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掌机有着相当的好感,随时随地都能来上一盘游戏的魅力着实令人难以抗拒,随着年龄增长,需要顾及的事情越来越多,掌机的含金量还在增加。其中,Steamdeck靠着V社的大力支持和十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一直是我种草的目标。在几次年会抽奖都和Steamdeck失之交臂后,我还是忍不住自己入手了一台,而这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可以说是既有惊喜,也有失望。
由于对低帧数和低画质容忍度较高,Steamdeck的确给我留下了不少美好回忆,比如【装甲核心6】的全成就就是靠着这个小家伙刷出来的。要不是掌机可以随时靠在床上刷刷剧情,我恐怕也没机会通关Galgame天花板之一的【Muv-Luv Alternative】。至于犯懒后不想打开电脑,只想轻松一下的时刻,拿出掌机打两把【土豆兄弟】、【雨中冒险】或是【硬核机甲】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更别说曾经红极一时的【赛博朋克2077】和【艾尔登法环】,都被V社标注为十分适合Steamdeck,让我能躺在床上痛揍亚当重锤和女武神。
甚至一些不支持原生手柄的游戏,也可以用Steam输入功能解决,即使是需要频繁点选拖拽的俯视角游戏也能用这种方式解决操作难题。
年初的【绝地潜兵2】,我将画质调低,使用超采样等等方式拉高帧数,居然也能在40帧左右的程度相对稳定地运行,虽然远景糊成了一团,但是打打低难度刷点奖章和超级货币却是绰绰有余。
如果想要进一步折腾,还可以通过桌面模式进入V社定制的Linux系统,直接修改游戏文件,不管是给游戏打补丁还是按Mod都是可能的。
想搞掌上老滚5的玩家大有人在
Steamdeck用得越久,折腾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有时候琢磨如何折腾这台机器,让它发挥出预想之外的能力,比玩到游戏还有成就感。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时间,用双系统的Steamdeck来办公也成了一个可选项。
但折腾得越久,也让人越意识到Steamdeck的极限所在。
V社制作的SteamOS终究不是Windows系统,很多在电脑上运行起来毫无问题,本身对画面也没多少要求的游戏,放到Steamdeck上却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闪退或者卡顿。而一些游戏自带的反作弊软件,更是成了难以逾越的关隘。
V社的确有所准备,Steamdeck可以使用预装的「兼容层」来提高兼容性,也有第三方制作出了「Proton GE」兼容层,在一些游戏上甚至比官方的更好更稳定。但要用哪个兼容层,具体版本是多少,就是个有些痛苦的试错流程了。
ProtonDB上有不少steamdeck和Linux玩家分享他们的设置,多少也是个参考
甚至一些时候,折腾了许久也无法获得预期的体验
之前评价很高的【辐射4】大型Mod【辐射:伦敦】,因为游戏版本的问题,需要运行专门的降级工具。在Windows上就略显复杂的操作,放到Steamdeck上更是宛如天书。在折腾了两个小时后,我依旧没能成功将Steamdeck上的【辐射4】版本降级,最终还是选择了在PC上进行体验。
在【黑神话:悟空】发售后,我也打起了用掌机玩的念头,但在看了大多数人的体验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游戏在进入第三章后就会频繁的卡死或闪退,帧数也常常上下浮动。一些玩家通过第三方软件提升掌机的虚拟内存,还下载DLSS mod来进一步强化帧数,但也有不少人回报这种「魔改」带来了更多贴图错误、闪屏、游戏卡死之类的问题。
近期发售的【星际战士2】虽然也在ProtonDB上标注为金色,
但其实只能在最低画质下FSR拉满玩20帧,变成「近视战士」
从结果来看,Steamdeck并没有像我最初预期的那样,变成一个便携轻便的游戏本,受性能和兼容性制约,库里有着不少游戏没法在掌机上爽玩。另一方面,它又远不止于独立游戏启动器,在适当的设置优化和折腾下,总能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只不过,随着最近半年折腾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不禁在想,或许G胖是时候把下一代Steamdeck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