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地主富农的后代真的都还是富人吗?「基因」「家风」说法可靠吗?

2024-03-23三农

有人在网上宣扬,改革开放后,地主富农的后代都又成了富人。紧接着,有人评论说,是人家的基因好。还有人评论说,是人家的家风传承好。

无论是「基因说」,还是「家风说」,都是建立在「地主富农的后代都还是富人」这个命题真实基础上的。如果命题本身就不靠谱,或者说就是一个伪命题呢?后年的观点都就失去了依托了。

我好长时间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手头没有具体资料,对此没法肯定或者否定。

前不久,遇到我们村的一位老乡,名叫路金升,比我大几岁。文革前老初中毕业生,当过兵。爱学习,很有人文素养。在村里担任村干部好多年,算是村里很有见识的一位老人。

我们聊天时,说到这个话题。他明确地表示,不一定。

接下来,他结合我们村里富裕家族的后代发展情况,和邻村大地主的后代发展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很受启发。

我们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穷山村。村里街道一里多长。村里没有地主,只有两户富农。不过,从村里的房子来看,古时候,应该有三个富裕人家。人们对这些富裕人家的认定,不是依据土改时划定的成分,而是依据祖上留下的大房子。

我们村从东到西,有高门楼大房子的三家,在土改时都不是地主了。但是,这几家的高门楼大房子,还是在宣告着,这几家祖上是十分殷实富裕的家庭。这些大房子都是相同的气势,相同的格局。临街的大门口,都有一个月台。这些大房子都是两进大宅院,上房都是楼房。房子都是砖木结构,根本没有用石头。

我们那个地方,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普通人家盖房子,都是石头墙。只有门口和窗口,才用很少的砖。人家盖房子全部用砖垒墙,说明家里应该是很富裕的。

这三个富裕人家的家族发展历史没有资料,没法考究。但是,从土改时没有被划定为地主富农成分来看,说明土改时,家道已经衰落了。这几个高门楼大房子家庭的后代,我们都了解,好像没有发展非常好的。也都是普普通通地劳动者而已。

这个例子说明,这些富裕户,只是祖上曾经发达过,但是,并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基因,好的家风,从而让整个家族成员再次成为富人。

我们的邻村倒是有两家有名的地主。

一个是我们村东边相距十里有个穆庙村,那是一个大集镇。村西头有家大地主,姓柳。这家人留下的大宅子,解放后成为穆庙人民公社办公的地方。人家的高门楼大房子,是三进院落的,每一进院子,都分东西两个院。房子很多,整个公社机关都在里面办公,挺宽绰的。

这家人的后代没听说有大富豪的。但是,其后代有很多是在体制内工作的。这个家族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进入体制内呢?因为,这家人有一个后代在解放前读高中的时候,参加了共产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解放后在西安工作。正师级干部。他的亲属,他的孩子,都受他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进入体制内。

这个家族,在改革开放后,尽管没有富豪,但是也都还发展不错。毕竟家族成员所接触的人物,都是有一定素质的。不过,正师级可能是这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顶峰了吧。

另一个是我们村西边相距十里有个丰庆村,也是大集镇。这个村里也有一家大地主,姓刘。穆庙的地主姓柳,柳树的柳;丰庆村的地主也姓刘,按繁写体说,就是卯金刀刘。这家人的房子怎么样,我没有看到,应该也是气势恢宏的。这家人的后代中,还有我的学生,后来当兵了,好像是团级干部。这家人的后代好像也没有富豪,当教师的倒是有几个。

按照我老乡路金升的说法,就是这些家族的发展,不是基因,也不是家风,而是得益于教育。

就穆庙村的柳姓地主家来说,他们家族现在的发展,得益于当年柳家有个叫柳子俊的老先生,非常重视孩子的们教育,他家自己就开有私塾。后来新学出现,因为他家有经济能力,后代孩子大都上学。其中有一个叫柳四海的,还考到一所省里高中读书,在那里接受了地下党的启蒙,投身革命,后来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军官。从而带动这个家族的人好多都进入了体制内发展。

而丰庆村的刘家,也是因为经济能力强,能供后代孩子读书。不过,他家的孩子读书效果大都不太好。到了快解放的时候,他们家有一个叫刘玉琨的,考到了市里的师范学校,解放后成了教师。于是,他家的后代近朱者赤,都愿意学习。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叫刘强华的孩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参军后考上军校,现在是团级干部。

我们村倒是有几家富农成分的。我的亲戚中也有富农成分的。这些家庭的后代,也和其他老百姓一样,发展也都很平平。没有什么突出富裕的。

再说,现在那些有名的大企业家,马云、马化腾、俞敏洪、雷军、刘强东、李彦宏等人,有谁是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后代呢?我没有资料,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不好轻易盲目下结论。

通过和我老乡的交流沟通,我基本上是不赞成「地主富农的后代如今都还是富人」说法的。我认为,改革开放之后,地主富农的后代不再受政治歧视,生存环境宽松了,肯定有发展很好的,少数人成为富人也是可能的,绝大多数应该是和其他普通百姓的后代都一样,都是日子越过越好而已。

不过,教育真的很重要。当年那些有见识的地主富农,利用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多上点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扩展胸怀,对以后的发展的确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