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粮食市场波云诡谲,而 俄罗斯的粮食出口政策调整 ,正成为这场激烈竞争中的重要变量。
关税大幅变动出口规模骤减,这些动作究竟是为保自家饭碗,还是打乱国际粮食格局的棋招?这些调整会对全球,尤其是 中国粮食安全带来怎样的影响?
粮食棋局上的俄罗斯关税涨跌之间的「大手笔」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尤其是在小麦和玉米的出口上,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近年来,俄罗斯对粮食出口的调整就像是棋局中的关键一步,既有战略眼光,也带着几分出其不意的味道。让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到底使出哪些「大手笔」,让全球粮食市场为之波动。
自2021年开始, 俄罗斯政府开始征收 粮食出口浮动关税 ,在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同时,控制国际市场上的粮价波动。
到了2022年,俄罗斯进一步将关税的计算货币 从美元改为了卢布 ,让俄罗斯在面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时,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减少了受国际汇率波动的影响。
随着卢布的贬值,此招有效地降低了俄罗斯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出口竞争力提供了额外的支持。
但这一切只是开端。2024年,俄罗斯政府再度调整了出口关税政策,尤其是在玉米和小麦的出口上。
2023年, 俄罗斯的玉米主产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导致玉米产量急剧下降——这一年度的玉米收成同比下降29.5%,总产量约为1200万吨,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俄罗斯农业部在几周内,将 玉米出口关税 ,从每吨292.7卢布暴涨至2786.2卢布,几乎 翻了10倍 !
俄罗斯干旱的玉米地
与此同时, 小麦出口关税却连续下调 。据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中心数据,小麦产量优异,比去年高出21%。2024年前五个月,俄罗斯向中国的小麦供应量同比增加了8.3倍,达到12.47万吨。
关税只是俄罗斯调控出口的一部分,出口配额则是另一把利器。2023年,俄罗斯政府 对玉米、大麦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出口配额,进行了严格控制。
这一措施的实施,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粮食出口公司的数量大幅减少——小麦出口公司从之前的18家锐减到9家,而大麦和玉米出口的企业数量也有类似的下降。
这些配额限制,一方面是为了 缓解国际市场对俄罗斯粮食的需求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 确保俄罗斯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
此外,俄罗斯在粮食出口上还有一张「外交牌」——通过粮食出口来增强与特定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关系。
在过去一年里,俄罗斯通过 向津巴布韦、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六个国家,免费提供大量粮食 ,赢得了这些国家的政治支持。
特别是在全球粮价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俄罗斯抓住这一机会,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从而增强了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
那么,俄罗斯为何在这几年内对粮食出口,做出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呢?除了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俄乌冲突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自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 ,试图通过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基础来限制其国际影响力。然而,俄罗斯在粮食领域的强大出口能力,使其在面对制裁时有了更多的筹码。
此外,俄罗斯还决定 在圣彼得堡及其周边港口了,建设大型粮食出口基地 ,主要目的是应对当前黑海出口的不稳定性。
由于乌克兰危机持续,黑海航线面临北约的封锁威胁,以及俄乌冲突下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俄罗斯需要寻找更安全、可靠的出口路径。
波罗的海地区,逐渐成为俄罗斯新的战略选择 ,未来波罗的海港口的粮食出口量将占俄罗斯粮食出口总量的25%。
通过这一举措,俄罗斯 不仅能保障粮食出口渠道畅通,还能打破北约的经济封锁 ,并提升圣彼得堡的战略地位,巩固其作为主要出口枢纽的角色。到2030年,普京计划将俄罗斯的粮食出口量增加50%,达到9300万吨。
引发西方的粮仓风暴
俄罗斯最近对粮食出口的调整,绝不仅仅是闭门塞听,它对全球,尤其是西方粮食市场的冲击,正在悄然酝酿出一场「风暴」。
首先, 俄罗斯对粮食出口关税的调整,直接让欧洲的农民「叫苦连天」。 过去几年,俄罗斯的小麦和其他谷物产量暴增,加上俄政府降低关税政策,让俄罗斯粮食以更低的价格大量涌入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俄罗斯的丰收季加上出口关税下调,进一步拉低了全球粮价。
波兰、法国等国家的农民发现自己生产的小麦、玉米价格根本卖不上价,甚至亏本 。更糟糕的是,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粮食通过欧陆运输渠道进入欧洲市场,波兰农民的谷物库存更是堆积如山,不得不通过堵路、抗议等极端方式向政府施压。
波兰农民举行抗议活动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也感受到了「价格战」的压力。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粮食出口大国,一直以来是全球粮食市场的重要供应者。
但随着 俄罗斯的低价粮食大量涌入市场 ,西方国家的粮食出口竞争力受到明显削弱。
特别是在全球小麦市场, 俄罗斯的小麦价格已经连续多个月,保持在低于西方国家的水平 。法国、美国等国家生产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价格优势。
埃及、伊朗等国家原本是西方国家的小麦主要买家,但随着俄罗斯提供更为廉价的小麦,这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美国和加拿大的订单。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农民抗议活动期间,街道被拖拉机堵塞
面对俄罗斯粮食出口的「低价冲击」,欧洲多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欧洲委员会 已经讨论过重新征收 对俄罗斯粮食的高额关税 ,试图削弱其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
波兰、拉脱维亚等东欧国家,呼吁对俄罗斯粮食进口实施更严苛的限制,甚至主张暂停进口。
然而,这种「反击」政策是否真的能奏效,仍然是个问号。尽管关税的增加,可能会让俄罗斯粮食在欧洲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但实际上,欧洲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使得这种政策有些尴尬。
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虽然支持对俄罗斯粮食的限制,却依然是俄罗斯小麦的常客 ——毕竟,价格低廉的粮食,能有效降低这些国家的通胀压力。
可以说,欧洲在面对俄罗斯粮食出口调整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希望通过 提高关税等方式保护本国农民 ,另一方面却 无法完全放弃对俄罗斯廉价粮食的需求 。
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链问题不断显现。伊朗、土耳其等国在俄罗斯限制粮食出口期间,粮食供应变得紧张。
法国农民的抗议
这些国家的粮食储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和乌克兰,而俄乌冲突后的不确定性让它们在采购时面临更多风险。
虽然西方国家也在努力通过增加自给自足率,来应对这一问题,但短期内,这种调整难以弥补全球粮食供应链上的缺口。
欧洲农民的抗议声, 西方国家的粮食市场份额缩减, 以及全球粮食供应链的隐患,这些都是俄罗斯大调整带来的后果。而未来,随着这场「粮食风暴」愈演愈烈,全球粮食市场的格局或将发生更加深远的变化。
荷兰和比利时农民在两国边境口岸附近的阿伦东克参加了道路封锁活动
中国的「饭碗」能否稳如泰山?
中国人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在中国向来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全球粮食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俄罗斯近年对粮食出口的大调整, 中国是否受波及?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消费国,但主要依赖国内生产。 我国农业自给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在小麦、大米等主粮上,具有稳定的生产体系和充足的储备。也就是说,即便俄罗斯的粮食出口政策大幅调整,对中国的粮食供给不会产生太大波动。
然而,中国与俄罗斯在玉米、大麦等其他农产品的贸易往来中却有一定依赖。俄罗斯的大麦出口对中国的啤酒产业有一定影响,而玉米则是中国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
在俄罗斯提高玉米出口关税、减少出口量的背景下, 中国的饲料成本可能会有所上涨, 进而对养殖行业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
好在,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中国早已预见到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 中国有着庞大的粮食储备。 据估计,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占全球总储备的60%左右,这意味着即便国际市场出现供应波动,中国也能通过自身储备维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其次,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 提升国内粮食生产能力。 政府还鼓励农民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提供各种补贴和政策支持,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 我国积极通过多元化进口策略,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粮食供应的依赖 。虽然我们从俄罗斯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但进口来源也涵盖了乌克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一旦某一来源出现供应问题,中国可以迅速调整进口策略,确保粮食供应链的安全。
虽然 目前俄罗斯的粮食调整对中国影响有限 ,但从长远来看,中俄两国在粮食合作领域潜力巨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广袤农田以及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为中国未来的粮食供应,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近年来,中国投资者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双方在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合作也逐渐加深。这不仅增强了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也为中国粮食供应链提供了更多保障。
因此,无论是当前俄罗斯的粮食出口调整,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中国的「饭碗」依然稳固。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通过灵活应对、积极合作,确保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