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游戏

14岁女孩偷家里5000多元购买卡游盲盒,家长遭遇退款难

2024-10-27游戏

在当下的消费潮流中,一张三寸的卡游卡片竟成为众多未成年人难以抗拒的「心头爱」。孩子们为了抽取那些所谓的「高位卡」「珍藏卡」,不惜投入大量金钱,常常花费几十元乃至数千元。更有甚者,像河南平顶山的晓芳(化名),年仅 14 岁就瞒着家人,偷偷用母亲的钱在平顶山万达广场的卡游盲盒店购置了高达 5000 多元的盲盒,这一行为着实令人震惊。

晓芳的家人多次与商铺协商,希望能获得 80%的退款,然而店家却只愿赔付总消费的 30%。卡游店负责人于 10 月 24 日向新黄河记者表示,晓芳来购物时声称自己已满 16 岁,且称钱是自己的压岁钱,店家在做生意过程中也难以要求消费者购物时出示身份证。况且商品已拆封,无法二次销售,所以无法满足家属的赔偿要求。

从张先生提供的购物凭证来看,晓芳购买的卡游盲盒系列丰富多样,包括火影忍者、卡罗丽、小马宝莉等多系列,涵盖徽章系列和典藏卡片,消费金额从 15 元到 1108 元不等,最大的两笔分别为 1108 元和 1000 元。张先生回忆,妹妹称购买时店员询问过有无家长陪同,她以压岁钱为由,店员便正常结账未加阻拦。而张先生事后发现店内虽有未成年人需家长陪同购买的标语,但商家对妹妹这种大额消费显然未尽到应有的劝阻核实义务。

张先生对此深感困惑,原本乖巧的妹妹为何会因一张卡牌而如此。他研究后发现,卡游公司在盲盒产品设计上存在问题。每个系列都设置了普通卡和收藏卡不同等级,等级越高越稀缺,抽中概率越小。孩子们只有拆开包装才知卡牌内容,为收集收藏卡便不断购买,普通卡则随手丢弃。这种模式无疑在培养孩子们的「赌性」和「成瘾性」。

从法律角度看,不满 8 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 周岁至未满 18 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不过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16 周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家长应对策略

1. 加强教育引导

-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通过日常交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明白金钱的价值和合理使用方法。

- 开展关于理财和自我控制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家庭游戏或者案例分析,让孩子逐步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例如,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他们自己管理和支配,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和储蓄。

2. 关注孩子行为

- 密切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变化,包括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物品的增减等。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消费行为或者对某种物品过度痴迷,要及时介入,与孩子耐心沟通,了解原因。

- 定期检查孩子的个人物品,不是为了侵犯孩子的隐私,而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发现孩子拥有过多超出其正常消费能力的物品,要询问来源,避免类似晓芳偷用家长钱购买盲盒的情况再次发生。

3. 设置合理限制

- 对孩子的零花钱数额和使用范围进行合理设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实际需求,给予适当的零花钱,并明确规定哪些东西可以用零花钱购买,哪些需要经过家长同意。

- 限制孩子接触容易引发过度消费的场景和物品。比如,可以规定孩子去商场等消费场所的频率,或者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对其浏览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监管,避免孩子受到不良消费诱导。

二、商家应对措施

1. 严格销售流程

- 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尤其是面对未成年人,应当更加谨慎。对于大额消费,必须要求未成年人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并进行确认。即使未成年人声称自己已满一定年龄或者钱是压岁钱等理由,也不能轻易相信,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操作。

- 在店内显著位置张贴更加明确和醒目的提示标语,不仅要标明未成年人需在家长陪同下购买,还要注明对于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让未成年人和家长都能清晰看到。

2. 加强员工培训

- 对员工进行关于未成年人消费权益保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让员工了解在面对未成年人购买商品时,应该如何正确询问、核实信息,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培训员工识别未成年人可能存在的异常消费行为迹象,如孩子神色慌张、言辞闪烁或者对商品价格明显不敏感等情况,员工要及时与上级沟通,采取适当措施,如建议孩子与家长沟通后再购买。

3. 建立售后处理机制

- 针对未成年人的消费纠纷,商家应建立专门的售后处理机制。当遇到像晓芳这样的情况时,商家要积极与家长协商解决,而不是仅仅以商品已拆封无法二次销售为由拒绝合理赔偿。

- 可以考虑设立一定的冷静期制度,对于未成年人购买的某些特殊商品,如盲盒等,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未成年人或其家长提出退款要求,且商品未损坏严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退款处理,以保障未成年人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同时,商家也可以将这些处理机制在店内进行公示,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就有所了解。

总之,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需要家长和商家共同关注和引导。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商家也要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环境,避免类似的消费纠纷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