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抬头望向夜空,总会发现有无数颗行星在闪烁,除了少量的行星之外, 发光特征非常明显的几乎都是恒星 。大家最熟悉的恒星是 赐予我们光与热的太阳 ,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体积大小是地球的130万倍 ,无疑是太阳系的主宰。曾经的宇宙「日心说」阶段,理所当然地就将太阳认定为是宇宙的中心,也是因为我们肉眼看见的太阳比其它星星都要大。
可是随着宇宙天体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星外有星」, 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众多星系中普通的存在 ,而过去被我们奉为神明的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人们通过深空望远镜发现,宇宙当中存在着许多大体积质量巨大的恒星,将太阳与它们对比, 太阳就像是一个像素点一样,非常渺小 。那么大家知道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大恒星究竟有多大吗?接下来,就来一起看看这颗 「恒星之最」 。
恒星的种类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庞大气态天体。
恒星依靠内部比较重的微量元素,如氢、氦等发生 核聚变反应 使得自己发光、发热,恒星在相互吸引之下还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 星团 。
恒星的种类非常多,太阳属于一颗主序星,光谱、温度、亮度体积等是相对不变的状态,比较 稳定 。还有食双星,顾名思义就是两颗恒星几乎在同一个轨道平面,一个有时候会遮住另一个。
这两种恒星都是比较稳定的,还有许多 变化异常的恒星 ,被归在了不稳定星当中。变化的形式有许多种,比如说 爆发、脉动 等等。我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变化就是 亮度 了,因此如果一颗恒星的亮度是有变化的,我们称它为 「变星」 。不稳定星当中有脉动变星、长周期变星、特殊脉动变星、耀星。目前发现了许多 长周期变星和特殊脉动变星 ,天文学家给它们起了特殊的名字,如仙王座δ型变星、沃尔夫-拉叶型星等。
不过在我们日常中,使用的分类方法是约克光谱分类,与恒星的光度有关。分成了 白矮星、红矮星、次矮星、主序星、次巨星、超巨星 等多个,据说 太阳在60亿年之后就会从黄矮星变成一颗红巨星 。等到那时它会膨胀变大,吞噬水星、金星之后,靠近地球。虽然按照光谱将恒星分成了许多种,但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颜色还是白色或者浅黄色。所以, 如果大家想用眼睛直接去辨别星空中恒星的种类,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发现最大的恒星
这个记录的持有者一直都在变化,因为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发现的星体也越来越多,这时就会有新的「重量级」选手出现,但是有时我们对它们的研究还会出现偏差,比如说曾经的巨无霸 「盾牌座UY」、「R136a1」 ,它们都曾 坐拥恒星第一的宝座 ,不过在后来详细的探测后发现有所不同。
现在人类已知的最大恒星是史蒂文森2-18(Stephenson 2-18),它还有两个别名RSGC2-18和Stephenson 2 DFK 1, 如果在外国的一些论文期刊中搜索这三个名字都会弹出相关论文,大家要注意这其实都是同一颗恒星。它和盾牌座UY一样也位于盾牌座上,按约克光谱的归类,属于一颗 红特超巨星 ,在1990年时发现,发现者是美国的天文学家—— 查尔斯·布鲁斯·史蒂文森 ,这颗恒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到这里,假如大家利用现代科技的望远镜发现一颗没有人观察到的星体的话,提交完整的资料并且按照特定程序申请,它也能用你的名字来命名。
史蒂文森2-18的直径约为3100亿公里, 最大半径约为太阳半径的2150倍,可容纳100亿颗太阳,1.3亿亿颗地球。 除了体积之外,它也是 目前发现最亮的红特超巨星 ,闪烁的亮度大概是太阳的50万倍。
如果用太阳与这颗恒星相比,太阳就像一颗微小的尘埃,类似于蚂蚁和地球对比。大家都知道现在 人类发现的最快速度是在真空中传播的光速 ,速度在 30万km/s ,就算是依靠着这种速度环绕一圈史蒂文森2-18 ,也需要 8.7小时左右 。
为了让人便于想象它的巨大,科学家们给出了将它放在太阳位置的设想,按照史蒂文森2-18 的体积放在太阳的位置上的话,它会 延伸到土星的边缘,地球早就被它湮没了 。
对于史蒂文森2-18 的前身,科学家们推测它本来应该是和太阳一样,是一颗主序星,不过作为主序星时的体积也比太阳大得多,在不断地演化之下,它发展到了红特超巨星。
虽然现在的它看起来非常大,但是经过研究推测,它应该已经 燃烧了50%左右的质量 ,接下来它还会在燃烧当中失去更多的质量,然后 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缩小,变得更加热 ,最后它的核心部分会发生 坍缩 ,发生 超新星爆炸 。
恒星的演化与巨型恒星
恒星的一生其实和人类的一生非常相似,都有幼年、青壮年、老年的阶段,直到最后它们也会衰亡、消失。不过相较于生命短暂的人类,恒星演化的过程还是十分漫长的, 以我们最熟悉的太阳为例来说,它现在正值青壮年时期,但是科学家推测在50亿年之后太阳就会进入衰亡。
前文中有提到, 恒星的内部都在不断地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种 反应越剧烈,燃烧的质量越大 ,恒星的 寿命就变得越短 。由此可见,「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最初应该是太阳的座右铭才对,此时的 太阳就像是太阳系中的永动机 ,无时无刻地不在发光发热,每秒钟内部都有 6亿吨氢原子在燃烧 。
主序星也可以分类成多个恒星,分类标准是太阳的质量, 如果质量不到0.08个太阳,就会被认为是一颗失败的恒星 ,这种星体被叫做「褐矮星」。但是 当某颗恒星的质量大于0.08且小于0.5个太阳时,就会被称为红矮星 。红矮星也是目前被天体物理学家认为 寿命最长的恒星 ,它的年龄可能比宇宙还要漫长,除此之外,红矮星也是恒星中占比最多的,可以 宇宙中分布的大部分星体都属于红矮星 。
质量小于8且大于0.5个太阳的恒星就是黄矮星,现在的太阳正是一颗 黄矮星 ,不过在未来的时间中, 燃烧殆尽的太阳会脱离这一序列 ,变成 红巨星 。
像太阳这类恒星的演变就是会向着红巨星不断靠近,当变成红巨星时它的质量也会变得异常巨大,就像是被吹起来的气球,虽然体积变大了并且发出的光芒相较于之前更红更亮,但是这时的太阳已经是一个在衰亡的老年人了,表面的温度也会降低。
内部氢元素燃尽后,氦元素开始发生巨变,核心处的温度及密度足够高,使氦聚变成碳,氦和碳又聚变成氧并同时形成氢燃烧壳层,恒星的外部会膨胀得比红巨星还大,就形成了红超巨星。
史蒂文森2-18 就属于恒星变成尸体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红特超巨星阶段 ,它们作为主序星时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25到40倍,不断演化,丢失的质量也会更多,据推测, 10万年中它们丢失的质量就等同于一个太阳的质量 。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恒星体积最大的时候,是它丢失质量膨胀之后,在它没有将氢元素燃烧殆尽之前 ,它的质量和辐射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最终它们会 发生超新星爆炸或者变成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的光芒非常微弱,并且由于没有更多的物质进行聚变了,它们发出的能量也会变得很小,在 剩余物质燃烧完 之后,变成一颗不在发光发热,死气沉沉的 黑矮星 。
其它大型恒星
除了现在发现最大的恒星史蒂文森2-18 之外,还有许多大型恒星。比如上文中提到的 盾牌座UY ,它在1860年时被发现,半径大约是 1708个太阳半径 ,虽然对比史蒂文森2-18 来说还是小多了,不过也算得上是大型恒星了。
需要特别的说明一下,对于这颗恒星的质量体积,科学界有许多的争议,有科学家认为测量的不够准确, 将它周围环绕的一大部分气体也算在其中了 ,认为盾牌座UY其实是个「虚假的胖子」。 R136a1 则是一颗沃尔夫-拉叶星,也就是 蓝巨星 , 总质量是太阳的265倍,体积大概有30个太阳那么大,年龄在150万年左右 ,已经是一颗步入 中年 的恒星了。
此外经过观测研究之后发现的WOHG64、维斯特卢1-26、天鹅座NML、大犬座VY、天鹅座KY、人马座KW、仙王座RW和仙王座V354。
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在未来的时间中,还会不断地膨胀,最后走向灭亡。
结语
得益于望远镜的出现,人类能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更多的恒星, 目前发现最大的恒星史蒂文森2-18 相当于100亿颗太阳,1.3亿亿颗地球, 看起来已经很惊人了, 但是在未来这一记录还会被不断地打破, 因为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人类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年才能将它们完全发现并且统计。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 腐草之荧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与这些超大型恒星相比,太阳确实过于微不足道了,不过它却一直专注的照耀着我们,从地球诞生,到人类出现,太阳每一天都在照常升起。
所以 不必去纠结太阳或者地球相对于整个宇宙有多么渺小 ,如果思虑太深反而会变得迷茫,陷入虚无的情绪当中。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我们的存在对宇宙而言并无意义,也不妨碍大家实现自己的价值,变成更加优秀的人,拥有圆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