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多家研究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呈紧平衡态势

2024-06-06财经

■本报记者 苏南【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07 版)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今年,截至5月20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全国平均气温5.3°C,较常年同期偏高0.9°C,为历史第三高。其中,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西北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西部和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偏高1—2°C。

鉴于气温的普遍升高,中电联、国网能源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我国的电力供需状况整体呈现紧平衡的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极端气候挑战电力安全运行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刘芸芸表示,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除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而华南、西南、西北、新疆等地气温异常偏高。「我们预测,6月北方气温明显偏高,华北有阶段性高温,7月和8月华南、江南南部气温明显偏高,高温日数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对电力保供产生不利影响。气象与能源、电力、供应链和产业链紧密关联,比如说降水、光照、风力等这些天气状况直接决定了风光水发电出力,台风、大风、强对流、冰雪、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着能源电力输送和发电设备安全。

「气温是能源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当前,气象对电力的影响呈现了电力全环节、时间全尺度、地域全覆盖的特征,尤其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能源电力系统与气候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了复杂的巨系统。」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未来电力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今年年底新能源装机占比有望超过40%,在能源电力气候系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与天气、气候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交织。

■电力供需平衡难度加大

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作为风险的倍增器,会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面临的挑战。如今,我国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欧阳昌裕分析,从用电侧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降温、采暖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例如,近年来夏季国网经营区空调负荷峰值占总负荷比重已经超过三成,局部地区某些时间段甚至超过五成,成为影响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从发电侧看,新能源作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日内出力波动大,极热无风、极寒无光、晚峰无光可能导致新能源出力严重受阻,影响发电能力。这对电力系统的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提出更高要求。

尤其是今年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继续迅猛发展,给电网运行调度带来极大挑战。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2030年新能源发电规模将远超规划,但出力「靠天吃饭」,关键时刻顶峰能力不强,加大了电力电量平衡难度。以去年8月的夏季高峰为例,光伏白天最大出力达到2.3亿千瓦,但平衡紧张的晚峰日落无光、出力基本为零。风电最大出力可接近1亿千瓦,但最低降至1800万千瓦,仅为风电装机的5.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北、西南等传统电力外送区域,部分时段也出现了供电紧张、外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去年,西北电网跨区「网对网」外送电量6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四川富余水电外送规模同比降低29%。

■电力供需「前高后稳」

「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我们预测2024年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华东、华北和南方电网区域是主要拉动区域。」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专家汲国强预测。

汲国强表示,综合考虑经济、气温、闰年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规模达到9.8万亿千瓦时左右。预计二、三、四季度用电量增速稳步回落,季度增速整体呈「前高后稳」态势。

「预计2024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9.4%,其中新能源新投产装机占全部新投产装机的比重将达到80%左右。2024年迎峰度夏、度冬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汲国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电力需求较快增长、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高以及极端天气的多发频发,给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谈及如何应对电力供需平衡偏紧难题,汲国强认为,首先要加强一次能源供应保障,合理统筹电源规划与建设,加强机组运维管理,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其次,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送受端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再次,加强中长期交易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跨省跨区电力互济的作用。最后,加强负荷管理,持续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通过价格等市场信号,进一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为能源生产、供给、消费和安全提供全链条、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也是有效应对电力供需偏紧的关键因素。巢清尘表示,未来国家气候中心除了加强气候资源评估,支撑风能、太阳能规划选址外,还将加强清洁能源发电精细化和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助力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中国能源报联系电话:010-65369450,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