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超26万亿元!他们都买了什么?

2024-02-06财经

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增至1.14亿个,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为96.93%,较年初增加1.46个百分点……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稳健运行,产品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

距离上一轮「赎回潮」事件已经过去一年时间,银行理财市场正在摆脱「阴影」,产品存续规模有所回升,新发产品数量较2022年增加,投资者情绪逐步恢复。但在「打破刚兑」背景下,投资者风格偏好更趋稳健,买短期和买稳健产品成为主流,银行理财大幅增配存款类资产……

「银行理财业在2023年初经历了探底调整后,下半年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业绩表现回暖,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认可度有一定修复。」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投资者教育不断深入,当前投资者投资理念更加理性,理财公司应对市场的各方面举措也不断成熟。

理财机构多措并举促市场规模回升

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逐步修复,产品存续规模较当年低点(一季度)明显上升,但尚未回升至2022年水平。【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98万只,较年初增加14.86%;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27.65万亿元仍有下降。

2023年初,受多重因素影响,理财市场规模延续承压态势,一季度末规模降至25万亿元左右,为年内最低点。一年来,银行和理财公司多措并举应对市场变化,比如部分理财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推出摊余成本法以及混合法估值产品,平滑净值波动;部分理财公司通过自购提振投资者信心;多数理财公司下调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让利投资者。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随着理财净值持续修复以及银行和理财公司不断加强与投资者沟通,银行理财规模在波折中有所回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破净率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进一步映证了净值修复的趋势。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2023年一季度,随着债市回暖,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破净率迅速从20%下降至5%以内,4月至6月破净率呈现震荡态势,三季度破净率有所抬升,四季度破净率震荡。截至2023年12月末,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4.36%,较2022年12月20日历史高点(22.7%)大幅下降。

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收益水平来看,2023年各月度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2.94%,虽然较2023一季度的水平有所下降,但较2022年2.09%的平均收益率提升。不过,仍有不少投资者反映「高收益的稳健型理财越来越少了」。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近期银行理财收益表现较强,但在控制存款成本、股市震荡、有效需求不足等多因素影响下,收益中枢仍有下行压力。高收益资产难觅,理财实际收益降幅大于居民预期,可能加大银行理财规模增长难度。

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更偏稳健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理财投资者数量也维持了增长态势,其中机构投资者新增趋势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14亿个,同比增长17.84%。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13亿个,占比 98.82%;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略有提升,数量为134.60万个,占比1.18%。

「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有理财需求的企业客户,包括部分央国企及上市公司,也包括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周毅钦告诉记者,机构投资者数量明显上升,说明银行和理财公司在个人理财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正在努力挖掘对公业务潜力,进而为银行理财业务和市场规模带来更多的增量。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95%。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2.02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和0.46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截至2023年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 24.87万亿元,占比92.80%,规模和占比均较去年同期上升。

对此,王一峰表示,客户风险偏好「两极分化」延续——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仍然偏低,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投资者数量合计占比稳定在五成左右;四级(成长型)、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提升。「当前理财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依然偏低,但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地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含权理财产品谱系。」王一峰评价说。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青睐

临近春节,兼具稳健收益和较高流动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在「年终奖理财」中脱颖而出。据普益标准数据,2024年1月份,徽银理财、信银理财发布的3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另有27只产品收益率在3%以上。

理财「活期化」的特点在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中日益显著,更加符合投资者「求稳」的市场需求。【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8.54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40.32%,较年初上升2.02个百分点。

另外,固收类产品仍是市场「主力军」。【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34%,较年初增加1.84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净值化时代全面到来,经历过「破净潮」的投资者投资风格愈发谨慎,且更注重多元化资产配置。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新发趋势和存续规模来看,部分投资者对短期限产品和长期限产品,也就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和封闭式产品偏好均有所上升。另外,非现金管理类中的日开型产品关注度也有提升,体现出当前投资者流动性偏好增强。

「具有低波稳健特征、申赎便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成为2023年新增资金的主力。」王一峰表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国债收益率震荡走低等因素影响下,市值法纯债产品净值表现较优,特别是短期限固收类产品客户接受度更高,成为重要的吸金产品线,渠道端对这类产品的定位有货币+、活钱理财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谈到,2023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呈现先稳后升的趋势。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在市场规模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增速回升的主要推动因素。

中小银行发力代销赛道

2023年末,浙银理财获批筹建,成为我国自2018年12月以来获批设立的第32家理财公司。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机构队伍的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3年,理财公司的市场绝对主力地位进一步巩固。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1.94万只,存续规模22.47万亿元,较年初上升1.0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3.85%。

不过,理财公司批设进度明显放慢,2019年共有11家理财公司设立,2020年设立数量为9家,2021年降至2家,2022年为8家,而2023年仅有1家理财公司(法巴农银理财)设立。至此,股份行已完成对理财公司的布局。

周毅钦表示,2023年理财公司获批筹建步伐有所放缓,既有理财市场中主流银行都已基本成立理财公司的原因,也与监管部门严把审核关、对于理财公司设立要求趋严有关。「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未来很难以理财公司形式参与理财市场,建议加大对财富管理领域的赋能和转型。」周毅钦在采访中说。

「理财公司大规模集中设立的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常态化设立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发放理财公司牌照。」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应从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能力出发,理性申设理财公司。

对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公司难度较大,未来应如何发力银行理财市场?对此,董希淼表示,应抓住理财产品销售暂未对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建设和完善代销系统,培养专业的产品经理和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将自身打造成为「金融产品超市」,努力抢占财富管理大市场的先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有 491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163家。

大家都在看

力度「加倍」!重磅落地!
操作自主性不断增强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空间充足
这家股份制银行迎新任董事长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徐贝贝

编辑:云阳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