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承包43个县、投入50亿,屋顶光伏扶贫项目如今遭遇资金清空困境

2024-10-08财经

2014年,中利集团的创始人王柏兴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光伏扶贫」政策。

他整合了内部资源,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旅程!

他在这条路上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2017年,他一次性承接了43个贫困县的项目,投入了50亿元资金,全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

中利集团迅速崛起为行业内的「光伏先锋」,王柏兴也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耀和称赞,甚至得到了央视的极力推荐。

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政策的风向却突然发生了剧变,王柏兴所创立的商业集团几乎被彻底掏空.....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柏兴出生于1956年,来自江苏常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家庭出身。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那段独特的时期,亲历了国家从衰弱到繁荣的艰辛过程。

艰苦的生活和独特的经历,使他具备了许多珍贵的品质。

1988年,他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机遇,带着5000元开始创业,承包了一家小型家庭作坊式工厂。

最初从阻燃耐火软电缆入手,逐渐进入了工商业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柏兴同样是一个具备前瞻性、创新能力和出色经营才能的人。

企业起初依靠单一产品谋生,稳定后便开始扩展业务,逐步进入特种电缆和光缆等领域。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王柏兴的业务规模如雪球般不断扩张,并于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他独自创立了在江苏颇具名声的民营企业中利科技集团!

然而,在此时,中利集团的收入来源仍相对单一,尽管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包括房地产、汽车材料、广告传媒和投资管理等。

然而,最为关键的支柱产业依然是电缆和光缆。

直到2011年,美国与欧盟联手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施加压力,开始了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

这完全扰乱了本已有序发展的国际市场。

这件事情对国内光伏产业的进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许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开始考虑转型。

这种现象在行业内被称为「产业重组」,既有些企业选择退出或转型,自然也会涌现出新的竞争者。

王柏兴指出,光伏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项目,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因此,他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会,投入近5亿元收购了江苏腾辉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这便是后来的「腾晖光伏」,由此正式踏入光伏行业!

进入光伏行业后,王柏兴设定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将销售光伏组件作为一项辅助业务。

主要精力专注于光伏电站的建设。

这一结构性变革为中利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增强了王柏兴涉足光伏行业的信心。

2012年,腾晖光伏在西部建设光伏电站的过程中获得了净利润2.36亿元,成为中利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在首战获胜后,王柏兴充满自信地加大了对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力度。

2014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光伏电站发展项目纳入「光伏扶贫」工程。

实际上,他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将光伏电站的发展项目的更新与迭代纳入了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

因此,在光伏扶贫项目启动之际,他便提出了「光伏+」的理念,首个阶段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

简单来说,就是将光伏设备安装在农田上方,既能产生电力,又不影响下方的农业生产。一块土地可以实现双重利用,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在这方面,中利的技术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操和优化。

农田中的光伏支架桩通常高度达到10米,以确保光伏板离地面的高度保持在4米以上。

接着,对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进行细微调整,以确保光伏板和农作物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

此外,光伏组件的高度与地面的距离并不会对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实施产生影响。

可以说,这是光伏扶贫的一种创新理念和实践,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相当成功!

之后,王柏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接着,推出了「光伏农场」和「光伏家庭」等不同的模式。

光伏扶贫工程的实施背后,实际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由于贫困县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建设光伏电站所需的费用,自然也由国家进行整合和承担。

地方上主要是受益者,最多也只需负责后期的基本维护。

在这样的环境下,王柏兴才敢无所顾忌地全力投入到扶贫光伏电站的建设中,进行大规模扩展。

2016年,他果断签下了15个贫困县的承包协议,次年又资助50亿元承包了43个县,帮助30万人摆脱贫困。

依照王柏兴所描绘的计划,中利集团计划承包200个贫困县,这可以说是雄心勃勃、充满自信。

中利集团的表现显而易见,央视还特意为王柏兴进行了专访。

没想到的是,2018年国家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光伏扶贫提出了几项严格的规定,这让王柏兴感到十分失望。

国家之所以会介入此事,原因显而易见.....

由于某些人「太聪明」,他们从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总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利用国家政策的漏洞。

国家并不反对这些人借此机会获利,关键在于不能为了盈利而无视一切。

甚至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来实现盈利。

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中利集团作为「光伏先锋」也必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尚未达到崩溃的临界点。

问题在于,王柏兴在最开始推动扶贫光伏电站时,完全依赖银行贷款。

根据初步统计,每年仅利息支出就超过了6亿元。

此外,中利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仅依赖这一项目的贷款。

其他行业同样面临巨额贷款,每年仅利息支出就已是天文数字。

换句话说,王柏兴的努力实际上都是在为金融机构服务,甚至每年的收益都无法覆盖还款利息。

此外,王柏兴还投入了一个「转网通信」的项目,没想到竟然被人卷走了超过二十亿的资金,损失非常严重。

这一系列的事件最终导致王柏兴所创建的商业集团遭到了金融机构的清算。

可以说这一冲击,让家里的财富一扫而空!

从表面上看,这件事情似乎与国家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

然而,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在于中利集团的不规范扩张和投资领域的失误。

王柏兴曾明确表态,作为农民的后代,他有责任回馈社会。

我们坚信他的初心自始至终,因为自他成立公司以来,他一直在投身于慈善事业,始终没有停止过。

然而,企业运营是一个持久且充满危机的过程。若不慎判断错误或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势必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王柏兴的商业起伏,提醒了众多创业者要保持时刻警惕,这一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