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宠物

养鱼也能走红靠的是知识与兴趣的「流量」

2023-12-15宠物

□严奇

据【扬子晚报】12月15日报道,近日,海洋科普博主「养真鱼的张宜良」在青岛市自媒体生态大会分享的成长故事,吸引了众人的关注。今年3月,他用于毕业课题研究的120条斑马鱼最终存活下24条,但全是雄鱼,打乱了继续繁殖的研究节奏。他把这件事拍成系列视频短视频平台,没想到获得了近2亿的播放量。

对此,恐怕有不少旁观者难以理解。毕竟「养鱼」属于大众化的农业生产活动,怎会「登堂入室」,引发海量关注?要知道,高材生养鱼可不是仅仅是买鱼缸、勤换水、撒饲料那么简单。其中关于饲料调比、水质监测、显微镜观察等等步骤,也蕴含了大量知识内容。而研究节奏被打乱的戏剧化情节,无疑能激起不少大学学子与养殖业者的共鸣,流量由此而生。

古诗云:「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其实,养鱼也养性,从古至今,各个年龄段都不乏爱好赏鱼之人。走进移动互联网时代,「云养鱼」也成了一项热门标签,闪亮于各大平台。不难看出,热衷赏鱼养鱼的背后,则是广大网友期待远离社会喧嚣,回归田园生活,专注于学习和专注于兴趣的现实期待。还有什么比自学中挖掘乐趣,更能鼓励学术钻研的呢?

自张宜良走红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科普活动若要深入网络时代,除了需要由衷地喜爱科普,还要切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桥接科学研究与热点话题,用网络青年热衷的话题与语言,创作优质内容,自「反差萌」中催化观众深入了解的兴趣,成为兴趣分发的主流。科普工作得从被动等待观众关注,转向主动邀请观众学习。也只有让观众看得到、记得住,科普才能产生现实价值。

科学需要调查和研究的过程,科普也需要观察和理解的步骤。普及科学研究成果,若局限于单向灌输,恐怕难以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与内容创作者共享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试验成功的成就感,即便远程赏鱼,观众们也可在一期又一期的科普介绍视频中找到观鱼的乐趣。回头看,网友们既能观察到斑马鱼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张宜良的进步,跟踪观赏带动流量的积累与扩散。

面向未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与高校教授加入「科普大军」中,将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网络科普融合成各类视听产品,与网友共享快乐,为大众带来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