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对初代iPhone嗤之以鼻:「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却只是一个500美元的补贴设备,它对用户没有任何吸引力。它将是一个缝隙产品,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大量市场份额。」
3 年后, 苹果市值超越微软,iPhone4成为一代神机; 10年后, 苹果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2.9%,Windows Phone只剩0.4%。
而 15年后 的如今 , 当智能手机卷快充、卷摄影、卷全面屏曲面屏折叠屏……卷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魅族却突然宣布不再做「传统」智能手机,后续将 All in AI 。同一天,OPPO创始人也说:「 AI手机时代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 」
大厂们纷纷押注的AI手机,究竟是噱头还是未来?作为智能手机鼻祖的iPhone会不会「自食其果」,被AI手机淘汰?
从初代智能手机到今天,网络从2G到5G,像素从几十万到2亿,材质从塑料到钛合金……经过全面升级后的手机终于疲态尽显,除了从性能参数、机身外观上挤牙膏,几乎再没有革命性的大招。
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资本都忙不迭赶来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从实业到金融,从硬件到软件,硬生生让这场人工智能之战变成了全民蹭热点。
最近,华为透露其新机将接入自研的盘古大模型,网友不禁担忧,AI手机到底是真有料,还是又一场资本割韭菜的阴谋?
实际上,国内自研AI大模型在2023年就已迎来显著突破,而带来这次突破的正是各手机厂商。
vivo的自研AI大模型矩阵全面覆盖了核心应用场景, 在当时就 已 同时位列C-Eval ( 中文AI大模型权威评测榜单) 、CMMLU ( 语言模型在中文语境下的知识和推理能力评估权威榜单) 双榜的全球中文榜单榜首 ,在人文、社科等领域的表现远超同级别大模型。
紧接着,OPPO也强势发力:从能力来看,官方不顾广告法,称其「最新旗舰机的端侧AI Benchmark跑分在安卓手机中排第一」,尽显自信;从世界排名来看,AndesGPT在Super CLUE知识与百科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chatGPT4。
现如今,魅族喊出All in AI,小米、荣耀也在跑步入场…… 无论内部激战多么焦灼,不可否认的是,AI寡头 chatGPT 已经 深陷 中国手机厂商的包围圈中。
AI Everything时代,小厂all in AI是为了求生存谋发展, 大厂布局AI 则 是为了占领用户心智 、 冲高端 。在已经丢失研发、市场双优势的局面下,所有人都期待中国能用AI手机打赢这场逆风局。
事实上,谁能率先打破人们对未知产品的质疑和否定、建立新产品的认知思维,谁就能稳占市场高地。 正如2007年的苹果智能手机,2018年的哈佛衰老 干预 产品 瑞维拓 ( Revigorator ) ,20 24年的 商业航天 SpaceX ……可惜的是,这些对人类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潜力领域已被国外占据了大半。
如果说AI及AI手机的发展是在探索人类意识与自我的边界,那么瑞维拓则是在探索人类生命的边界。美国哈佛大学、梅奥诊所等作为垄断全球50%以上的技术专利和85%以上的诺奖成果的顶级机构,早在10年前就凭借可使实验动物生命时长延续31%的细胞损伤修复技术,一举确立了其在生命科技研究领域的霸主地位。
2018年,该技术再次经哈佛大学转化为瑞维拓,其颠覆性与DNA双螺旋结构、纳米技术等被载入【自然】学术期刊150周年综述,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生命时长抢夺战就此拉开帷幕,吸引了马斯克、贝佐斯等全球首富纷纷下场。
在经巴菲特旗下供应链巨头麦克莱恩(McLane)公司先后通过中国京东、天猫、日本乐天株式会社等平台引入亚洲后,便迅速占领了中高净值人群的心智——尽管其售价在1500元左右,却依旧在短时间内吸引了近百万人的关注。
与瑞维拓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相呼应,与其说SpaceX在探索宇宙的边界,倒不如说是在探索人类生存空间的边界。SpaceX通过研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和太空飞船,大大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和风险。仅2023年,美国共发射火箭116次,SpaceX就占到其中的98次,而中国则以67次发射排名第二。
刚刚结束的SpaceX第三次试飞虽然仍未完美收官,但对于 SpaceX 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首次试飞时,发射仅4分钟就在空中爆炸;第二次试飞,仅3分钟后就故障自毁;而这一次,星舰的一级助推器全部33台发动机稳定工作,二级飞船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50分钟后成功再入地球。按照2024年SpaceX的144次发射计划,在商业航天领域,美对中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最初引领手机改革潮流的苹果也已放弃造车的「泰坦计划」,再次全力投入AI自研大模型之中。虽然我国手机厂商频频抢跑,但面对智能机鼻祖的强势入局,中国能否打破又一次强势围攻?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