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发挥四川水运主力军作用 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内河水运发展

2024-10-05财经

转自:中国水运报

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港投集团」)作为四川省一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于201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101.6亿元,现有总资产820亿元、控股企业180余家、员工4600人。四川港投集团承担着「服务四川开放经济高地建设」功能使命,主要从事现代综合物流贸易投资运营、港口航道建设运营、临港沿江现代产业投资运营及产融投资,现已成为发端于水、厚植于铁公水空、成势于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物流贸易龙头企业,连续4年蝉联中国物流企业50强,荣膺全国5A级物流企业,主体信用保持AAA级。

四川港投集团作为四川水运发展主力军,在港口航运建设运营管理等全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智能航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引领转型升级,促进效率提升,擦亮生态底色,经济与环境双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技术促进港航建设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岷江胶结土(石)筑堤关键技术,国际领先水平

犍为塘坝防护区

该技术充分利用防护堤开挖区丰富的砂砾石,掺入少量胶凝材料,就地拌合,经过摊铺碾压形成一种新型防护堤结构,形成结构设计、材料配制、拌合设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一整套新型绿色胶结土(石)筑堤关键技术,达到就地取材、少弃料、少占地、绿色低碳、漫坝不溃、安全高效的目的,特别适用于通航保障要求高的沿河航道护岸工程。

该技术自2012年开始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10年不断的研发,并在集团下属犍为和龙溪口航电工程库区防护项目中成功应用。获得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优秀创新技术奖等多个奖项,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荣誉主席贾金生等中外专家学者认为该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在国际上进行推广应用。

内河智慧港口建设,转型升级发展

宜宾港

集团下属港口以智慧化生产运营管理服务为重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建立码头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合理调度用能需求,探索形成近零碳智慧码头、能源管理提升等发展新模式,带来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效益。

2023年底,立足于港口实际需求,以「智慧港口、零碳港区」为目标,通过物联网、5G通讯、可视化等先进信息技术,泸州港、宜宾港均已完成了5G智慧港口项目一期的建设。通过智慧港口建设,港口的用人成本大幅下降,运营成本显著减少,翻箱量减少40%以上、港口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

以新模式凝聚港航运营新质生产力的动能

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创国内先河

四川港投集团联合调度大厅

为破解嘉陵江畅而不快的难题,在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港投集团大力推动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完成了联合调度中心组建、信息平台建设、试航以及配合推进调度规程发布等工作,嘉陵江成为全国首条跨省级行政区域航道实施全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的河流,这也是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内容。

联合调度信息平台是联合调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平台将川渝两省市沿江交通主管部门、15座通航建筑物运营单位、船主和联合调度中心连接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申报和行政管理效率,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全线通过」,广元至重庆的运输往返航行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水路运输营运成本降低44%,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切实促进了嘉陵江航运「由畅至快,由快至绿」。

内河港口绿色低碳集疏运体系打造,亮绿色底片

四川港投集团下属港口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港口节能降碳,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前,泸宜两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已达100%,且港区装卸设施设备、现有集卡、叉车等运输车辆、岸电设施等均具备实施「油改电」和升级改造的基础,现已完成2台油料驱动的作业叉车改用清洁能源。同时,在港区推广应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逆变器、电网连接等设施,构建光伏发电储能体系,逐步构建以电动化、智慧化为主的场作机械系统,形成全港口零碳排闭环。到2025年,宜宾港、泸州港分别建成1MW分布式发电/集中式存储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160万度,减少碳排放1300吨。

鱼类增殖放流站和鱼道,护珍稀鱼类

岷江航电枢纽

为避免岷江4级枢纽大坝建成后,阻断原河道鱼类自然通道,对所在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集团下属岷江公司在犍为枢纽建设了适应山区河流航电枢纽特色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和仿生态鱼道。

鱼类增殖放流站主要承担岷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向岷江流域放流了134万尾,例如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等;鱼道作为水利工程重要的生态补偿措施,是鱼类从坝下上溯至坝上的重要保障,自2022年3月鱼道过鱼监测系统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有统计和录像的过鱼数量超4万尾。通过补充生物资源、建鱼类洄流之路等方式,更好地完善岷江下游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效保护了岷江及长江流域水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