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醒醒吧:矮秆小麦难高产,大穗小麦高产难,矮秆大穗进「泥潭」

2024-06-06三农

一些人,喜欢矮秆小麦品种。

也有一些人,喜欢大穗小麦品种。

更甚至一小部分人,迷信矮秆大穗小麦品种。

实际上,都和 #农业真科技# 背道而驰,甚至「南辕北辙」。

咱们用「论据」讲话,但愿一些科技素质较高的人能弄懂了,后半辈子几十年,不再被别人忽悠住。

虽然一些人喜欢小麦的矮秆品种,企图依赖【矮秆抗倒】。

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一利,必有一弊。

矮秆小麦品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物量】的问题,其次是【根系问题】,再次就是【抗病】问题。

你想啊:如果对肥水的吸收利用率高,至于秸秆矮吗?

再就是【植物细胞壁】「厚」或「薄」的问题——「细胞壁厚」必然抗病,但是,「细胞壁」厚了之后,株高势必不会太矮(至少是中等株高)。这个可见河南农业大学周子健老师的研究。

另外,河北省农科院杨利华研究员指出:矮秆小麦品种,容易早衰。附视频。

再就是某位女种子经销商也谈了自己的经验,附视频:

以上3位的观点,值得大家思考几分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本事。

其实呢,但凡具备一定科技素养的「三农人士」都知道:1斤秸秆「产不出来」1斤籽粒,就像1斤小麦粒「产不出来」1斤面粉的道理一样。

当然,这个只是特指95%以上的「大概率事件」:如果出现一个成穗率非常高(极高),而且审定的千粒重比较高,审定的容重比较高,同时抗病鉴定【高感病】很少,也有5%的概率的成功概率的。

同时,我国专业研究小麦的科学期刊【麦类作物学报】指出:矮秆品种不抗倒,也比比皆是——主要是或多或少在3个方面存在缺陷:根系不发达,秸秆弹性不好,根茎腐烂病害严重,由此引发倒伏或茎秆折断。

另外,河南科技学院乔红老师的3个小麦品种对比,株高降低6—10厘米,每亩减产150斤以上,就「图一个矮秆」,值得吗?!

大穗小麦乍一看上去,很唬人,但是,最直接的问题是【亩成穗低】和【籽粒小(千粒重低)】。

如果再叠加不抗病(审定的「高感病多」)、晚熟(不抗旱且不抗干热风,灌浆不好),基本就「废掉」了。

论据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志敏老师,见下图:

大穗麦小麦【必不可少】的一条:大穗必须大籽粒,如果审定的千粒重较高、籽粒大,是可以避免了不抗旱、不抗干热风的问题的。不然,如某种业公司购买的一个小麦品种,千粒重大降10克,直接亏损几十万元。

再就是大穗麦品种的抗病问题,如果因为根茎腐烂而「枯白穗」严重,至少一亩减产200斤。见去年某些读者种植某个「吹牛很厉害」的大穗品种,亩产仅仅400公斤至453公斤。

大穗型小麦品种,在积温比较高的河南省还是可以的,但必须【大穗+大籽粒+中等株高+审定的「高感病」少】才行。至于河北省和山东省,因为积温和土质问题,是不适合大穗型小麦品种的。如杨利华研究员的提醒:

当然,大穗麦品种也有0.001%的分蘖成穗率极高的品种,可以亩播量3—5公斤,当前 @北方农村网 科技顾问团负责免费赠送给一部分科技素质较高的农户对比验证。

下图,来自某种业公司老总的感言。

实际上,矮秆+大穗,就是一个【魔鬼组合】,谁吹嘘「矮秆大穗」小麦品种,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因为,矮秆了,需要极高的亩成穗,这是「底线」(矮秆的单穗籽粒重轻);而大穗麦品种的的「底线」是大籽粒(审定的千粒重高)——大穗麦的亩成穗偏低,需要中等秸秆「载动」大籽粒获得较高的单穗籽粒重(以审定的单穗籽粒重1.8克以上为好,穗粒数40粒×千粒重45克以上)。

可是,矮秆+大穗,结局是:亩成穗低、籽粒小、千粒重低、容重低、不抗旱、不抗干热风、不抗病(审定的「高感病」很多),一「坑」又一「坑」,简直就是「泥潭」,少减产些就不错了,又哪里来的高产呢?!

总结:亩成穗多+千粒重高,才是小麦品种高产稳产的「正道」;而且,每一年都要比地邻一亩增产200斤才是小麦品种的「王道」

小麦高产的第一要素是【亩成穗】;第二要素是【千粒重(籽粒大,容重高)】,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讨论穗子大小才有意义。

比如:「济麦22」全国种植面积第一位,至今保持了12年了,唯有在「济麦22」类型的基础上改进的品种,如提升抗病能力,提升千粒重,增加穗子等等,才是「利国利民」的真正好品种。

而且,任何类型的小麦品种,都不能离开【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提升肥水利用率和提升多方面抗性,利于种植户比地邻每一年每亩增产200斤(且不说节水节肥的获得,至少在同样的肥水条件下可以获得吧?!),这才是小麦品种的【王道】。 #农业真科技# #小麦真科技#

某些「无良企业」用【晚熟、小籽粒、不抗病】的所谓「矮秆大穗」小麦品种依赖炒作高产纪录忽悠,却不能让种植户比地邻一亩增产200斤,就是彻头彻尾的「损人利己」,也将很快出现「害人害己」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