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为什么不建议退休回农村养老?这「5点」很现实,你会如何选择?

2024-03-14三农

199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成为热门养老场所。

农村空气清新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一批批城市老人定居养老。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的,随着农村养老人口越来越多, 农村养老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很多人甚至不建议老人去农村养老。

和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这「五点」原因很现实。

一、医疗设施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医疗和娱乐设施也逐渐完善。

但我国农村发展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连带着医疗资源也分布不均。

总体来看,一线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要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东部的相关资源要好于西部。

经济水平越高的地方医疗水平更好,这样的差异导致东西部和各省间的医疗出现差距,农村与城市的医疗水平也随之拉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人的各项器官衰竭,身体时不时会出现头疼发热的小毛病, 需要经常往医院跑。

很多老人还有定期体检的需求,但农村的医疗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应对感冒发烧绰绰有余,对一些重大疾病则束手无策。

医疗设备的差异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身体上的疾病, 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

农村因为地处偏远,医院的管理没那么严格。

一旦医院违规操作,以及遇到黑心诊所,老人会得不偿失。

医生的资质和水平也比不上城市。

医院即便检查出老人身上的隐患也无力医治,最后还是要去大城市治疗。

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和晕车等问题不方便舟车劳顿,农村的道路大多比较颠簸,老人往返城乡十分遭罪。

农村修建公路的成本更高,很多地方还是泥泞的道路, 老人在雨雪天气很容易摔倒并导致骨折。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 但老人的儿女因为工作无法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 父母身体出问题后可能无法及时赶回去。

二、生活设施

农村基本依山傍水而建,农民被大片农田切割后住得比较分散,所以我国农村,特别是南方,在冬天没有集中供暖和天然气。

农村四通八达的地势无法抵挡冷空气,出现屋里屋外一样冷的情况,老人稍有不慎就会着凉感冒。

老人的免疫力和自愈力都比较差,感冒发烧后很难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病痛折磨着老人的身体,也让儿女十分忧心。

农村在遭遇雨雪天气时,电线电缆可能会被积雪压断。

地处偏远使得维修人员无法迅速检查修补,容易导致断水断电断网,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

我国农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和养的鸡鸭鱼肉可以满足老人在吃这方面的需求。

除此以外,老人还有其他娱乐和购物需求。

农村的商场距离远且物品的种类较少, 老人腿脚不便再加上农村交通工具有限, 很难获得充分的物质体验。

三、社交氛围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社交能够增加人的寿命,也就是说交朋友也许比保健品和运动更能延长人的生命。

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真正长寿的人也许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没有千亿钞票,甚至喜欢抽烟喝酒,最后却成为百岁老人。

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无一例外都会提到保持身心愉悦就能长寿,社交就是愉悦的来源之一。

前提是这段社交是积极向上的,而非自我内耗和沮丧的, 朋友间的自我内耗反而容易产生郁结情绪。

老人在养老过程势必会结交新朋友, 同圈层的新朋友不仅可以丰富老人的生活,还能让老人一扫衰老的阴霾

然而现在的农村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聚居地,年轻人外出打工带走了农村的活力。

老人在农村无事可做时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孤独冷漠的生活往往会缩短寿命。

这也是城里很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的原因, 老年人要时常和年轻人待在一起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和心态。

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大型养老院, 老人长时间被里面死气沉沉的氛围侵染,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多的是时间。

但如何高效且愉悦的利用时间,而不是静静等待时间流逝,等着死亡来临。

年轻的生命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让老人重燃生活的热情, 它会彻底改变老人的生活,但这种热情恰恰是农村所缺少的。

四、文化冲突

城市和农村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开放性, 它决定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

农村相比于城市会比较封闭保守,因为人员基本是向外流动,农村的老人很难接触新鲜事物。

新鲜事物要被老人接受也需要一位「引路人」,否则很容易触发老人对农村传统的保护机制。

因此农村的老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物质上会落后于时代。

城市则开放包容得多,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老人能够吸收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努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去农村养老的老人一时半会很难接受环境的突然变化,思想观念的冲突很容易引发矛盾,导致邻里关系恶化。

鉴于农村的封闭性比较强,城里来的老人未必会被农村人真正接受。

村里的行事作风、各种传统观念和生活作息也不一定能被理解。

五、经济来源

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强,未来的退休年龄会延长至六十多岁。

老人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们去做剧烈劳动。

很多老人退休后会选择重新上岗,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赚生活费减轻子女负担。

工作也是老人保持活力的方式之一。

尽管老人能做的工作有限,但工作依然能为老人带来一种「被需要感」, 这种被需要可以让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老人面对工作时也会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心理状态可以影响身体健康,从而让老人更长寿。

单单就工作机会这一点来说农村就不具优势。

农村基本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耕生活为主,产业和工业不发达,能提供给老人的工作岗位少之又少。

农村很多老人的经济来源也相对单一,通过捡废品和卖自家种的菜获得收入。

很多老人基本要早出晚归才能赚取微薄的生活费,而且这两种方式相对比较辛苦,报酬也不多。

所以农村很多老人的养老都成问题,更别提让城里人进农村养老了。

相比较之下,城市的机会更多更灵活,岗位能更好的满足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六、如何选择养老场所?

很多老人去农村养老无非是图农村环境好,空气清新。

但这几年城市逐渐将重工业搬迁到郊区和农村边缘, 农村的污染加重了,城市绿化反而做的越来越好了。

老人在选择养老场所时可以参考借鉴城市的绿化条件, 综合分析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老人养老不仅要看当地的基础设施,还要看整体环境和小区的氛围。

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交通状况、娱乐设施和购物商城等等,它们在就医、出行方面极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效率。

环境和整体氛围包括污染情况和邻里关系, 省心的朋友以及良好的社交氛围可以让老人保持好心态。

同时老人可以选择年轻人多的小区养老。

年轻人身上洋溢的青春气息可以感染老人,让老人试着接受新鲜事物。

老人闲来无事时可以找一份要求不高较为轻松的工作, 或者报名老年大学,保持大脑活跃可以预防脑部疾病。

养老中环境固然重要,但老人自身的生活习惯也和寿命息息相关。

老人可以在日出前和傍晚做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瑜伽等。

运动可以活络筋骨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老人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习惯, 定时去医院体检来监测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中的隐患。

结语

农村养老这样的做法以前在国外更为流行,中国很多老人也学着搬到农村生活,这样做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国内国外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农村的发展大落后于城市, 在医疗交通等领域都存在短板,恰恰是这些现实因素限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农村要成为养老圣地就需要做好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未来养老领域将会是一块蛋糕。

农村在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抓住机遇发展养老产业,增加当地收入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