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近日,交通银行(601328.SH)、中信银行(601998.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表示暂停无卡存取款业务中预约取款或其他部分功能,但客户仍可使用二维码取款或刷脸取款等方式。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轮无卡存取款业务调整原因之一是银行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因为预约无卡取现业务较难准确识别客户身份,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该业务身份核实匹配时差等进行洗钱活动,停掉相关业务是为及时控制潜在风险。
目前,反洗钱管控不断升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息技术时代的洗钱犯罪手段正在愈发多样化、隐蔽化。打击洗钱活动,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科技监管能力建设,同时也要持续落实宣传引导,提高民众对于反洗钱任务的了解及重视。
陆续停止相关业务
近期,交通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个人手机银行预约取款业务的公告】,表示「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我行将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之后您仍可通过我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扫码取款或前往我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交通银行App显示,预约取款是指客户无须带卡即可在银行ATM取款,需要客户先在手机银行上进行无卡取款预约,预设无卡取款时的预约验证码、预约金额。
5月16日,中信银行在官网发布【关于关闭现金自助设备授权码取款功能的公告】,表示「我行将自2024年5月17日起,关闭现金自助设备授权码取款功能。后续,您仍可通过我行现金自助设备无卡取款(二维码取款),或持银行卡前往我行现金自助设备或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所谓授权码取款即通过手机银行选择无卡取款后,使用生成的「授权码」加「交易密码」在ATM机器上进行取款,与预约取款类似。
同在5月,农业银行发布【关于我行掌银无卡取款暂停服务的公告】,表示「为了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我行拟于2024年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上述服务暂停后,您可通过读卡取款、掌银扫码取款、刷脸取款等其他方式办理网点现金提取相关业务」。
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无卡取款中有多种业务选择,其中,预约取款指通过手机银行预约后,在ATM输入相关验证信息实现取款;扫码取款指通过客户手机银行App扫码验证后实现取款;刷脸取款指通过输入身份证信息及人脸识别验证在ATM机器上实现取款。「总体来说,扫码取款与刷脸取款相对预约取款风险管控难度要小,更容易明确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目前,银行无卡存取卡业务管控逐步加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贵阳农商银行、兴义农商银行等银行陆续发布公告表示对ATM扫码存取款功能进行限制调整。而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对于无卡存款服务调整。例如,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广发银行等银行已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记者:「银行陆续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资金安全,因为无卡存取款业务,在客户身份验证方面有一定的漏洞,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另一方面,该业务实际应用频率有限,部分商业银行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关闭了该业务。」
金融监管专家周毅钦告诉记者:「手机预约无卡取现业务,是商业银行针对客户未携带银行卡,又急需取款时提供的一项便捷金融服务。但是这种金融服务不需要在营业网点经人工办理,而是可通过ATM进行自助办理,业务发生时无法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新型网络诈骗和地下洗钱的辅助工具之一。」
周毅钦告诉记者:「和无卡取现相比,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推广扫码取款及刷脸取款的方式,这类方式与无卡取现相比,需要客户的手机绑定或人脸远程识别,安全度更高,有效防范了支付风险。但刷脸支付的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高,由于人脸具有不稳定性,在不同的光照或环境下,刷脸支付可能会出现系统不识别的问题,同时也涉及用户面部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这些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导致用户的身份被冒用,给用户带来财务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洗钱防控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加强反洗钱防控是此轮无卡存取款业务调整的原因之一。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告诉记者:「近期银行陆续暂定了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是出于保障存款账户的安全性考虑。近期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该业务的身份核实匹配时差、人像替代等,进行洗钱活动、诈骗汇款等违法操作,对客户利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较大损失,停掉相关业务也是为了及时控制潜在风险。目前刷脸支付在零售小额消费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但应用在银行存取款业务时,仍需谨慎,对技术等级和设备先进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普及度和便利度仍尚不完善。随着数字化时代科技不断进步,身份智能识别技术将愈加先进,设备不断迭代升级将更好服务居民存取资金。」
吴丹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洗钱犯罪手段正在更加多样化、隐蔽化、大众化。严厉打击洗钱活动,不仅需要金融科技监管能力加快提升,也需要相关制度和机制的不断革新,更需要广大民众对反洗钱任务提高重视、积极参与和广泛监督,杜绝洗钱活动对社会秩序的扰乱,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
今年是【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最后一年,该行动计划要求,司法执法机关在办案中强化「一案双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既要惩处上游犯罪,又要查办洗钱犯罪线索,同时加大追捕、追诉洗钱犯罪力度,为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目前反洗钱防控不断加强。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草案】修订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反洗钱法】,将法条由37条扩展至62条,作出了许多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和亮点的修改补充。
同时,记者同时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多家分行近期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议。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官网4月末发布信息显示,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召开2024年天津市反洗钱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4年天津市反洗钱工作任务;4月16日,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召开2024年湖南省义务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要求义务机构从强化洗钱风险自评估、完善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反洗钱履职质效、提升金融情报价值、推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扎实开展调研宣传培训等六方面下功夫。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数据显示,2023年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共接收重点可疑交易线索1.3万余份,筛选后对需要进一步查深查透的线索开展反洗钱调查6200余次,向侦查、监察机关移送线索6300余条;协助侦查、监察机关对2600余起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共2.5万余次,协助破获涉嫌洗钱等案件1600余起。
杨海平告诉记者:「进一步提高反洗钱能力的关键在于:其一,反洗钱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监管理念升级,落实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其二,通过修订【反洗钱法】,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持续增强合力;其三,稳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在反洗钱监管和反洗钱业务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