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逐「绿」前行 「双碳」路上正高歌—海东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2024-06-09财经
UPS(不间断电源)机组。 本报记者 陈俊 摄本报记者 陈 俊
国家「双碳」战略、「东数西算」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海东市充分利用区位、产业基础等数字经济发展强项以及能源足、电价低、绿电优、气候好、能耗少、回报高等「天然良港」优势,立足产业「四地」建设,探索「清洁能源+绿色算力」新模式,深化清洁能源、数据中心、智能电网等各领域交叉创新,推进智算超算核心集群打造以及「磁吸」头部企业向海东汇聚,全面吹响以绿色算力绘就新质未来的时代号角。
向「绿」发力,布局「算力时代」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是新质生产力。
「各位领导,上午好!欢迎来到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我们致力于变比特为瓦特、变绿电为绿算,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跨界融合……」
「东数西算是可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并列的国家战略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算力需求及大量生产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存储……」
「中国电信心怀国之大者,结合青海国家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打造的‘绿色、零碳、可溯源’新一代绿色大数据中心,助力绿色海东,助推零碳青海……」
……
记者来到位于海东市河湟新区唐蕃大道与中关村东路交汇处的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几个大字。随着讲解员讲解,全国首个100%清洁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标杆、全国首个大数据中心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样板等「功能」可感可触,「绿电」变「绿算」清晰可见。
青海省具有「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等清洁能源资源禀赋。2021年,中国电信以此为依托,布局绿色算力,于2022年7月在海东市建成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终期总投资10.6亿元,建成标准机架204万架,可提供16520P算力服务,预计年就近清纳清洁能源4亿度,年减碳量超30万吨。
风电减排0.1159吨、光电减排11.0137吨、水电减排35.244吨,李家峡电站25648千瓦时、占比58.08%,郭隆变电站5326千瓦时、占比12.06%,公伯峡水电站3104千瓦时、占比7.03%……绿电大数据中心电子屏上,上一周及当日各类型清洁能源减排量、绿电电量、占比等呈现能源消费可视化、能源数据显性化。
记者走进安置通算、智算、超算等黑色机柜的机房,一台台类似放大版的电脑主机,边吹着空调边高速运转。在柜与柜间一米的空格处,一台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正在进行巡检。
「采用自主水冷复合间接蒸发冷空调系统,充分利用了青海天气冷凉优势,全年365天自然冷却时间达314天,使用空调压缩机时间仅50天左右,去年使用时间仅一周。」陪同的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绿色发展办公室主任赵金胜说。
花香弥漫,阳光明媚,在中心大楼南侧光伏车棚棚顶,一块块湛蓝色的光伏板化「光」为「电」,这个集光伏发电就地消纳、就地存储、智慧调度清洁能源能力于一体的源网荷储系统,装机容量180千瓦,年均发电26.35万千瓦时。
「分布式光伏系统实现绿电自发自用,是目前国内首个源网荷储一体智慧供电系统标杆,属全国首个且唯一通过自身储备碳汇、100%实现‘碳中和’数据中心,目前处于行业领跑地位。」赵金胜介绍,加上电信布局在海东全市最大的5G网络、全市最大的千兆光网络、全市首个「一城一池」等矩阵,可助力青海更快更深进入「算力时代」。
对「算」聚力,澎湃「绿算引擎」
绿算产业发展,电信运营企业是国家队和主力军。
当日,记者来到海东市河湟新区的中国移动(青海)高原大数据中心,主楼体顶端「移动云、可信云」几个蓝色大字与副楼顶「光伏海洋」,无声彰显这家早在2015年就率先落地海东的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核心。
在中心主管马宏斌陪同下,记者走进绿算中心,一睹 「绿算大脑」的风采,除12台应急发电机组外,16排UPS(不间断电源)机组,红绿灯不停闪烁,在确保稳压、分流的同时,不停过滤电力「杂质」稳压,让绿电更「净」。
机房内,两米多高黑色机柜矩阵中,机柜矩阵背面热气阵阵,打开正面相对且全封闭式机柜间,隔离门内冷气扑面。
在刷满绿漆的过道中,记者看到左右两边墙壁上,4根为一组布满红蓝两色管道。
「原理是利用管道把自来水引进数据中心机房,通过设备吸收机柜热量,水温升高后自动带到安装在楼顶的冷却塔,热水与冷空气交换后,通过管理循环回流。」马宏斌介绍,这是节能减碳关键部位、支撑绿色算力的核心一环。
那么「东数」为什么要「西算」?
马宏斌介绍,一方面,数据储存和计算需要大量设备来支撑,设备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土地成本高,因此把储存和计算中心放到西部,可以降低成本,增加西部发展。另一方面,设备运行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在经济发达东部沿海地区,电力是净输入,就导致东部沿海城市经常缺电,尤其是时不时拉闸限电,成为发展短板,而西部地区绿电却过剩。因此,「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可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赋能。
目前,青海移动互联网客户涵盖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头部客户,合作机架1287架,入驻服务器1.5万余台,占用出口带宽约5TB;智算产业客户重点服务首都在线、寒武纪、华为、NVDIA、商汤、太初、壁仞等企业。赋能本地优势产业,助力提升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和优势新兴产业等领域大数据场景应用,助推各行各业「上云、用数、赋智」。
马宏斌说,中国移动紧抓「双碳」战略、「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聚焦海东市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在电信领域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正加强算力网络布局,提升海东高原大数据中心算力供给力;推动算力应用赋能,构筑算力产业生态链,激发海东数实融合。
朝「储」蓄力,落子「东数西存」
在数字和绿色时代,有人说青海目前有两个湖——一个是西宁之西的绿色生态之湖「青海湖」;一个是大数据背景下落户海东市的「数据湖」。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据湖」?带着好奇走进海东市河湟新区的青海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据湖」)。
「数据流淌成湖就是数据湖。」数据湖副总经理阿云介绍,数据湖面向政府、企业、个人,融合数据感知、存储、分析为一体,以光电磁全介质混合存储系统为基础,满足数据存储读写速度、时间、安全、分布等全需求场景,实现数据资产受托保管、治理、交易的数据银行。
在国内大数据产业蓬勃崛起以及「东数西存」「东数西算」背景下,2020年6月,国企海东河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央企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携手,率先在海东布局央地重大信息技术产业项目青海数据湖,它依托北京易华录在大数据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着重发挥互联网信息、数据处理和存储、互联网数据等,致力于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数仓建设、升级、智能高效数据处理,在大健康、大安全、大交通、大文化、大环保领域为青海数字产业、数据「生态圈」赋能。
在一楼展厅数字屏上,一台蓝光机柜旋转数圈后,「秒变」成由无数蓝色线条组成的3D光柱,光柱内部清晰呈现光磁融合及蓝光磁盘刻录动画。
「数据湖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蓝光存储,不仅可实现冷热分级,还有自主可控、海量存储、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等特征。」技术员张得欣介绍,伴随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光存储在数据存储领域张力十足,现在单张光盘存储容量达300GB,是民用光盘的100倍;特制AD光盘,一次性写入无法更改,防黑客防误删,存储寿命更是长达100年;耐高温高湿,降低运维能耗达80%,100年内无存储介质更新费用产生。
阿云说,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快速发展,全球大数据储量迅猛增长,数据爆发增长、数据有效存储与利用间矛盾日益凸显,通过「数据湖+」,联合5G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创新,进一步向工业互联网、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延展,实现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目前,海东市正加速推进城市数据湖、数据湖产业园、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城市大脑、数据银行、产业基金、数据湖大学等数据升级场景,尽快实现「超级存储」「超级链接」「超级计算」相配套的新一代城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对助力绿色算力、经济增长等具有倍数效应。
「率先布局零碳大数据产业园,在打造绿色算力产业基地上先行一步,全市城乡企业光纤覆盖率达100%,谈及用户170万,建成西北首个L根镜像服务器、‘15520’超低时延极速算力网络、青海国家级互联多骨干直联系点西宁-海东一体化并行节点,出口带宽总和达到15.4T,极速算力网络达到枢纽节点标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海东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海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核心集群打造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有力有效,项目谋划持续跟进,正向「建设一个园区、落实两项工程、强化三大中心、引进四家算力、争取五个项目、布局多个基地」等「绿色算力基地」发力。
【青海日报】(2024年06月09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