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经济随笔丨从各地两会前瞻全国两会的三个视角

2024-02-06财经
关键年,春已至。
待春节过后,全国两会即近在眼前。从已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前瞻今年全国两会,至少可从这三个视角入手。
各地两会上,去年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今年提了什么目标,备受关注。31个省区市,大都完成了去年初制定的发展预期目标。今年的目标,从GDP增速看,28个省区市在「5%左右」到「6%以上」这个区间里,另有三省略高或略低。
有分析者给各地完成情况排队——「多少个省跑赢了全国增速」,也给今年目标排队——「目标增速最快的前十个省是某某某」。这不失为一种观察方法,但也略显简单。31个省区市,省情各不相同。两千多亿元体量的增长8%,和13万亿元体量的增长5%,做简单的增速快慢比较,其实意义不大。
做省际对比,需同时考虑「规模」「结构」「速度」三个因素。不同规模、不同结构、不同速度,都考虑到,才更有研究价值。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关于GDP增速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具体数字,而是——「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只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就好,具体高了或低了一个百分点,差别不大。关键还看增长的成色与质量。
因此,观察各地两会,仅看「GDP增速」是远远不够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党中央反复强调的这个要求里,「量的合理增长」是后半句,「质的有效提升」是更为关键的前半句。
中国经济前行的大逻辑之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召开两会,判断形势、提出目标,都是在落实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春天的全国两会,必然也是循着这个大逻辑,继续在追求「更高质量、合理增速」上着力。
看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半左右的省份明确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都有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新质生产力」——这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已「火遍」各地两会,也必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
自去年9月在黑龙江首提「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提及,更是在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系统论述了其理论要义与实践要求。结合各地两会对此的聚焦,可作三点观察与思考:
其一,「新质生产力」是个新词,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其实早已展开。新时代以来,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占据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九方面重点工作,摆在第一位的,也是它。
其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突破的勇气,更需坚守的韧性。从各地两会透露的情况看,哪里在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上布局早、动手快,哪里能够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搞创新,哪里的发展质量就更高,抵御风险能力就更强,突破难关的动力就更足。
其三,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能简单地「一哄而上」,而要构建特色、锻造所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都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所涉范围很宽,处处皆可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窝蜂」地只盯少数几个产业,也不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而要认清潮流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主动作为,构建特色。
各地开各自的两会,主要议的是本地的事。而越来越鲜明的趋势是:同处于一个区域关联中的若干省区市,也在不约而同地,共议「彼此的事」「一起做的事」「齐心协力干的事」。
比如,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两会上,就能找到特别多的「公约数」——上海提出,要当好长三角的「龙头」;江苏、浙江都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角度作出重要部署;安徽提出,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看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东北振兴,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已有诸多重大国家战略。相关的每一个省区市,都越来越要和「邻居们」一起共谋发展。
跨行政边界、跨区域的「携手」、协同,正日益凸显。多关注各省区市之间的「齐心协力」,才能捕捉到各地两会、全国两会上的更多「门道」、更多要义。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