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手机

玩手机行为检测(分类+检测)

2024-07-06手机

项目背景

因此在工业上,对于手机行为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多,目前主要采用检测进行手机的定位辅助分析。

本项目针对这一特点,实现思路如下:

利用PaddleX快速训练轻量化检测模型PP-YOLO Tiny,并通过一个识别模型MobileNet进行检测矫正。- 保证实时性的同时,也保证较高的精确度。

一、数据样式(数据说明)

本项目的数据分为 检测数据(8000张) 识别数据(16683张) 两类:

1.检测数据

检测数据位于数据集: 违规使用手机识别.zip

  • data/data105315/违规使用手机识别.zip
  • 解压后,数据包含在train.zip中,还需再次解压数据,最后解压完成后,数据如下:

    最终用于训练的检测数据位于 0_phone 中,检测数据格式为VOC 格式——可直接使用PaddleX进行数据划分,并直接用于PPYOLO-Tiny模型的训练。

    用于检测的数据在当前项目中仅仅包含 0_phone 下的数据,该数据均为包含手机的图片,因此,后期项目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1_no_phone 中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加入到模型的训练数据中。

    2.识别数据

    识别数据位于数据集: recognize_phonedata.zip

  • data/data105315/recognize_phonedata.zip
  • 解压后,数据如下:

    其中, 0_recognize_phone文件夹 中包含手机的识别图片,1_recognize_nophone 中包含非手机的识别图片。

    识别数据中的 0_recognize_phone文件夹图片 均来自检测数据中0_phone中标注的手机(裁剪)数据 ,而1_recognize_nophone文件夹图片 均来自1_no_phone中随机裁剪的数据 作为非手机的类别。

    本项目中的非手机图片数据集由 随机裁剪 获得,受限于原始1_no_phone中存在一些大小不均匀的图片,因此固定大小尺寸进行裁剪后,有的非手机图片为人或者衣服等。

    但按照该识别数据集,对于该任务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提高——后期通过完善识别模型的数据以及泛化精度的提高,将更好的提升该串联方案的效果。

    二、模型选择(应用场景考虑)

    考虑到工业应用上,通常要求实时性与部署成本的问题,选择轻量化化检测模型PP-YOLO Tiny作为检测模型——同时,为了保证一个手机识别的较高准确率,训练一个识别是否为手机的识别模型,对检测后的目标进行二次识别,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因此,模型的架构为: PP-YOLO Tiny(目标检测) + MobileNet(图像识别)

    之所以外加MobileNet作为精度提升的一个组件,是因为PP-YOLO Tiny在追求轻量化时,骨干网络相对较弱,在识别精度上有一定的错误率(可能来源骨干网络识别能力不够,也可能因为定位能力不够导致识别受影响);

    三、模型训练

    首先下载PaddleX2.0用于后期的项目开发。

    pycocotools: 是为了提供COCO数据集的加载功能——以辅助Paddlex实现数据的自动划分、数据格式转换等

    (3)加载数据

  • 数据预处理方法:


  • 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PaddleX/blob/release/2.0.0/docs/apis/transforms/transforms.md

    train_transform:

    VOC格式数据自动加载接口

    (4)生成检测模型的anchors

    由于不同的数据集的应用场景等不同,因此模型在使用时,往往针对特定数据进行anchor的聚类生成会更容易拟合数据集。

    一般来说,聚类后的anchors仅适用于训练时特定的大小,部署时不宜改动,否则精度损失较大

    (5)训练模型

    (6)模型错误分析——COCO错误分析

    如果直接运行coco_error_analysis失效(及以下代码),可手动重新生成json再进行分析(后续代码)

    (7)检测可视化

    用于展示模型检测效果

    五、PaddleX-SDK串联部署

    SDK 是指:

    PaddleX Manufacture 基于PaddleX-Deploy 的端到端高性能部署能力,将应用深度学习模型的业务逻辑抽象成Pipeline ,而接入深度学习模型前的数据前处理、模型预测、模型串联时的中间结果处理等操作都对应于Pipeline中的节点PipelineNode,用户只需在Pipeline配置文件中编排好各节点的前后关系,就可以给Pipeline发送数据并快速地获取相应的推理结果。

  • PaddleX Pipeline:完成业务逻辑的推理预测,同时提供向其发送数据和获取结果的接口。
  • PaddleX Config: 定义Pipeline的节点类型和前后关系。
  • PaddleX Node:功能节点,例如图像解码节点、图像缩放节点、兴趣区域提取节点、模型推理节点。
  • PaddleX Deploy:高性能模型推理能力。
  • 以PaddleX导出后的单一检测模型(无数据前处理、无中间结果处理)为例,配置好流程配置文件后使用简单几行代码就可以完成预测:

    而对于本项目的SDK部署不再采用 单模型的Pipeline ,而是通过SDK实现更便捷的模型串联——即多模型Pipeline 。

    检测+识别的模型部署串联Pipeline

    在测试时,请注意使用存在目标的图片进行串联测试——因为当前SDK版本下,检测与识别串联时,如果检测无目标,在传入识别模型时会报错终止。

    检测与分割串联时,如检测无目标,传入分割模型不会报错终止!

    节点相关内容可参考下图

    2.节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