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你敢加税,我就敢撤资,对华关税表决结果出炉,欧盟内部乱成一片

2024-10-17财经

欧盟在是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施关税的问题上一直存在明显的分歧。最终在10月4日,欧盟做出了最终决定,将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

这个决定对我们而言并不利,甚至可能引发中欧之间的贸易冲突。中企商会毫不客气地宣称:你若加税,我便撤资。显然,欧盟也不敢彻底惹怒中国,随后便表示将继续寻求「替代方案」。

欧盟决定提高对中国的关税。

10月4日,备受瞩目的欧盟对华加征关税投票结果公布。在27个成员国中,包含匈牙利和德国在内的5个国家表态反对,另有12个国家,包括西班牙在内选择弃权,而法国、意大利等10个国家则表示支持。

最终,由于反对票的数量远低于欧盟总人数的65%比例,所以7月份欧盟提出的对中国新能源征税的决定将于11月正式实施。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利的消息,但从投票结果来看,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显著的分歧。

最初投票反对的国家包括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马耳他和斯洛文尼亚,这显示他们对保护性关税的危害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理解中国的合理立场,能够称得上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

特别是匈牙利,欧盟委员会似乎意图削弱欧尔班的影响力,甚至在7月时剥夺了他主持欧盟会议的资格。有人甚至戏言,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匈牙利很有可能会选择退出欧盟。

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匈牙利仍然选择投票反对。这一点充分显示了欧尔班坚定的立场,未向欧盟妥协。德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承受诸多压力,投下的反对票彰显了中德两国关系的深厚,证明了德国人的选择是明智的。

其次,在投票中选择弃权的12个国家,可以视为态度不明确的一方。他们忧虑中欧关系可能恶化,同时希望通过设立保护性关税来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至欧洲。

以西班牙为例,最初他们的支持在实际投票时选择了弃权,这一转变正是由于中国在外交上的努力所促成的。然而,这些国家依然犹豫不决,未能作出明智的选择,因此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最终,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10个国家,完全与中国对立,置若罔闻中国的多次劝导,坚决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一举措将中欧关系推向低谷。可以预见,不久之后中国将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使其为这样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方面,中国可能会采取反倾销措施,而这轮措施的主要目标很可能是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

例如,法国的白兰地和意大利的猪肉可以成为中国的首个反击目标,因为这将对其经济造成损害。但同时也不能排除中国可能会强化反倾销措施,对欧盟实施更严厉的惩罚。

换个角度思考,欧洲推行保护关税不仅未能增强本国工业的韧性与竞争力,反而会使其新能源产业大幅落后。

此外,欧盟可能会失去一些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这将削弱欧洲本土工业的竞争力,同时对全球的环保产业也会产生影响,导致欧盟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更大的成本。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4——涉及中国电动汽车,欧盟已投票通过。

你要是敢提高税收,我就会撤回我的投资。

2023年10月,欧盟突然启动了针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于2024年6月12日达成共识,决定暂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首次公开具体情况,明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加征17.1%至38.1%不等的关税。

似乎出于公正和合理的考量,欧盟方面曾表示将给予中国一个月时间进行抗议。然而,在中国的强烈游说下,最后的投票一直延迟到10月4日才最终落定。

欧盟委员会似乎已经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对欧盟产生的影响,因此,欧盟又宣布将与中国进行商谈,以寻求「替代方案」。

中国商业部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声明,表明中方对欧盟的裁决表示强烈反对。与此同时,也考虑到欧盟仍愿意对此进行进一步讨论,表示中欧技术小组将于10月7日就该裁决进行磋商。

然而,无论后来的发展如何,中欧之间的友好贸易关系已经告一段落。在投票结果公布后,欧盟中国商会立刻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欧盟中国商会明确表示,这是一项受政治驱动的不公正贸易政策,不仅无法增强欧洲及其他国家本土工业的复原能力,反而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减少,从而影响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影响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活力。

匈牙利首相欧尔班在选举结果揭晓的当天指出:「欧盟目前的所有举措都是一场‘经济冷战’,若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欧洲的经济将会面临崩溃。’」

若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欧洲的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如今,欧盟在经济规模上与中美相当,这一切得益于其自由市场体系。

当前,中国希望与欧盟深化合作,打造一个更广泛的自由贸易体系。然而,欧盟因恐惧而选择了「闭关锁国」,这样的联结体将有怎样的未来呢?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4-10-4——关于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欧盟表示:已获得必要支持,仍将继续寻找「替代方案」。

西方国家已不再积极追求新能源。

目前,欧美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已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这已不是什么隐秘之事。即使是像苹果这样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的企业,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这一计划。

连奔驰这样的传统燃油车巨头也已决定放弃纯电动车,重回燃油车的路线。毕竟,在中国市场,奔驰与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几乎为零。而在2023年,奔驰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仅为25万辆。

在2023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已超过三百万辆,意味着每月大约售出二十五万辆。比亚迪一个月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奔驰一整年的销量,这使得奔驰在与比亚迪竞争时处于怎样的境地呢?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走出国门,还在海外设立了工厂,其目标是在于降低成本,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仅仅价格便宜是不够的,最关键在于中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生产,甚至科技研发,整个产业链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性价比和高科技发展上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在电池、电机及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使得中国汽车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比亚迪,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完全掌握三电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正是由于这一优势,比亚迪才得以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的传统燃油车在技术上与欧美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这并非由于中国的工业水平不足,而是因为专利技术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内燃机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部件,现阶段已不再被视为高科技产品。

中国拥有众多杰出的工程师,尽管在三五年内无法解决内燃机的难题,但如果愿意投入几十年的时间,相信克服内燃机的挑战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请牢记,全球首辆汽车于1886年在西方国家问世,距今已有138年。由于欧美在燃油汽车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他们拥有众多专利,尤其是在内燃机方面。这对他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可能与我们共享这些技术。

因此,中国在制造传统燃油车时,很可能需要依赖专利,而这些专利的费用将会相当高昂。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专利技术仅由他们掌握,他们可以随时对我们施加压力。

然而,新能源汽车却有所不同,毕竟所有参与者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也相当可观,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如果中国在某项技术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那么欧美等国家会迅速采取行动,甚至会对我们施加压力,例如在光伏和5G通信领域等。而现在关注的焦点则转向了新能源汽车。

在欧美国家,他们只需将专利紧握在手中,便可坐享其成,轻松收取费用。然而,如今专利掌握在我们手中,让他们支付专利费不如直接将新能源的行业推翻,这正是西方国家加征关税的重要原因。

信息来源:新京报 2024-9-30——比亚迪凭借精湛工艺推动汽车强国梦的实现

总结

中欧若希望在新能源领域获得更大进展,就必须克服目前的困境,开辟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期待中欧能够尽快消除分歧,携手共进,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