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当「溜达鸡」遇上AI,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24-03-15三农

山顶上的智慧农场

徐其勇在贵州赤水天台山山顶建了座养殖场,里面养了一万来只赤水乌骨鸡。

和很多地方的「溜达鸡」一样,这些乌骨鸡都是散养在山间,吃山里的虫与草,喝林间的清泉水,主打一个生态有机。

和大多数地方不同的是,徐其勇的鸡舍附近,安了监控摄像头。这摄像头不是纯监控,而是嵌入了计算机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具体来说,就是鸡棚里出了事它能警报,鸡排泄的便便有异样它也能够发现,甚至还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023年,徐其勇和深圳大学合作,引进了中国首个乌骨鸡AI林下养殖系统。凭借这套系统,他的鸡场管理变得便捷高效。

如今,乌骨鸡养殖已经成当地特色产业。天台山村所在的天台镇,每年出栏50万只乌骨鸡,产值1亿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1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18000多元。

拿出「摇钱树」 孕育万千羽

天台山人开始规模化养殖乌骨鸡,还要从当地育种场已故的老场长司宗贵说起。

20世纪90年代,由于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大山深处的天台山村,还是一副贫穷落后的样貌。为了改善生活,司宗贵决定尝试乌骨鸡规模化养殖。可那时人们都是零星养个几只、十几只,规模不大,鸡的种苗也不纯。为了给大家蹚出一条发展路,司宗贵走进深山,一户户寻找原种乌骨鸡。

然而即便找到了原种鸡,也很难带回来。当地有个说法,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用钱。那时候大家养的鸡,相当于一家子的「摇钱树」,平常日常生活所需的花销,几乎是靠这么几只鸡下蛋换来的。向人家讨「摇钱树」,对方怎么可能答应。

但司宗贵没放弃,一次一次登门。聊得多了人们就渐渐明白这是件好事儿,于是纷纷拿出贴补家用的下蛋鸡。那一年,司宗贵收集到400多只纯种鸡苗,育种试验也获得了成功。

育种成功后,司宗贵又把育出的鸡苗回馈当年帮助过自己的乡亲。村里400多户人家,有100多户养起了乌骨鸡。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一羽育出万千羽,就这样,纯种赤水乌骨鸡在天台山上茁壮成群。

古老山乡插上科技翅膀

这些年,随着公路的修通,很多创业者来到了天台山村,徐其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赤水乌骨鸡的原产地,天台山十分适合发展乌骨鸡林下散养模式,但要把荒山改造成养殖场却不容易。徐其勇刚来那会儿,水电网都不通,还到处是蚊子、毒蛇和野狗,特别令人恼火。

山里的艰苦环境让外来的创业者有些不适应,就在这时,村民们送来了一篓篓蔬菜,他们用朴实和热情留住了这些外来的创业者。

随着徐其勇的林下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他开始把自己累积的养殖技术分享给村民。为了当年那一篓蔬菜的情义,徐其勇打算在全村推广乌骨鸡AI林下养殖技术,帮助村民解决传统养殖中面临的问题。

不久的将来,山里人家的生活,将会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迈向新阶段。从家家户户门前的庭院经济,到规模化、科技化的林下养殖模式,如今,赤水市已经有3万多农户依靠乌骨鸡改变了生活。插上科技翅膀的古老山乡,正在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CCTV4

编辑:杨利娅

责编: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