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开始到2039年,用15年的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男职工63周岁,女职工58周岁、55周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具体来说,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1个月。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1个月。
同时逐步提高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即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我国在官方层面首次提出延迟退休,是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时的表述是「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其间多次提及,2024年终于落地。
我国推出延迟退休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缺口压力。 尤其是近几年,养老金缺口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到2035年,我国的养老金将耗尽累计结余。
养老金的缺口来自国家层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我国的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具体国情确定的。而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当时的40多岁,提高到目前的78.6岁,并且整体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23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逼近3亿。而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总人口也就5.5亿左右。如此巨大变化,造成的养老金缺口是全面性的。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养老金缺口还会扩大。
要弥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无外乎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提高缴费率,但目前我国的缴费率已经很高了,再一直提高下去,将会显著增加打工人的压力,甚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企业就业人员 2023 年全年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已经接近 49 小时了。放眼全球,能比中国打工人更勤奋的地方,已经没有几个了。中国打工人工作1年,约等于欧美人工作1.25年,还有调休,还做不到普及年假。不能再给这样的打工人加压了……
开源的办法,还有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但在房地产熄火、财政收入面临困难的当下,也不现实。至于将国企股份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已经做过了。
而且养老金制度还有不足,还要调节城乡体制内外的不平衡,推进农村养老改革……
这意味着更大的资金缺口。
在这种背景下,延迟退休是必然选择。延迟退休既是开源,又是节流。
从个人角度来说,延迟退休意味着交的更多,领的更少,从养老金体系来看,意味着收入更多,支出更少,将有效地缓解资金的缺口压力。
但下定延迟退休的决心也很难,因为这可能会冲击就业市场,还可能遭遇舆论反弹。
如果老人占据工作岗位,意味着年轻人找工作的难度将会提高。
不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表示,由于目前的政策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总的来看,对青年就业的影响是平缓的。人社部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代表顶层在权衡轻重缓急之后,最终下定决心。
至于舆论场,没有出现太大的浪花。毕竟已经铺垫了11年,形成了一定共识。大家都明白,有养老保险,总比整个盘子垮掉要好。
但是,延迟退休也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均寿命继续大幅度增加,养老金缺口压力再次到达临界点,再次实行新的延迟退休也有一定可能。
换言之,这届打工人63岁不一定能够顺利退休。
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需要提高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程度。 这是大工程,需要大决心,大力度,才能扭转人口变化的势头。
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欧美对中国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封锁,出口高附加值等商品,提高中国制造的利润率,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获取的利益大幅度提升。
但这条路具有不确定性。
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占全球比重的约30%,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而且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越来越高,已经达到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产品的价值进一步扩张上升,会加剧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摩擦,引发更激烈的贸易战,甚至是地缘冲突。
时间站在中国一边,但现在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货币还不够强,火力还不太足,航母还不够多。
与短期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动荡相比,与近期经济下行的压力相比,延迟退休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其实是一个远期问题。不用考虑是不是断缴,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的21世纪,有养老金,就比没有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