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中赞友谊农场为6750亩大豆播撒「及时雨」

2024-03-16三农

3月,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西20公里的中赞友谊农场蓝天澄碧,纤云不染,微风习习下,6750亩大豆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粒粒收获的希望正在长成。面对当地极端干旱炎热少雨天气,作为农垦在赞比亚的农业合作项目,中赞友谊农场想方设法保障大豆用水需求,采用钻深水井、使用自走式灌溉系统等方式有效缓解了旱情,为6750亩大豆播撒了「及时雨」。

赞比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雨季、冷季、热季三个季节,雨季通常从11月中旬持续到次年4月,适宜自然浇灌大豆等农作物。然而2023年12月大豆播种期就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上旬35度以上超过一周,且降水较往年延迟,全年降水量仅400毫米,较正常年份少了300毫米。2024年再遇极端干旱炎热少雨天气,2月份仅下了两场雨。2月29日,赞比亚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宣布,该国正在经历的干旱为「国家灾难与紧急情况」,这对该国农业、水资源和能源供应等造成严重影响。

此时,正是中赞友谊农场大豆结荚鼓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和需水量均达到高峰。尽管极端天气导致水资源匮乏,被当地誉为「中国神农」的中赞友谊农场,想方设法保障大豆用水需求。「干旱情况下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我们新钻了6口深水井,在8台圆形自走式灌溉系统的加持下,水雾均匀喷洒,及时给大豆输上了‘救命水’。」友谊农场场长洪大松说。

友谊农场总面积10005亩,目前可种植面积6750亩,其中喷灌覆盖面积达6300亩。洪大松介绍,新开发的450亩边角旱地,主要通过人工搬管子,以轻灌、勤灌方式有效缓解了旱情。

「绿缎」铺染的沃野里,圆形喷灌机走过后,4台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便紧跟其后,对大豆喷施茎叶除草剂,30米外,两名当地技术员一丝不苟地查看喷药情况。「前期的降水、高温导致恶性杂草生长迅速,杂草不仅会与大豆争夺养分和水分,还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采收效率。眼下已经进入田间除草的关键阶段,我们主要采用植保机,根据地块草量做不同剂量配比,通过打封闭和茎叶化除方式进行控制。离收获还有1个多月,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掉以轻心。」友谊农场副场长张长忠说道。

「农场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运营管理成为赞比亚农业现代化的标杆,更以其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对职工的培训与关爱,赢得了赞比亚民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当地工头亚历克斯说道。正在田里拔草的秋玛是农场的「老司机」,有着30多年农场工龄,由于边角地农机进不去,秋玛便带着夫人加入人工拔草队伍,一天下来,人均能挣40克瓦查。秋玛说,自己来农场上班,已经得到了一定补助,现在夫人也来干活,就业问题解决了,家里条件更好了。张长忠介绍,自己来农场15年,当地工友的工资随着农场效益节节攀升,至目前足足翻了4倍。

作为农垦在赞比亚的农业合作项目,中赞友谊农场自1990年由中国农垦集团与江苏农垦新洋农场共同投资约200万元成立以来,已经坚守在非洲大地33载,展现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坚定步伐和深厚实力,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本地临工300多名、资产总额达千万美元的现代化农场。种植的小麦年产量稳定在2000吨左右,大豆产量也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达到800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不仅见证了中国和赞比亚的深厚友谊,也展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和活力。

作者:邱玲娜 张伟生

来源:江苏农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