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从去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以来,到目前总书记已经11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我总结这11次发言,每次都有新观点,这体现出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在阐述新质生产力内涵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说。
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作出了全面阐述。伴随中央对新质生产力本质、外延以及实现路径的论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也更加完整。
在【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3)】(以下简称「【产业蓝皮书】」)学术研讨会上,曲永义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的一些特质。「从我的观察看,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包含了新发展理念、颠覆性科技创新、新要素和新载体这4方面特质。」曲永义说。
具体来看,「新」首先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其次是以颠覆性科技创新作为动力,再次是把数据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生产力中,这改变了传统经济学对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定义。
最后一个特质是新载体。曲永义解释说,新质生产力概念在提出之初,大家的关注重点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随着新质生产力外延的拓展,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对于「质」,其代表着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从产业体系建设角度看,质是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体现。「实际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反过来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曲永义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曲永义认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要补产业链短板。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干、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旨在形成高端价值链,塑造国际竞争优势,并能够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也不高,这意味着,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需要尽快破解「卡脖子」难题。
曲永义认为,要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把着力点放在优化政策环境上,通过加强文化引领,激活市场活力和企业内生动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并发挥竞争性政策的引领作用。」
【产业蓝皮书】指出,政府支持是提升产业集群韧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政府的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提供创新基金和科研经费等,这些措施可以为集群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提供缓冲,促使集群更好地适应变化。
此外,【产业蓝皮书】还建议,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如创新基地、孵化器和人才中心来支持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这些机构能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培训和资金等资源,从而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进而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