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小麦收割当青储,一亩涨到2100元农民排队卖!为啥专家不建议?

2024-01-25三农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

小麦还没成熟, 田里就有收割机轰鸣,将绿油油的麦子全部割下来打包带走。

这不是纯纯浪费粮食吗?好好的小麦不等它成熟了之后再收割, 反而趁着还没有成熟就给卖了?

这样的做法,也是引起了众人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用本该当粮食的小麦去生产饲料,一是 浪费 ,二是可能 会造成粮食的供应不足

青储是什么?

通俗来讲, 青储就是将鲜棵植物频中压实封闭起来, 这样就能够使得贮存的青饲料、与外部的空气隔绝开来,进而造成内部缺氧的环境。

这样一来, 在青储饲料当中就会产生一种有机酸, 当饲料中的酸度达到4.2的时候,大部分的细菌都会停止繁衍,饲料也会进入到稳定储藏的阶段。

用这样的方法, 能够保证饲料的营养价值, 减少了常规饲料因为风干、晒干所造成的营养损失。

具体的做法,需要经历 清理青储窖,调节水分含量,装填压实,密封等 七个步骤。

在清理青储窖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将地面和墙面上的尘土扫干净 ,还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 这样才能够达到去除杂菌的作用,更好的保证青储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品质。

在收割青储原料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时机,选择蛋白质含量少、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并且含糖量不低于1-1.5% 的青饲料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调节青饲料中的水分含量。这一过程主要是 为乳酸菌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水分太低的时候,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水分过高的话,则会造成饲料中营养的大量流失。

第四个步骤就是铡断,主要是粉碎机或者是铡刀切断, 切断的植物组织能够渗出大量的汁液, 这样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加速青储的过程。

第五步就是装填、压实。青储需要随收随运,不能够在外面晾晒的时间过久。等到切完之后,就将原料逐层的装入池内, 以此减少原料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等到装完之后,接下来就是密封环节了。 这个时候要尽可能的排出空气, 使用2-3层的塑料薄膜将饲料完全的盖严实。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检查防护了。在封土之后的几天之内,需要经常检查池顶,一旦 饲料下沉使得覆土出现裂缝 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 覆盖新土进行填补

等到封口结束后的30天之后,就能够启封喂养牲畜了。

农民为什么愿意收割当青储?

其实,农民之所以原因将未成熟的小麦收割之后,当作是青储饲料, 主要的原因就是离不开一个「利」字

将未成熟的小麦收割之后,能够卖到 每亩1500元 的价格,有的甚至还能够涨到2100元的价格。

而根据我国202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正常的小麦收购价格仅为1.2元左右,如果种植户的一亩地能够产出1000斤小麦的话,那么 每亩地的收入也仅为1200元。

再扣除掉化肥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之后,每亩地全年的纯收入,也只有 三四百元左右

因此,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农民们自然会对每亩地能够卖出1500元、甚至是2100元的高价感到心动。

除此之外,将未成熟的小麦提前收割之后, 还省去了后续的脱粒、晾晒、储存等一系列的工序。 小麦的提前收割,还能够利用这种空闲时间,再去种植一些其他的农作物。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省时省力的角度来看,对于农民来收,将未成熟的小麦提前收割, 似乎确实是能够快速提高收益的一件好事儿。

之所以用「似乎」这一词,那是因为这样的好处只是眼前的,那么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用未成熟的小麦做青储饲料,究竟是利民还是害民呢?

为什么不建议?

那么为什么说从保护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说, 不提倡将未成熟的小麦收割之后当青储呢?

其实从古代的一个历史故事中,就能够看出来大规模毁苗的严重后果,那就是 齐鲁粮食之战。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接壤,齐国为了吞并鲁国,特意想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先放出消息, 大量收购鲁国的特产绨料

那鲁国的农民一听,自然是马不停蹄的开始 弃农从织 ,开始做起了织造绨料的买卖。

等到鲁国农民赚的盆满钵满之后, 齐国又突然宣布停止这一贸易的往来, 而这个时候的鲁国已经陷入了粮食危机之中。

为了生存下去, 鲁国人民不得不高价从齐国进口粮食。 就这样,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鲁国的经济受到重创。

怎么样,这一历史故事是不是给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历史就是一面可以知晓未来的镜子,从这一故事中,大家就能够看出来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

从农民的利益来说,相较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他们更关系眼前的利益,然而 眼前的利益只是暂时的。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国家的战略安全着想,更是为了我国的亿万民众的利益着想, 这青苗是万万不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