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浙江男子白天卖鱼亏本,晚上卖鱼赚上亿,网友:他给鱼「镀金」了

2024-10-04三农

文 | 小丫

编辑 | 小丫

浙江小伙白天卖鱼赔本 晚上却靠它赚上亿 网友:这是「点石成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找到财富的密码, 实现人生的逆袭 ,浙江台州的余淳,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他养殖的黄鱼 ,白天平平无奇, 到了夜晚却身价倍增 ,甚至一晚上就能卖出百万天价,他也因此被称为「点石成金」的养鱼奇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 彼时 ,在台州一处静谧的鱼塘边,每当夜幕降临,都会响起一阵阵清脆的敲击声,这声音并非来自传统的捕鱼作业,而是余淳独创的「深夜捕鱼」方式,他所捕捞的,是一种名为黄鱼的珍贵鱼种,这种鱼白天通体雪白,毫不起眼,但到了夜晚,却会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 身价也随之暴涨数十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 黄鱼的皮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色素细胞 ,遇光会变白,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下才会呈现出耀眼的金黄色, 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性 ,余淳将捕鱼时间选在了夜晚,并利用敲击声将黄鱼聚集在一起, 方便快速捕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黄鱼的金黄色泽 ,余淳对捕捞和保鲜环节的要求近乎苛刻,捕捞上来的黄鱼,必须立即放入黑色的塑料袋中, 并用棉被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防止任何光线照射,为了保证鱼肉的新鲜度, 还要在冰桶中放入大量的冰块 ,为黄鱼打造一个低温、避光的「移动豪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余淳的「深夜捕鱼」策略 看似简单 ,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智慧,他巧妙地利用了黄鱼的生物特性,将时间差转化为价格差,成功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水产市场中赢得了主动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 余淳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自己的「黄金鱼塘」 实现财富积累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回到1998年 彼时 ,余淳还是一名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普通职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了一道家乡特色的家烧黄鱼,这道菜不仅勾起了他儿时的味蕾记忆, 更点燃了他心中的创业梦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 余淳发现 ,野生黄鱼资源日益枯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人工养殖黄鱼却尚未得到普及,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鱼养殖并非易事 ,这种鱼对水质、温度等环境因素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生病死亡, 而且深海养殖还要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风险极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困难重重 ,但余淳并没有被吓倒,他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 投入到黄鱼养殖事业中 ,2001年,他从挪威引进了15万枚优质黄鱼苗, 在远离陆地50多公里的深海海域 ,搭建起自己的第一个「海上牧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海养殖, 环境恶劣 ,成本高昂,余淳的第一批黄鱼苗损失惨重, 但他并没有气馁 ,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养殖技术, 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深海养殖黄鱼的模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由于黄鱼对低温环境耐受性差 ,传统的养殖模式只能在每年温暖的季节进行, 导致黄鱼生长周期长 个头偏小 ,市场竞争力不足

为了突破瓶颈 余淳大胆提出了「接力养殖」的设想 ,他计划将黄鱼苗先放在浙江沿海养殖,等到冬季水温降低时,再将它们运往水温较高的福建海域继续养殖,等到来年天气回暖后再运回浙江, 以此实现黄鱼的跨区域、不间断生长

这一想法在当时可谓是闻所未闻 许多人都质疑其可行性 ,认为运输成本过高, 而且长途运输过程中鱼苗的成活率难以保证

但余淳坚信, 只有敢于打破常规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顶住压力, 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在2017年冬天,成功将250万尾黄鱼苗从浙江运往福建, 实现了「接力养殖」的突破

事实证明 余淳的冒险是值得的 ,经过「接力养殖」的黄鱼,不仅个头更大,肉质也更加鲜美,市场售价远高于普通黄鱼, 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如今 余淳的黄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他的「黄金鱼塘」遍布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 他的优质黄鱼也走上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到坐拥亿万财富的「养鱼大王」 ,余淳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 都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余淳的故事 ,是改革开放浪潮下无数创业者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谱写着奋斗的篇章 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着力量

你如何看待余淳的「深夜捕鱼」经?你认为他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