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涛)小区绿化一年比一年好,树上栖息的鸟类也更多,给环境增添了浓浓生机。偶尔,有受伤的小鸟掉落,好心居民会带回家中饲养照料。殊不知,此举并不合适。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记者采访得知:遇到这种情况,不建议自主救助,应尽快联系专业部门处理。
清晨起来,窗外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正值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各小区的小鸟格外活跃。3月中旬,家住中铁十二局机关小区的朱女士下楼扔垃圾,见地上躺着一只鸟,翅膀受了伤,一直扑腾却飞不起来。院里有野猫,担心被叼走,她俯身捧起鸟,带回了家。
她仔细观察,这只鸟浑身褐色,只有面颊处为白色。上网搜索,才知它叫白颊噪鹛。小家伙的一只翅膀被刮伤,羽毛掉了不少。她找来纸箱,放了小米、水,让它在里面休息。没想到,才过了半天,鸟的状态越来越糟,总拉肚子。一家人用了不少办法,也没救过来。为这事,她懊悔不已,孩子也伤心好久。
类似情况,不少居民遇到过。怎样处理最合适?记者特意咨询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宁英海。他介绍,不建议个人施救,一是不了解鸟的习性等,救护会不得法;二是有些鸟类的爪和嘴十分尖利,对于人的手和眼有威胁,贸然救护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伤害;三是鸟类普遍胆小,遇到人为干预,动物的应激反应会加重伤情,难以恢复。
「最好的办法是拨打「12345」热线,会根据鸟类具体具体情况,转交至各对口部门。」他表示,仅自己所在的单位,每年会有百余起「救助受伤鸟」的情况,其中很多是居民打电话求助的。小区受伤的鸟,以喜鹊、珠颈斑鸠等居多,大部分是鸟类互啄、飞行撞到障碍物、刮到铁丝等原因导致。对于这些小家伙,会安排专业救助,养好伤后,择机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