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数码

永久删除「美国代码」,华为鸿蒙为什么能成功?

2024-07-08数码

纯血鸿蒙正式全栈自研

在2024年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全新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 Beta版首次亮相。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

原生鸿蒙是基于OpenHarmony为底座,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这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他还透露 纯血鸿蒙即将商用 ,要知道一旦实现,这是中国技术的一大步,也是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一次大洗牌!

1.永久 删除"美国代码"

这意味着,鸿蒙不再兼容美国安卓系统的代码,将彻底走向「独立」。

长期以来,全球的操作系统全都主导在欧美手里。而且在这之前,很多企业,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尝试过研发手机操作系统,但最终都销声匿迹。所以,在2019年鸿蒙系统开始问世的时候,很多关于它的争议不断,网上一直流传着「套壳安卓」的说法,不相信华为能完成这个「奇迹」般的操作。

但是面对质疑,华为没有放弃和摆烂,反而更加「一步一个脚印」,加大研发投入。这次彻底删除「美国代码」,则是狠狠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

今年一季度,根据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鸿蒙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23年一季度的8%上涨至17%;苹果iOS份额则从20%下降至16%。这意味着, 华为鸿蒙首次超过苹果iOS ,成为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且鸿蒙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从2%同比翻番,达到了4%。

此次超越和提升,标志着华为鸿蒙系统在市场上的崛起,展现了中国的操作系统领域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某些方面实现「领跑」的重大转变。鸿蒙系统的成功,不仅只是华为的成功,更是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也为全球科技生态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十年铸剑,终于出鞘

十年前,那时微软的Windows Phone 8还在, 华为任正非说:三个操作系统(如果)都给华为一个平等权利 ,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但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安卓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于是在2015年,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在华为内部被成立立项。直到2019年华为被美国封禁,无奈之下拉开正式战,鸿蒙正式被对外发布。再到十年后的今天,原生鸿蒙大势已定,即将吹响商用的冲锋号角。

3.生态成,则鸿蒙成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想要成功,生态则是最重要的, 「生态成,则鸿蒙成」 。目前第四代鸿蒙使用设备超过了9亿,有1500多款原生鸿蒙应用已完成上架,包括淘宝、支付宝、美团、京东、抖音、今日头条、钉钉、小红书、微博、B站、高德、WPS等几千家伙伴的支持,覆盖了日常的方方面面。华为的目标是:今年内达到5000款,最终达到50万款,构建起一个全面成熟的鸿蒙生态系统。这无疑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全面迁徙。

华为通过鸿蒙生态,正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围墙",包括手机、平板、家居、智能汽车、IoT设备的万物互联,让用户进入华为的生态体系后就很难轻易跳出。一旦鸿蒙生态真正站稳脚跟,逐渐增加对安卓和苹果iOS的有力挤压。

自此,华为用了1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30年的路,余承东说:「我们坚信,没有人能熄灭满天星光。今天,鸿蒙大势已定,让我们一起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星河璀璨!」 如今终于迎来了鸿蒙的高光时刻,这次势要与安卓、苹果,三分天下。

华为做对了什么?

前面我们说了,其他企业和运营商也尝试做了很多款手机操作系统。2008年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OMS,这是我国首款国产手机系统,但后来发现底层代码仍然是基于安卓开发的,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软件生态。

中国联通也搞过自己的系统——沃phone,但也有一样的缺点,也不兼容安卓软件,最后也没搞起来。

除了运营商,还有互联网企业也尝试过。2011年,阿里云的YunOS面世,这次吸取了前两者的经验,开始兼容安卓软件。但是一方面这个系统并不开放,可以说是闭源,导致最后各大友商并不配合;另一方面抵挡不住谷歌的「追杀令」,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而且就全球来说,想要涉足操作系统的企业也不只有中国,大概有5000多家,为什么都失败了,就华为能做成呢?

用余承东的话来说,是「华为向下扎到根,全面突破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华为一直坚持技术驱动,敢做行业领导者

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内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反对盲目创新,导致很多外界的人认为华为特别僵化,不喜欢创新。其实,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误解。华为在内部,一直非常强调对技术研发的投入,而且始终坚持把战略控制点放在技术和产品上,坚持「客户+技术」的双轮驱动。

以手机为例,时间回到2010年,苹果iPhone在2007年面世,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轰然倒下,而此时的华为终端,虽然早早地成为安卓手机开放联盟的公司之一,但是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仅300多万台,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华为手机终端的销售渠道单一,几乎全部通过运营商定制渠道销售,同时还得面临运营商不断砍价。由于华为终端竞争力不强,毛利不高,品牌影响力也不足,而且影响主业的发展,任正非曾一度想把终端事业部在世界范围内出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两次出售均因为买家出价太低而未成行。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应该是当时华为管理层对于终端业务的感受。然而,手机终端行业的巨变,以及三星、苹果等厂商的成功转型,引起了华为高层的求变之心。

2010年12月,任正非亲自召开了「高级座谈会」,徐直军、郭平、余承东等高管,以及华为终端的核心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任正非对终端业务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手机终端领域在全球的长远目标,明确了华为终端与运营商管道业务、企业网并列成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

1.手机终端立志做行业领导者

任正非同时给华为终端公司松绑,要求终端事业部要勇于按消费品行的规律办事,改变了华为过去不做品牌的策略,花大价钱做品牌管理,研究消费者心理,进行产品规划。任正非提醒华为高层和终端公司的主管,华为如果要在手机终端领域做全球第一,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要准备奋斗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各级主管应认清自己,做好阶段性的目标定位,同时应大幅提升在手机终端上的研发和品牌建设投人,至少在预算和投入上胜过竞争对手。

「高级座谈会」后不久,华为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其他终端设备、互联网以及芯片业务整合在一起,组成了消费者业务。紧接着,2011年,华为在「三亚会议」上提出「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由此果断决定不再做运营商定制手机,而是向苹果和三星学习,全面转向消费者品牌业务。

战略方向已定,按传统思路,就要选拔主将。「三亚会议」结束后,任正非亲自点将余承东,让其担当新成立的消费者业务CEO。任正非为在迷茫中初生的华为消费者业务,选择了一位长跑耐力型、愿啃最硬骨头、推打最硬仗的统帅。任正非深知,当下的消费者业务的被动局面非偏执狂不可。

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确切地说,牌桌上只有来自美韩的几个顶级玩家。三星、苹果和高通。这几个玩家无一例外拥有自己的绝活。作为芯片和技术的供应商,一边卖芯片,一边收着「高通税」,高通算大半个「流氓」;三星多年来一直在屏幕和存储芯片供货上「耍流氓」,卡其他整机厂商的脖子;而苹果则依靠i0S操作系统、芯片、iTunes商店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实力,自成体系。

从这个角度看,只有以多年研发的垄断技术作为底气,才有资格入局智能手机市场。这三家牢牢地把持全球手机市场,是市场对技术研发胜利者的奖赏。华为的终端之路应该怎么走?战略控制点在哪里?

余承东在华为公司内部,素以偏执、好打硬仗、功绩卓著著称,他在华为内部一直强调研发和技术才是科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余承东在华为最突出的业绩,是从零开始坚持研发无线通信,直到为无线产品线走在世界前列。1997年的无线产品线还是余承东光杆司令一个人,他主导华为无线从无到有,再到最强盛的整个过程,而且「无线」的称号不是靠低价,而是靠技术领先、高盈利获得的。

余承东带领着新成立的消费者业务管理团队,对标三星和苹果,经认真分析,得到的结果让所有人绝望。望着巍巍高山般的苹果和三星,每一个人被无力感侵蚀着。管理团队内部的分歧,也使得余承东头如斗大,以至于他通过微博发出了堂吉诃德般可笑的呐喊。

他与团队研讨后,形成了华为终端的「七大战略」,绝大部分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芯片领域。他选择将这些战略史无前例地在微博上公开,以期在外部形成压力后倒逼内部改革。事后,他半开玩笑地说,那时华为终端过于弱小,反正也没有人相信,微博发就发了。别人不信,但华为信就好。

由此,华为终端通过七大战略目标的确立,走上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以技术为战略控制点的构建之路, 走上了向三星和苹果学习的漫长之路。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营销技巧都是浮云。基于此,有人开玩笑说,大军一旦开战,有哪个是拿着别人家的武器上战场的?靠供应链搞定核心技术,无异于把小命交到别人手上。

2.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王者

认清了现实,余承东和他的团队决定,再难也要搞自家的核心芯片,哪怕再难,也要坚定地走下去。自2012年起华为的旗舰机型均配备自家研发的海思芯片,对华为高端机的差异化战略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用余承东的话说,自家的芯片自己不用,谁用?要想在客户体验、售价和品牌形象上实现对苹果和三星的超越,光靠营销或打价格仗是不行的。

就像当年在无线领域赶超诺基亚和爱立信一样,只有在技术上、创新上,在手机产品的重点性能指标和差异化特性上,实现实质性的超越,华为才有机会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中真正的王者。

从2016年起,华为的海思芯片为华为旗舰手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华为每一款高端精品手机,其后面都有海思芯片的身影。2016年2月,美国芯片权威杂志最新评定,华为海思芯片超越苹果名列全球芯片设计第六名。

通过芯片每年的技术升级和军备竞赛,到华为麒麟990时代,华为5G手机更是傲视群雄,而彼时的苹果公司,由于基带搞不定,也要依靠以因特尔的协助。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在2019年动用行政力量在全球打压华为,华在终端领域压倒苹果,只是时间问题。

手机终端行业的研发竞赛,可以说就是十项全能竞赛。一枚小小的海思麒麟980芯片,研发成本远超3亿美元,生产成本另算。花了二三十亿人民币研发一枚芯片,生命周期不过一年,到第二年新芯片上市的时候,就过气了。售价数千元的手机才是工业时代真正的奢侈品,相比之下,箱包、手表等奢侈品技术含量和投入均弱爆了。在手机终端行业搞研发,资金、技术、经验、人才、时间、耐心、意志、坚持、运气缺一不可,缺一样就是「瘸子」,分分钟躺平,死给你看。

智能手机现在只有极少数厂商,如苹果、华为具备了芯片、终端和云端的三重协同能力,大部分手机厂商只有云和端这两支军队,甚至只有终端这一支。在电子消费终端这个领域,靠采购第三方芯片和技术,很难实现深度整合,进而带给客户一致性的完美体验,而且很可能会受制于人。例如哪怕强大如苹果,一旦基带搞不定,第一波5G手机推不出来,市场和客户就要受制于人。

因此,不管是华为终端手机,还是鸿蒙操作系统的成功,都得出了一个结论:正是因为多年前的战略控制点的设计,以及多年来的算法、数据、专利、芯片、云服务、系统等「芯+端+云」的整合,强化了在行业中的控制力,才有了华为今天的厚积薄发。所以我们说华为为什么成功?答案就是华为一直坚持技术驱动,敢做行业领导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