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吴晓波:创业者的囧境

2024-10-07财经

创业、风险投资和新消费,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互相推动的正相关效应。这个很迷人的、像波浪一样的链条,好像已经断开了。

文 / 吴晓波

已经凌晨两点半了,手机突然叮咚响了一下,收到了一条留言。这条留言是分成两段的:

老师每次都能说到人的心坎上。

我们有个投资人想退出,就把所有被投的企业都给告了,我也在其中。最近我特焦虑,想不通他们为啥干这种没收获还搞破坏的事,后来才知道是LP要求程序正义。我也只能接受这命运了。看了您这个视频后,我要睡了,老师晚安,中国创业者们晚安。

谭大侠是做网游动漫创业的。几年前我去一个文化园区调研,到过他的公司,他那公司是候选「独角兽」呢。我印象挺深的,他送了我一个毛绒卡通,我俩开开心心地摆姿势合了影。

我发过一个短视频,内容是「如果我一直讲,希望你一直在。」这个短视频就在留言的上面。

有个创业者,他叫Harry刚刚,这是他的故事。他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好多年了。今年呢,他公司的业务干不下去了,到最后连续费的钱都没了。他给我留了言说:「创业者的命啊,可能就是要扛到最后一滴血。」

一晚上都没睡着。

我的朋友里,曹国熊最懂创业者了,他搞风险投资都满二十年了。他管着普华资本呢,这普华资本常年能排进中国最佳风险投资机构的前二十名。2016年的时候,他和我发起了一只搞文化和消费类投资的基金,到现在都投了上百家创业公司了。

老曹特别热爱投资,还特别勤奋,他这样常常让我特别吃惊。好多年来,他每年都得看上千个项目,和几百个创业者接触。每次他搓着手跟我讲刚发现的好项目时,那眼神发出的光亮都能把整个屋子照亮。

如今,好些基金的期限快到了,他只能启动退出程序,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又痛苦。

有天晚上,他忽然收到一个创业者发来的留言。留言里是一段颠三倒四的告别话语,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床头乱七八糟的,有个药瓶在那儿,周围还散落着几粒安眠药。

每次我俩提到这件事,就都不说话了,像石头一样沉默着。

那些拿到风险投资的创业者,曾经的幸运儿,现在都得和「天使」痛苦地博弈。

这些创业者的现状能分成两类。

有一种情况,创业项目干不下去了,没辙了。这时候要是投资人要求把钱拿回去,那些创业者就只能拿出自己的积蓄,甚至得把房子卖了。要是走到打官司那一步,还有可能被当成「老赖」。有个【失信被执行人群体分析】报告说,到9月初的时候,全中国有841.3万个「老赖」,这里面百分之九十都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大概三分之一是创业失败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企业经营正常,甚至还能盈利呢。可是,投资它们的风险基金期限到了,投资人就得启动优先退出的条款。企业的流动资金被抽走以后,公司的日常经营很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窘境里,除了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管理人(GP)之外,还有参与私募基金的投资人(LP)呢,这里面大概有一百多万个人投资者,还有很多国有资本。

造成这种囧境的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退出通道严重萎缩。

风险投资的管理程序包括募、投、管、退这四项,也就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后管理以及资本退出。「退」是股权投资的最终目标,在资本市场公开募股来实现投资回报,这种方式效率最高,也是最让人期待的。

如今在中国的A股市场,消费类和文化类项目的审批基本上都停了。除了极个别企业能有机会到港股和美股上市以外,大多数拿到风投的创业者都面临着没法兑现退出承诺的困境。

这个创业者的囧境,还在引发另一个连锁反应呢。

那些优质的消费类和文化类公司有成千上万家,它们不属于「卡脖子」项目,也不能被看作专精特新企业,可它们却是就业和消费的最大承载者与推动者。

经济学原理表明,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靠商品供给者不停地营造需求渴望和消费场景才能达成。过去许多年里,正是数不清的文化和消费品创业公司的积极投入,再加上风险投资的助力,才促使市场繁荣起来,充满冲动。

所以呢,创业、风险投资和新消费这三者之间,有着很强烈的正相关效应,它们是互相推动的。

而如今,这迷人的波浪式链条好像已经断开了。

过去三年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投资数量出现了下降,2020年的时候有1.1万起,到去年就只剩下7100起了,降幅达到38%。风险投资金额也从1.5万亿元降到了4800亿元,降幅为68%。

经纬中国的张颖和曹国熊以前是同事。不久前,张颖谈到了给创业者的一个忠告:

在如今资本市场的大环境里,最关键的变革就是把互联网过去那种和估值、股价挂钩,有短期暴富期望,员工激励模式过高、过激进、太虚的情况,转变为和公司运营业绩相联系。每年在有稳定增长的利润前提下,拿出一部分利润直接分给核心人员以及真正有业绩的员工,让员工能充分且及时地共享发展成果。

有投资人在这条朋友圈后面评论道:「还是分红比较靠谱。」

我问老曹,对他那位前同事的忠告有啥看法。老曹想了想,咬着嘴唇说道:

我把今天的事干好,对明天也心里有数。

这可能是所有正在创业途中的人的现实做法: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公司经营好,先让自己的公司能活下去,维持住现金流,铁了心过好每一天。等着时机到来,盼着新周期能复苏。最后,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全盘接受。

中国创业者,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