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河北青年放弃铁饭碗,花13年学会一项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2024-01-30三农

文 | 晚城

编辑 | 晚城

有一种书,打开之后宛若游龙一般,用笔轻轻拨动,无论是从左看还是从右看,都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是一种名为 龙鳞装 的书籍 传统装帧方式 ,即使是从事书籍装帧行业十几年的人,都很少知道这种方式。

龙鳞装古书

然而一北漂小伙,经过13年的努力,无数次的前功尽弃,废掉的纸快堆满了一个屋子,指纹都被磨「掉」,吃着饼和咸菜,终于将这种装帧方式重现。

他还结合时代需求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根据书中的内容增添上了美丽的图案, 这项技术,全球只有他一人掌握。

这种龙鳞装究竟是什么,小伙是如何将其复原的?

所谓 龙鳞装 ,指得是一种书籍的 装帧方式 ,如今我们所看到了书籍或者纸张,会根据厚度和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

其中一些笔记本采用的是 双线圈 ,顾名思义连接纸全靠着一排线圈,不用担心在翻页时会折到纸张,但撕下的纸张会不整齐。

还有活页装,这种装订方式较为少见,但相比双线圈,更加容易将纸取下,以及常见的 无线胶装,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教科书的装订。

一些比较厚的书籍中,尤其是在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中,还会采用裸背装,在书背上便可以看到规整结实的排线。

裸背装

这些大多用于现代书籍的装帧方式,在古代没有发达的科技时,会直接采用将书折起来的方式,名为经折装,在不用的时候比较节省空间。

或者更加省力气,将其卷起来,在卷尾还会加一个轴,方便打开和收起,卷好的成品还会用一个绳子捆起来,此外还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和如今的大部分书籍装帧方式一致。

卷轴

龙鳞装 这种方法,又名为 鱼鳞装 或者是 旋风装 ,因为繁琐复杂的工艺,加上量产难度高,很难看到使用这种方法的书籍,目前故宫博物馆珍藏着一本 【刊谬补缺切韵】

相传是在清朝灭亡之际,溥仪将其到带出皇宫,之后流落到民间,后来又被故宫博物馆收录。

这本书最初由唐朝 王仁煦 撰写,在宋朝装裱的时候, 按照每页之间相隔1cm粘上,第一页位于纸的最右端,后面的按照顺序依次粘上。

因为打开之后,书页纸张像是 鳞片 一样,且整齐规律,在加上收起来以后,每个书页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转 ,像是风刮起来的气旋一样规律,才取得上面的名字。

这种装订方法的好处是可以 更好保护纸张书页 ,相比传统卷轴装帧出来的书籍更短,代表着古代的装帧方式从卷轴,向着如今 将纸张叠在一起装订 的方式 过渡。

外形似卷轴,但长度大大缩短,既便于翻检,又保护了书页,可视为卷轴向书册过渡的一种装帧形式,明洪武年间重装时保留了原装形式。

因为装订方式过于复杂,在如今已经很少在市面上看到这种书籍, 其制作过程需较为繁琐,其中带有色彩的龙鳞装制作方法,对动手能力的考验较高。

为重现这种装帧方式,在书籍装帧行业工作多年的张晓东开始了对龙鳞装的研究,最初的原因是出于对这种装订方式的兴趣。

张晓栋 小时候在 河北张家口 ,他的父母因工作忙碌,经常不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张晓栋便回到老房子里,打开一些收藏的古籍开始随意翻阅。

尽管那个时候张晓栋年龄小,认识的字数有限,书上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看懂,却不知为何,每次打开书籍后, 总会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思念父母的张晓栋平静下来。

在2006年的时候, 张晓栋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毕业, 依然对书籍心心念念, 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北京一所印刷技术协会工作。

那时电子产品开始盛行,MP4、手机的功能逐渐完善,随着而来的还有电子书籍,原来一个非常厚且沉重的书籍,换成电子版便成为了十几兆大小的文件。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用再受限于阅读的载体,想看书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便可以看,这无疑给传统的书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得益于工作的机会,张晓栋接触到了很多的行业专家,对传统书籍的印刷技术认识在不断提高。

对于传统纸质书籍,张晓栋是非常喜爱的,希望有一种书可以满足人的各方面想象,同时还会顺应时代的主流。

无意之间,在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 接触到了 「龙鳞装」 ,对于张晓栋来说,这无疑是 梦中情「书」 ,几乎可以满足他所有的想象。

但知道「龙鳞装」书籍的少之又少,甚至是一些从事书籍工作十几年的人,都从未听说过这种装订方式,并且相关的资料十分稀少。

为找到这种方式,张晓栋开始不断尝试,四处拜访专家,终于明确了这种书籍的装订方式,但选用何种纸作为书的材料,又是一个难题。

这种纸张不能太硬太厚,并且还要可以支撑正反两面书写,否则成品书会重,不能再翻动的时候轻盈起舞。

试了上百种纸,废弃的材料堆满了一个屋子, 张晓栋终于找到了一种绢文宣纸 ,无论是墨水 的浸染程度还是轻薄程度,都非常符合张晓栋的需求。

为了紧随时代潮流,和古代的龙鳞装书籍做出区别, 张晓栋使用了不同的办法,在上面添加了很多美丽的图案。

第一部作品【金刚经】还采用了将一张纸叠起来的方法,更好的去贴合实际使用,避免印刷过程中因纸张过薄被破坏。

成品的经书一共217叶,使用了32种不同的篆体,全部展开后总长共8米,画作上的人物姿态十分飘逸,制作时间长达两年半,完工于2010年。

张晓栋并没有闲下来,他将目光放在了经典名著【红楼梦】上面,通过经折装和龙鳞装结合的方式,张晓东将其命名为 「经龙装」 ,将曹雪芹的著作,孙温的对红楼梦的绘画,都放在书上。

然而,在费尽千辛万苦制作完成后,将【红楼梦】展开之后,纸张因为经受不住重量,突然断开了。

事实上在制作过程中,便曾经出现过因为太重,难以将书抱起来的方式,为增加书籍坚固程度,开始采用 缝线 加固的方式。

在2015年,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有一个周年纪念特别展,张晓栋和他的团队经过紧赶慢赶,终于将 【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 做完,参加了这次展览会。

当这幅作品出现在展会上的时候,有人看到后深感震撼,评价张晓栋这不是在做书,是在创造历史,将来要被载入史册。

对于书籍的追求,张晓栋并没有停止,他又在「龙鳞装」的基础上,开发了 蝴蝶装 游龙戏凤、千叶 等装帧方式。

多年对书籍的孜孜追求,让他获得了30多项发明专利,并被评为 「龙鳞装传统装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的书籍为人们带去和传递知识,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仍然难以离开, 而张晓栋的龙鳞装书籍,更多的是带来艺术性的观赏。

这种使用的现代印刷科技,加上传统的装帧的技艺,完全组合为一种全新的作品,让读者可以从各个方面切身感受作品,仿佛跨越了空间和时间。

信息来源:

1.【人物·故事】:【20220929「复活」龙鳞装·张晓栋】2022年9月29日

2.北京日报:【经龙装【红楼梦】亮相懋隆艺术节】2018年10月25日

3.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龙鳞装传统装帧技艺】2023年7月12日

4.广东共青团:【他花13年掌握的中国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2022年4月11日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 」,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