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市农科院4个新品水稻找到「新东家」

2024-01-30三农

1月29日,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举行。市农科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雄益农」)达成合作,市农科院主导育成的四个水稻新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给楚雄益农进行开发经营。

据介绍,此次市农科院主导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为昆粳7号、昆粳11号、昆粳13号和昆粳14号。

昆粳7号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2016年生产试验,多点试验平均亩产592.5千克,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550—1850米的稻区种植。

昆粳11号是经过多年多代选育的紫糯新品种。2019年、2020年两年平均亩产556.6千克,适宜云南省海拔1450—1800米稻作区作特殊稻(糯稻)种植。

昆粳13号是经过多年多代选育的红糯新品种。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4千克,适宜云南省海拔1450—1800米稻作区作特殊稻(糯稻)种植。

昆粳14号经过多年多代选而成。2019—2020年两年平均亩产753.5千克,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850—2000米粳稻区域种植。

楚雄益农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将根据四个品种的特性进行针对性开发。以11号、13号糯米为例,将围绕小众且有特色方面进行开发,满足消费者对小众食品的需求;14号是适合高寒山区种植的品种,这样的高寒资源在全省稀有。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公司将向市场进行推广,力争3年内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5年内种植面积达500万亩。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昆明市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成果转化率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过程,市农业农村局加强科技创新,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不断增强对科技人才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

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昆明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将继续在转化过程中帮助双方进行合作对接,对成果价值进行挖掘,做好项目转移转化服务工作,探索出一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孙文洁 文/图

编辑:张丽青

审核:王海涛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