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无声咖啡」店全员听障人!看台湾人老杨带他们在华强北创业

2024-07-27财经

提起华强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子元器件和手机配件,但其实华强北充斥着众多颇具特色的咖啡店。而就在近日,一家「无声咖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和华强北的热闹映衬出两极的气质。和一些品牌的「无声咖啡店」相比,这家店最大的不同在于,店员全部都是听障人士,顾客需要通过扫码完成下单,如果有额外的需求则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表达,再搭配手写板和店员沟通。

这是华强北第二家「无声咖啡」店,主理人杨元成是这个项目里唯一的健全人。来自台湾的杨元成带领着这批听障人从2020年开始创业,经历过小吃店、果汁店,2023年更添加了咖啡品类让项目更加多元。而这个公益项目的开展,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为打入听障餐饮店学习手语,带着4人出来创业

杨元成的一次性杯子上写着「老杨」俩字,而这也是店员对他的称呼。作为品牌策划人,2017年他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态科技公司,持续的盈利让他选择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负责。相对空闲的间隙,他偶尔也会参与公益项目。2019年的一天,他在就餐时发现一家米粉店里聘请的都是听障人士,「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这项目挺好的。」在结识了老板之后,考虑到公益需要商业支持,他询问老板可否帮忙做品牌推广。一来二去之下,他也和店里的听障职员混熟了。

为了和员工沟通,老杨学习了手语。「也是担心他们偷偷骂我啦哈哈!」可即便在系统学习手语后,老杨发现每个地方的听障人还有自己的地域表达,「因为它有分自然手语、国际手语、地方手语。」

在摸索到能够和职员们熟练交流后老杨又了解到,服务员的工作并不能满足听障职员的需求,再加上与老板产生理念上的分歧后,老杨索性选择离开。没想到,他的这个举动直接牵动了部分店员,「他们就觉得老杨都不干了,那我们也不干了,就也跟着离职。」老杨坦白,那时候他也很烦恼。在和太太商量之后,他想到是不是可以试着带他们创业?就这样,他们一起创立了本无缺餐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我是想跟他们讲说你们本来就不缺什么东西,你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跟社会做交流。」

2020年,杨元成带着4个听障伙伴来到福田竹子林的一家共享厨房里尝试做外卖(本无缺轻食厨房),「我们做果汁、色拉之类的轻食,生意做得很火,团队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支持,产品口味也很受市场认可,整个共享厨房外面的走道都堵满了人。」在获得市场的反响度之后,老杨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落地的项目。2021年,他带着听障职员们将实体店落在了福田CBD,取名「优依加仑(有一家人) 低卡果昔」,这是他们的第一家实体品牌店,「好在周边都是年轻族群比较多,对于听障人士创业他们接受度很大,我们的生意一下就做起来了。」

随着声量的不断扩大,2023年,老杨接触到了德义基金会,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于2023年参与了「益加小站 慈善商店」项目,藉此也让本无缺品牌正式走上公益之路。「在基金会的指导下我们也会定期开设听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其中最重要是心态上的培训,想教会他们不要有那种‘等、靠、要’的心态,希望他们能够走出那种自己的舒适圈,出来勇敢地面对社会。」

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当上店长,老杨把他们推向台前

在台湾时,老杨就涉足过公益捐赠、爱心帮扶的项目。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输血式的公益模式,「有没有办法做一个造血式的公益模式,我们自己先养活自己,然后再去帮助其他人?」在接触到听障人参与服务业的项目之后,老杨认为这已经踏出了造血式公益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辈子当服务员是不是?所以我会要求他们学习更多的技能,把他们推到台前。在我们店里面三年内如果你没有办法干到店长,我就会请你离开。如果你要回来就重新面试,重新从服务业开始干起。」

为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老杨除了支付相对应的底薪外,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领取到公司的利润分红。有了激励机制,员工的干劲儿也起来了。来自安徽的潘鹏是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无声咖啡」项目的店长,此前在上海做过餐饮项目,2020年在行业内听说老杨在带着听障人做餐饮之后投奔过来。

和上海的氛围不同,深圳的包容度让他坚定了扎根这座城市的决心。由于听不见,听障职员的专注度更高。新的技能,往往三天他们就能烂熟于心。「平均两分钟一杯,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我们也能满足顾客的需要。」2021年,潘鹏当上店长,从此他便成为了店里主动去和顾客接洽的人。「除了店面的管理还有运营,我还需要跟客人之间对接。」尽管听不见,但听障职员的手写速度远超健全人,「这杯咖啡做得怎么样?」「果汁的甜度您还满意吗?」手写板成为了他们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获取顾客的想法后,他们会第一时间在手写板上回应。

为了让更多听障人能够打开芥蒂,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老杨在很多场合都会把他们带上——CBD商圈党委的手语课上,老杨会带上他们现场演示手语,让学习者能够直观感受和听障人沟通的过程;南方科技大学手语社团老杨去讲课,他也会带上员工们做助教,「他们非常兴奋,拿着手机一直拍,就是为了告诉妈妈自己也站上大学的讲台了。」青年咖啡培训的体验课,老杨会鼓励他们上场,告诉社会听障人也可以做好咖啡的同时,也让他们通过切磋来增进自己的技能。

而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当上店长,在于老杨的初衷,「未来如果他们想回老家去开店,我愿意去资助他们,因为最终他们也要回到父母身边去帮衬。」但在现阶段,这些投奔老杨来深打拼的年轻人,都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想法。潘鹏写下,「他人很好,就像爸爸一样。」「爸爸」是大部分听障职员对于老杨的概念,他们来到深圳投奔他,在他的呵护下留在了这座城市。而由于这种极大的依赖感,老杨也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他们突然发个信息跟你说什么事,我都得时刻盯着手机,有时候我还得担心客人的表现会不会让他们受到影响。不过还好,他们跟我这么长时间抗击打能力也挺强的。」

13名聋人站在服务业一线,希望鼓励更多健全人与他们交流

客单量上浮的同时,老杨在听障人士圈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毕竟全员听障的店并不多。「我接到过一个爸爸的电话,他说女儿在听障朋友那里听说了我这家店,连续几天都在确认我这家店是不是真实存在。」为了一探究竟,这个姑娘在深圳的亲戚亲自带着她来面试 ,实地考察之后确认了项目真实性后,就把女儿委托给了老杨。「她带着行李来面试,就是告诉我一定要来上班。」由于全部都是听障伙伴,对于听障人士而言这个氛围是他们喜欢的,「他们不用担心被歧视,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分,我也很少来店里,面对顾客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13人,越来越多的听障人跟着老杨站在了服务业一线。

得益于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的帮助,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角被免费改造成了咖啡店,店内不仅有座位,还为路过的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柠檬水。较之CBD年轻人聚集的氛围,华强北的社区店需要面对更多的亲子家庭,以及一些年龄较大的受众,「可能对听障职员还是会有一些芥蒂在,但我还是会在店里设立提示牌写上‘听障人士创业店’或是‘我听不见,有事请招招手’的提示,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家店是没有声音的。我们店不需要捐赠或者援助,你就像平常消费一样进来买杯果汁就行了。

曾经在品牌策划上赚的钱,如今基本都贴在了听障公益项目上,「我自己的另外一家公司现在是一直在支持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这种想改变现状、突破自己的听障伙伴,能看到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我就觉得挺高兴的。投入的话,可能到目前为止200多万吧。」好在,老杨的善举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5岁的儿子主动学习了手语,经常来店里和员工们互动,「他会主动说谢谢,我也希望小孩子能够看到我在跟他们(听障职员)接触,以后至少不要有这种校园暴力这种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培养更强的同理心吧。」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