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百姓故事 | 两代烟农的「烟叶情」

2024-01-10三农

深冬时节,对于忙碌了一年的烟农来说,正是可以歇口气的时候。但对于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烟农王子浩来说,还得忙上一阵儿。

盘算着利用短暂空闲,他要和李口烟站站长张新帅,还有一对一指导他种烟的烟技员谢显峰「切磋切磋」。

1月3日下午,笔者来到王子浩家,其妻赵延培说:「晌午饭吃罢,碗一丢,就去烟站了,恁去那儿找他,准在。」

果不其然,来到李口烟站,王子浩和张新帅、谢显峰正聊得热闹。

「光蛮干不行,还得分析、复盘、总结。要想当好新时代烟农,要常琢磨技术。」王子浩坦言,他把张新帅和谢显峰当成了「智囊团」。

说是「智囊团」,并不夸张,确实是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王子浩从种烟「小白」成为烟叶种植的一把好手。

父亲劝他返乡种烟

王子浩今年35岁,10年前中专毕业到郑州富士康打工。虽是打工,但王子浩也「打」出了名堂,连续3年被富士康评为优秀员工,富士康还出资让他报名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函授大专班并取得大专文凭。「当上领班后,手底下管理着100多人。」提到在富士康工作的时光,王子浩至今都很自豪。

「我们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父亲劝我回来,还说现在回乡种烟不比在城里打工挣得少。」王子浩说。

王子浩的父亲王占民今年58岁,种了30多年烟,因此劝儿子回来种烟,他是有底气的。

郏县是河南省烟叶种植核心县、浓香型烤烟核心区,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万亩(1亩≈666.67平方米)以上,而李口镇是该县烟叶种植大镇。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李口镇政府积极探索烟叶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支持等措施,引导群众种植烟叶,以烟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他劝父亲学习技术

2018年,也就是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年,王子浩返乡创业当起了烟农。

起初,跟着父亲种,在父亲承包的20亩烟地里摸爬滚打。「从记事儿起,我就跟着父亲到烟地里掐烟,二三十年过去了,再跟着父亲到烟地,心里很不是味儿。30多岁的人了,还跟在父亲屁股后头,让他操心。」王子浩说。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多学技术,干出一番天地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特点。相比父辈传统的种烟方式,王子浩更注重利用科学技术。

王子浩(左)在烟地里向市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请教烟叶种植技术(资料图片)。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供图

「以前,我父亲他们炕烟,都是用烧煤的烤房,吃苦受累,还不环保。如今,我们用上了电烤房,湿度、温度甚至烤房内烟叶的变化情况,我手机上一点,实时都能看到。」说着,王子浩演示起了手机上安装的「智能烘烤科学家」App。

「种了一辈子烟,攒了半辈子的经验,没想到被一个手机软件全都‘学’走了,不但省时省力省钱,而且烤出来的烟色泽金黄,油分还足,轻轻松松都能卖个好价钱。」王占民说。

靠着爱学习、爱钻研,5年间,王子浩也成了烟叶种植的一把好手,不仅自己种植烟叶,还加入了李口镇烟叶种植合作社。今年,他除了烘烤自己家的20亩烟叶外,还在合作社的安排下,为其他烟农烘烤了20多炕烤烟,光是这一项就增收15000多元。

「跟烟叶有关的活儿,他都会干。像这样的新烟农肯学肯干,我们也心甘情愿多教多帮。」这话,张新帅是发自内心的。

自己致富也带动就业

种烟给李口镇烟农带来的实惠是实打实的。拿王子浩为例,去年种植了20亩烟,净赚六七万元;管理育苗大棚期间的3个月,收入1万多元;烘烤期间,炕烟又赚了1万多元。一年下来,仅靠烟叶种植、加工,他就收入9万多元。

「赚钱是一方面,关键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王子浩说,「为了轮作倒茬,我今年还流转了20亩地种红薯。这样烟薯轮作对烟叶生长有好处,还能增加收入。」

「有技术、有信心、有干劲儿,俺明年还会继续种。」王子浩很欣慰,现在回头看,放弃打工回家种地的选择没错。

最让王子浩欣慰的是,过去在富士康给别人打工,是人家给他发工资。「我们优先使用村里的困难户或是家有病人出不了远门打工的,帮助这些人就业。现在,我和俺爸长期工、短期工用了20多个,是我给他们发工资。」王子浩说,烟农也得有社会责任感。

儿子有儿子的欣慰,父亲也有父亲的骄傲。「现在村里的人提起俺,都喊俺‘子浩他爸’。儿子种烟有技术,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好啊!」王占民说,「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振兴的好时代。」

(本报记者 毛玺玺 通讯员 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