根据棱柱体试件的对称性,建立与徐变试验试件尺寸、材料性能等同条件的1/2三维有限元模型,试件尺寸为X=150 mm, Y=75 mm, Z=550 mm, 坐标轴及数值分析模型如图4所示。约束棱柱体试件模型底部X方向和Z方向的位移,由于建立的模型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一半,故约束Y方向所有节点的位移。记录实验室温湿度变化,设置相应的环境工况,在边界面添加物质传输界面(TRANS),使模型可在TRANS界面与外界进行温湿度的交换。DuCOM数值模拟体系是通过水泥水化计算、微观结构发展、孔隙压力计算、氯离子迁移与平衡、二氧化碳运输和离子平衡等不同尺度上的控制方程来分析预测混凝土的性能,如 图5 所示。通过DuCOM计算得到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传给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COM3。在COM3中进行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计算时,试件的Z方向施加轴向荷载,即对加载龄期分别为7 d、14 d、28 d的试件施加240 kN(面力10.67 MPa)、328 kN(面力14.58 MPa)和345 kN(面力15.33 MPa)的荷载。COM3通过读取DuCOM中计算得出的材料强度等参数,以及反馈的材料信息计算加载状态下试件的变形情况,结合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条件进行结构计算,再将其传给DuCOM,如此重复,直至得到结构的变形和刚度。

图4 DuCOM-COM3设置

图5 DuCOM结构分析平台

3.2 收缩试验数值分析

混凝土收缩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如 图6 所示,模拟值前期速率与试验值相同,且模拟值前期接近实测值,而后期模拟值小于实测值,早期发展较快,中期放缓,发展速率均在持荷200 d左右进入稳定期,随着持荷龄期不断增大,水泥水化反应逐渐减缓,混凝土逐渐发育成熟,收缩速率自然逐渐稳定,且养护龄期越大,收缩应变越小,持荷250 d时,7 d、14 d、28 d龄期试件的模拟收缩应变分别为643.0×10-6、533.2×10-6、234.1×10-6,与实测结果分别相差2.3%、5.1%、2.2%。因实测环境中一天内早晚的温湿度相差较大,而在模拟时未能完全反映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导致实测值略大于模拟值。

图6 收缩应变数值分析对比

3.3 徐变试验数值分析

7 d、14 d、28 d加载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徐变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如 图7 所示,各组发展曲线趋势相似,早龄期模拟值小于试验值,而后期始终大于试验值。持荷7 d时,加载龄期7 d与14 d以及7 d与28 d的徐变系数模拟值的比值分别为1.58和2.32;持荷90 d时,比值分别为1.38和1.81;持荷250 d时,比值分别为1.25和1.40;这与2.3节的分析规律也相同,即随着加载龄期的增大而徐变系数减小,随着持荷龄期的增大而徐变系数增长越慢。在试验中,由于未考虑机制砂的表面粗糙、棱角多的特性,以及弹簧式压缩徐变仪的弹簧会发生微量松弛,实际加载的荷载会随着时间增长有一定的减小,一段时间后才会保持在一个恒定值,因此试验值后期小于模拟值。加载龄期7 d与28 d试件相比,前者的徐变总变形会更大,且由于7 d试件受压荷载较小,导致徐变试验误差相对较大,而28 d试件徐变特性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基于水化产物迁移理论,数值模拟值与试验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大概是,LINK3D模型中可以很好地分析水泥净浆微观结构模型简化了水化硅酸钙(C-S-H)和氢氧化钙(CH)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以及C-S-H和CH之外的其他水化产物的影响。

图7 徐变系数数值分析对比

3.4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为探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对1.2节的配合比调整石粉掺量后,进行了石粉含量为5%和20%、养护龄期28 d的徐变试验,持荷时间160 d, 持荷应力为0.3fc, 并分别对石粉含量分别为0%、5%、10%和20%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进行模拟,对比曲线如 图8 所示。各组试件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发展趋势相似,持荷160 d时,5%和20%石粉含量的试验值与模拟值的误差分别为7.7%和3.2%,认为LINK3D可以较好地模拟石粉含量的影响。由于数值模拟不能考虑砂粒形的影响,可将石粉含量0%看作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可以看出,5%石粉含量试件的160 d徐变系数小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下降幅度为37.8%;10%石粉含量的徐变系数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基本接近,持荷160 d时的徐变系数比值为0.94;12%和20%石粉含量试件的160 d徐变系数均大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分别增大17.2%和35.0%,说明石粉含量不同,对徐变的影响也不同。

图8 石粉含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系数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受石粉正反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徐变结果也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机制砂中的石粉细度接近水泥的细度,会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可以增加混凝土中浆体的质量分数,降低拌合物的流动性,总体砂浆量的提高会增加混凝土徐变;另一方面,石粉可以完善微细骨料的级配,填充部分空隙,使混凝土内部更加紧密,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变形性能。当石粉含量为5%时,石粉对徐变变形的填充效应大于浆体数量效应,即石粉对徐变具有抑制作用,使得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变形降低;石粉大于10%时,随着浆体数量的增大,混凝土的徐变变形也增大。当石粉含量小于10%时,对混凝土徐变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减小徐变,因此实际工程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可以控制在10%以下。

3.5 不同加载龄期的徐变数值模拟分析

使用上述徐变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相应应力及相同环境条件下加载龄期为3 d、90 d、360 d的徐变数值模拟。以12%石粉含量、28 d加荷龄期混凝土的徐变为基准,得到各加载龄期的徐变系数变化趋势曲线,如 图9 所示,加载龄期对徐变影响较为显著,相比于28 d加载龄期的徐变系数,加载龄期3 d的混凝土徐变系数增大了110%,90 d和360 d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分别减小了30%和60%。由此可见,加载龄期越短,徐变系数越大,且容易引起体积稳定性问题。

图9 不同龄期试件徐变系数模拟值对比

以28 d龄期徐变系数模拟值为基准,得到的不同龄期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单位徐变比较值如 表3 所列,持荷时间不变时,混凝土加载越早徐变越大,即加载龄期与徐变系数值成负相关。尹志府等通过对普通混凝土徐变试验得出,当加载龄期分别为7 d、14 d、28 d、90 d, 持荷时间为240 d时,单位应力徐变值的比值为1.16∶1.07∶1.00∶0.68,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单位徐变比较值较为接近。

3.6 结果讨论

本文对C60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养护龄期,而影响徐变的因素众多,可进一步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粉含量、环境温湿度、应力比等因素进行徐变试验研究。

采用的LINK3D软件建立模型后输入混凝土各项材料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及试件承受荷载等即可进行数值分析,可充分考虑水泥水化、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发展等因素,能够模拟混凝土随时间变化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等性能,适用于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徐变模拟,但该软件未考虑粗骨料的粒形且未能充分反映某时刻的温湿度。而现有的分析软件并不能考虑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变化,对混凝土徐变试验进行模拟时,使用ANSYS材料库中自带的金属徐变本构关系模型模拟混凝土徐变虽可行,但仍需要编制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以减小误差。因此可以通过LINK3D数值分析方法,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性能进行模拟,综合试验结果和数值结果建立徐变预测模型,为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4 结 论

(1)加载越早,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内部凝胶材料尚未充分水化,内部结构发育不完整,抵抗徐变变形能力较弱,故加载龄期越短,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影响越明显。持荷250 d时,14 d、28 d加载龄期的徐变系数是7 d龄期的82.5%、71.5%。

(2)使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工具LINK3D,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进行数值分析是可行的。由于未考虑机制砂的粒形特征、骨料级配等影响因素,且模拟的环境温湿度与实验条件有一定差别,导致模拟值大于试验值,误差在8%以内。

(3)持荷160 d时,5%、10%、12%和20%石粉含量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徐变系数模拟值的比值分别为0.62、1.06、1.17和1.35。机制砂中的石粉对徐变起正反两方面作用,当石粉含量小于10%时,对混凝土徐变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减小徐变,因此实际工程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可以控制在10%以下。

(4)以12%石粉含量、28 d龄期单位徐变为基准,3 d、7d、14 d、90 d和360 d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单位徐变模拟值分别为2.11、1.44、1.17、0.70和0.40。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杂志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先进技术。期刊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工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基础、水力学、机电技术、泥沙研究、水环境与水生态、运行管理、试验研究、工程地质、金属结构、水利经济、水利规划、防汛抗旱、建设管理、新能源、城市水利、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现代化、国际水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