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与美的的规模化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格力和美的
1.1 格力电器
1.1.1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成立于1991年,1996年1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依靠组装生产家用空调,现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国内外建有77个生产基地,同时建有6个再生资源基地,覆盖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回收全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公司现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制冷设备研究评议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制冷设备节能)。
1.1.2发展历程
1985年12月,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的前身)成立。随后,「总公司」相继成立了珠海经济特区冠雄塑胶有限公司和珠海海利空调器厂。
1991年8月,「总公司」将「冠雄」和「海利」合并成立了「格力空调器厂」。11月18日,投资2亿元、占地10万平方米的格力电器一期工程在前山河畔开工奠基。
1994年12月,格力电器在国内外市场开始统一使用「GREE」商标。
1996年11月,格力电器股票(000651.SZ)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1997年12月,格力电器首家区域性销售公司在湖北成立,开创了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
2001年6月,投资2000万美元、年产空调达50万台的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投产,格力电器国际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01年12月,董明珠升任格力电器总裁,整顿干部队伍和工作作风,确立了「打造百年企业」的发展目标,格力电器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10年。
2012年5月,董明珠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带领格力电器成为中国首家突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
2014年12月,格力电器官方电商渠道「格力商城」正式上线。
2015年6月,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中标伊朗德黑兰大学空调项目,拿下海外第一单。
2018年8月,格力投资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亿元。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芯片业务。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出任该子公司的董事长。
2019年底,珠海国资委旗下格力集团,将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份减持到3.22%,15%的股份作价416.62亿转让给珠海明骏。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变为珠海明骏,后者的大股东则是高瓴资本。
1.1.3治理结构
公司实际控制人:无
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6.02%)
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截至2023年末,持股54,488,492股)
董明珠: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芜湖信息技术学院。1975年开始做行政管理的工作。1990年,董明珠来到珠海加入格力。1992年,时任业务员的董明珠在安徽完成了1600万元的销售额,占到了全公司的1/8,名声大噪。之后,被调到还没开发的南京市场,一年内个人销售额达到3650万元。1994年12月,格力销售人员「集体兵变」,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经营部部长。之后,与董事长朱江洪一起带领格力将销售额不断提升,使之逐渐成为空调企业龙头。2001年,董明珠担任格力的总经理。2006年,升任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明珠因其高调张扬的性格而广为人知。
格力董明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2 美的集团
1.2.1 公司简介
美的集团(000333.SZ)1968年成立于佛山顺德,现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美的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和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过去五年研发资金近500亿元,形成美的、小天鹅、华凌、COLMO、库卡、威灵、合康、高创、万东和菱王等多个品牌组合,每年为全球超过4亿用户,各领域的重要客户与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迄今,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5个研发中心和35个主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2 发展历程
1968年5月2日,何享健等23位北滘居民筹集5000元,组建「北滘(jiào)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彼时的塑料生产组相当于现在的小型塑料加工厂,员工20余人,占地20平米,主要生产塑料瓶盖、玻璃瓶盖和皮球。
1980年,「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工厂自行研发,于1980年11月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金属台扇,当时取名「明珠」牌。
1981年3月,在「美的」「明珠」「彩虹」和「雪莲」等预选商标中,选择「美的」作为其商标,并沿用至今。
1992年,美的推进企业转制,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年8月,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美的电器(000527.SZ)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
从1998年开始,美的通过建立基地、收购企业等将其业务分布至全国各地,并走向海外。在此期间,美的集团规模和多样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2010年,美的跨越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十年增长十倍的辉煌业绩。
2012年,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这标志着美的完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的交接。
2013年9月18日,美的集团(000333.SZ)在深交所上市。同日,美的电器(000527.SZ)退市。
2015年7月4日,美的集团旗下的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企业GMCC美芝公司与威灵电机公司整合为美的「部品事业部」。
2016年,美的集团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位列第481位。2023年位列278位。
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2782亿元,居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位。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万件。旗下的美仁半导体公司具备1.2亿颗芯片的规划年供应能力。
2020年12月11日,收购菱王电梯,正式进军电梯业务。12月24日,收购泰国日立压缩机工厂,布局全球产业。
1.2.3 治理结构
公司实际控制人:何享健
第一大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31.12%)
董事长、总裁:方洪波(截至2023年年末,持有4,941,346股)
方洪波: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11月,到美的集团工作,就职于总裁办。1995年,在美的集团市场部就职并担任美的广告公司经理。1996年,方洪波被任命为市场部部长,负责全面的广告、营销和销售工作。1997年,就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2000年,就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总经理。2001年,就任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空调事业部总经理。2012年,接替何享健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这标志着美的完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的交接。2013年,就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相比董明珠,方洪波低调内敛了许多,因此也不为一般大众所知。
2 经营业绩比较
2.1 营收规模
格力电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39.79亿元,同比增长7.93%;净利润277.19亿元,同比增长20.46%。
从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共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6,3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4.00%;净利润合计2,119.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6.88%。
营收规模比较
美的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720.37亿元,同比增长8.18%;净利润337.45亿元,同比增长13.20%。
从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共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5,731.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10.14%%;净利润合计2,267.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11.23%。
净利润比较
2014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1377.50亿元,美的集团为1416.68亿元,两者仅相差39.18亿元;2023年,格力电器营收为2,039.79亿元,美的集团营收已达3,720.37亿元,两者相差1680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82倍。从2014年到2023年,美的集团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比格力电器高出6.14个百分点。
在净利润方面,2014年格力电器净利润已达142.53亿元,高于美的集团的116.46亿元;到2023年,美的集团实现净利润337.45亿元,比格力电器的277.19亿元高出21.74%。
2.2 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是评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两个重要维度。简单来说,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基本能力,而收益质量则涉及这些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盈利能力强,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有效利用资源,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售价,或两者兼备,从而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高质量的收益意味着报表上的利润数字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且未来继续产生类似收益的可能性较高。
我们用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和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四个指标来比较两家公司盈利能力,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比率、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和合同资产(应收款项)三个指标来衡量两家公司的收益质量。
总资产报酬率比较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每一单位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2023年,美的集团总资产报酬率(ROA)为7.43%,同期格力电器的ROA7.67%,前者略低于后者。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的ROA互有高低。
营业利润率比较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盈利水平。数值越高,说明企业通过主营业务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盈利能力越强。2023年,美的集团营业利润率为10.79%,同期格力电器的营业利润率为16.03%,后者比前者高出5.24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格力电器的营业利润率一直远高于美的集团。
销售毛利率比较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中的毛利额,反映了产品销售的初始盈利空间,是评价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一个基础指标。2023年,美的集团销售毛利率为26.49%,同期格力电器的销售毛利率为30.57%,后者比前者高4.08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格力电器的销售毛利率多数时间内高于美的集团。说明格力电器比美的集团产品服务的直接盈利能力强,成本控制得好或产品定价高。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后,虽然格力电器销售毛利率仍高于美的集团,但是两者的差距在缩小。
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比较
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净利润/薪酬总额)是企业净利润与薪酬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薪酬所获得的经济回报。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高数值说明企业能够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提升收益质量。2023年,美的集团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为89.15%,同期格力电器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高达255.51%,后者是前者2.87倍。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格力电器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一直远高于美的集团。这一方面说明美的集团每付出一单位薪酬,所获得的净利润远不及格力电器,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格力电器。另一方面,格力电器过高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海尔智家和海信家电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在60~70%之间,低于美的集团)也伴随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员工激励不足、人才流失风险、创新和竞争能力减弱、企业文化受损,最终导致其长期增长受限!
收现比比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数值高意味着企业通过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多,现金回收能力强。2023年,美的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56%,同期格力电器的数值为27.65%。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多数时间内格力电器的每单位营业收入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略高于美的集团;少数年份高的比较多;个别年份(2021年)低的很多。总体而言,格力电器的收益质量略高于美的集团。
格力电器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仅为1.01%(18.94亿元),较2020年的11.44%(192.39亿元)下降高达90.15%。公司对这一数据下滑的解释为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增加所致。2022年,该数据又恢复到15.17%,超过美的10.08%。
合同负债率比较
企业预收账款(合同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了企业预先收到的客户款项占总收入的比例。该指标数值越高意味着企业未来的收入有较好的保障,能够降低坏账风险,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从而提升收益质量。2023年,美的集团预收账款(合同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11.18%,同期格力电器的数值为6.66%,前者比后者高4.52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预收账款(合同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与格力电器互有高低。
执行新收入准则后,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进行会计处理时,使用「合同负债」科目,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及「递延收益」科目。因此,2020年以前,预收款一般记「预收账款」科目,2020年以后,一般记「合同负债」科目。两者性质是一样的。
合同资产比较
企业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体现了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未收款项占总收入的比例。该指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财务健康状况,数值高,意味着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未收回,可能存在较高的坏账风险和资金占用问题。
2023年,美的集团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13.84%,同期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12.92%,前者略高于后者。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除了2015年和2023年,格力电器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一直远高于美的集团。
2.3 资金结构和偿债能力
资金结构指的是企业长期资金的构成情况,即企业所有资金来源中权益资本(如股东投资)和债务资本(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的比例关系。简而言之,它展示了企业是如何融资来支持其运营和投资活动的。资金结构的重要性在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成本结构、以及股东回报有着直接影响。例如,高比例的债务融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从而在收益增加时放大股东回报,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破产风险。相反,权益融资虽能降低财务风险,但可能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和每股收益。
偿债能力则是指企业偿还其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债务(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和长期债务(如长期借款、债券)。这一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稳健性的重要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持续经营能力和融资成本。
我们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占比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来比较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资金结构和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比较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内可转换为现金的资产相对于短期债务的覆盖程度越高。
高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拥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即使面对突发性的短期债务支付需求,也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应对,降低了短期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023年,美的集团流动比率为1.12,与同期格力电器的1.14相当。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流动比率最高1.5,最低1.12;格力电器最高1.35,最低1.07。两家公司财务状况都处于比较安全的区域。
流动资产比较
流动资产占比衡量的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产配置情况,高比率意味着企业资金结构中流动资产占比较高,一般表明企业更加注重资产的流动性,但也可能意味着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资金进行长期投资以获取更高回报。反之,低比率可能意味着企业较多投资于长期资产,资金使用较为激进,但也可能增加了资产的利用效率。2023年,美的集团流动资产占比为57.88%,略低于同期格力电器的61.99%。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流动资产占比一直低于格力电器流动资产占比,两者最高相差11.36个百分点(2017年),最低相差2.33个百分点(2015年),说明美的集团更加注重通过长期投资实现可持续增长。
资产负债率比较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数值越高,表示企业使用的财务杠杆越高,即企业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比例较大;反之,数值越低,表明企业更多依赖自有资金。
高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比例高,虽然可能通过借贷放大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但也意味着企业承担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偿债压力。低资产负债率则显示企业资金结构相对保守,自有资金比例高,偿债风险较低,但也可能表明企业未能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来扩大经营规模。因此,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的资金结构,也体现了其潜在的偿债能力。
2023年,美的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4.14%,略低于同期格力电器的67.22%。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资产负债率与格力电器资产负债率互有高低。
2.4 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也称为经营能力或运营效率,是指企业有效管理和利用其资产,将资源转化为商品或服务,并最终实现盈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一般是各种资产资源资本的周转速度(周转率和周转天数),比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周转率等等。
考虑到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制造业行业属性,我们选用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来比较它们的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率比较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存货转换为销售成本的次数。存货周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占用效率,高存货周转率意味着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存货转化为销售额,减少了资金在存货上的占用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2)信用评价和融资能力,对于外部投资者和贷款机构来说,高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更容易获得融资,并可能享受更低的借贷成本。
2023年,美的集团存货周转率为5.86,高于格力电器的存货周转率4。过去十年,除2014年和2018年外,美的集团的存货周转率均高于格力电器,两者最高相差2.84(2021年),相当于格力电器当年存货周转率的70.47%,换句话说,2021年美的集团的存货周转率比格力电器高70.47%。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四年,美的集团存货周转率一直大幅领先于格力电器。
总资产周转率比较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是一个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财务指标,它显示了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营业收入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关系。当总资产周转率较高时,表明企业有效地利用其资产产生了较多的销售收入,资产的使用效率高,资产的周转速度快。这通常意味着企业的营运能力强,能够更快地将资产转化为现金,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则表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资产周转较慢,可能存在过多的闲置资产或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销售收入相对较少。资金周转缓慢,意味企业面临较高的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
2023年,美的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82,高于同期格力电器0.56。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每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高于格力电器,最高相差0.5次/年(2015年)。
2.5 成长能力
企业的成长能力指的是企业随着时间推移,其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持续增长的能力。它体现了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是评估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成长能力意味着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壮大,适应变化,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毛利润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率四个指标来比较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成长能力。
营收增长率比较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营业收入与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之差,再除以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当前年度相比上一年度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越快,市场扩张和销售能力越强。
2023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7.93%,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18%。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十年,两家公司营收同比增加率数值波动性都比较大,就平均增速而言,美的集团营收同比增加率的平均值为12.73%,高于格力电器的7.35%。(同期,美的集团CAGR为10.14%,远高于格力电器的4%,参见本文「2.1 营收规模」)
营业收入是企业最直接的盈利来源,其增长速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市场扩张能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以及企业的营销策略有效性。美的集团比较高的平均增长率意味着它比格力电器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
毛利增长率比较
毛利润同比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毛利润与上一年度毛利润之差,再除以上一年度毛利润的百分比。数值高,表示企业成本控制或产品定价策略得当,使得毛利润的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能力增强。高增长率表明企业不仅在扩大销售,还能有效控制成本或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
2023年,美的集团毛利润同比增加18.2%,低于格力电器的26.72%。过去十年,两家公司毛利润同比增加率波动性都比较大。美的集团毛利润同比增加率的平均值为14.3%,高于格力电器的7.6%,说明总体而言,美的集团有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定价权)和更好的风险管控能力(毛利润持续增长意味着公司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外部风险时,有较好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减轻不利影响)。
净利润增长率比较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度净利润与上一年度净利润之差,再除以上一年度净利润的百分比。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盈利结果,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提升,直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成长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持续的净利润增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意味着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价值创造和股东回报的增加。
2023年,美的集团净利润同比增加13.2%,低于格力电器20.46%。过去十年,两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波动性都比较大。就平均增速而言,美的集团十年平均增速为15.44%,略高于格力电器的11.16%,说明美的集团在价值创造和股东回报方面的成长性略高于格力电器。
研发费用率比较
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的一个关键指标。研发费用率增长,通常意味着企业增加了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上的投资。这直接关联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更多的研发投入往往能够加速技术进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促进企业成长。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市场份额扩张、进入新市场和创造新增长点的重要动力。
2023年,美的集团研发费用率为3.9%,高于格力电器3.3%。过去十年,两家公司研发费用率波动性都比较小,最低是2.41(格力电器,2017年),最高是3.9(美的集团,2023年)。从2017年到2023年,美的集团研发费用率平均3.46%,略高于格力电器的3.19%。
财政部规定,2018年开始,研发费用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
3 资本市场表现比较
3.1 上市时间
格力电器:1996年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651。
美的集团:1993年,美的电器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代码000527。2013年,美的集团在深交所整体上市,股票代码000333。上市同日,美的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美的电器,美的电器退市。
3.2 股本和市值
截至本文成稿之日(2024年6月21日),格力电器总股本56.31亿,6月21日收盘价39.71元,总市值 2,236.23亿元,流通市值2,217.07亿;美的集团总股本 69.80亿,6月21日收盘价63.95元,总市值4,463.78亿元,流通市值4,378.98亿元。
3.3 市盈率
截至本文成稿之日(2024年6月21日),格力电器静态市盈率(PE LYR)为7.71,滚动市盈率(PE TTM)为7.56;美的集团静态市盈率(PE LYR)为13.24,滚动市盈率为12.87。
美的集团市盈率大约是格力电器市盈率的1.72倍。
4 较分析
4.1 综合比较
综合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从2014年到2023年的经营数据,可以发现,总体而言:
-
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高于美的集团,突出表现在其营业利润率和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两个指标上。格力电器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数据在家电四巨头(格力、美的、海尔、海信)中遥遥领先,过高的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率很可能会损害其长期增长能力。
-
格力电器的营运能力弱于美的集团,其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项指标表现均不及美的集团。
-
格力电器的成长能力远远不如美的集团,在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两家公司已经渐行渐远。2014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营收规模相差无几,在净利润方面,格力电器甚至还比美的集团高出两成(20%);十年后的2023年,格力电器营收规模仅为美的集团的一半多点,净利润也只有美的集团的八成。
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4.2 原因分析
既然是营业收入上的差距,我们便从营收结构入手。
2023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构成
格力2023营收构成
2023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构成
美的2023营收构成
(一)按产品
2023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合计2039.79亿元,其中,空调销售1512.17亿元,占比74.14%;工业制品销售100.03亿元,占比4.9%;其它产品销售占比均为达到4%。
2023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合计3720.37亿元,其中,暖通空调销售1611.11亿元,占比43.31%;消费电器销售1346.91亿元,占比36.20%;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制造业合计占比10.01%。
两者空调收入接近,差距主要在其它产品上。显然,格力电器缺乏空调以外的营收贡献产品。
(二)按地区
2023年,格力电器内销收入1496.62亿元,占比73.37%;外销收入249.04亿元,占比12.21%。
2023年,美的集团国内收入2213.16亿元,占比59.44%;国外销售1509.06亿元,占比40.56%。
美的集团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和占比都远大于格力电器。
(三)按销售模式
2023年,美的集团线上销售773.31亿元,占比20.79%;线下销售2947.06亿元,占比79.21%。
格力电器没有披露线上线下销售数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1.格力电器在业务多元化发展方面不如美的集团
2.格力电器在业务国际化发展方面不如美的集团
3.推测,格力电器在业务线上化发展方面不如美的集团
格力电器在业务多元化、国际化和线上化三个方面落后于美的集团,导致其与美的集团在规模发展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4.3 底层原因
多元化、国际化和线上化发展不顺,是拉开差距的表面原因,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在表面原因之下的深层原因在于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三个不同。
(一)业务基础不同
2023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在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上业绩差距很大。实际上,十年前的2014年,两者就已经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2014年,格力电器空调销售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86%,内销比例也高达89%,外销比例仅为11%。
格力2014年主营构成
2014年,美的集团空调及零部件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比格力电器空调销售占比低35个百分点;外销占比已经达到38%,比格力电器外销占比高27个百分点。
美的2014年主营构成
因此,两家公司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水平在2014年就大不相同,格力电器远远落后于美的集团。
2014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都没有单独披露线上线下销售数据。
(二)战略能力不同
当然,起点不同并不必然导致差距越拉越大,商业竞争不乏后来居上的先例。格力电器增长乏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战略能力不足。
战略是对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战略能力包括规划能力和实施能力,前者决定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后者决定能不能做出来做到什么程度。
应该说,格力电器很早就意识到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必要性,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家电四巨头都有这个眼光,也都做了相应的布局推进,只是结果不同)
从2012年开始,从智能装备、小家电,到手机、汽车、芯片、新能源,格力在许多行业领域都有试探、布局,但大多数都难言成功。(董明珠本人并不承认这个结论,但是财报数据说明了一切)
在国际化方面,2001年格力电器就开始在巴西投资建厂,国际化布局不可谓不早,但是直到2023年,其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还不到13%。
在线上化方面,格力电器官方电商渠道「格力商城」2014年就正式上线,2016年「董明珠自媒体」也宣布上线,2020年4月24日,董明珠开始第一场直播带货。然而蹊跷的是,格力电器虽然有时会发布线上销售的某个单场战绩,但是从未公布其线上全年销售总额及占比。
十年来,可以说,格力电器和董明珠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行业风口,但是很可惜,他们也没有抓住其中任何一个,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努力都半途而废。
2012年,美的集团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三大战略主轴。十二年过去了,从其历年财报可以看出,美的集团比较好地贯彻了当初提出的战略方针,实现了战略意图。
(三)管理机制不同
如果继续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战略(实施)能力的不同?答案恐怕在两家公司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上。
格力电器原来是珠海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2019年底混改后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资仅占极少股份),此次混改导致上市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明珠以其个人所持股份加上能够代表/影响的股份,成为格力电器「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美的电器原来是顺德乡镇企业,1993年完成改制并上市,2001年实施MBO,顺德政府出让所有股份,以何享健为核心的管理层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2年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
董明珠2019年通过混改成为格力电器「事实上」的最大股东,但是其对格力电器的掌控事实上从2012年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时既已形成,这个时点与方洪波接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基本同步。但是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在管理机制上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明星制」,后者是「团队制」。
「今天有合适的人接班,明天就退」,2021年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当被问道「何时退休」时,董明珠如是回答。但是三年后的2024年,70岁的董明珠依然活跃在电视、网络、论坛和会议上,董明珠和格力电器之间等号依然成立。
格力=董明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强势企业领导人并不罕见,前有乔布斯,后有马斯克。长时间执掌一家企业的领导者更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是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一定是团队的、组织的胜利。企业领导者如果不能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则企业发展必定受制于个人的能力精力。
董明珠无疑是懂空调的,但是遗憾的是,她在空调之外的其它领域还没有证明过自己。当年雷军在创办小米时,也面临同样的质疑,不同的是,雷军用五年时间把小米做到世界五百强,用业绩回击了所有质疑,而董明珠十几年的奋斗,格力电器在多元化国际化和线上化「三化」道路上仍然没有形成突破。
与格力电器不同,美的集团没有把发展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不断强化组织建设,通过机制与制度建设形成了内在的竞争优势。其创始人何享健曾经说过,「美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机制建设」。美的高管团队,走的是职业化道路。这么多年下来,团队历经多次变革更替,始终能打敢拼,又出业绩。
4.4 结论
格力电器在空调市场依然有竞争力,但是其长期增长潜力有限。
参考资料
1.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公司年报
2.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公司网站
3.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