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岁的年纪,本该是坐在教室里憧憬未来的日子,我却踏上了前往山西的列车,心中既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有对离家的不舍与忐忑。
记得当时,面对多个下乡地点的选择,我几经犹豫。内蒙的大草原虽令人向往,但骑马驰骋的豪情背后,是我不曾经历过的风霜;东北的严寒让我望而却步;而陕北,又似乎太过遥远和陌生。 最终,我选择了山西,一个既非极寒之地,又非极端陌生的地方,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吧。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初到山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窑洞,它们依山而建,冬暖夏凉,是当地人世代居住的智慧结晶。但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北京姑娘来说,适应这里的生活并非易事。
记得第一次走进窑洞,那股子潮湿和霉味让我几乎窒息,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生活的忐忑。 冬天虽暖,却也潮湿阴冷;夏日虽凉,却也蚊虫肆虐。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莫过于那口「共用」的水池,树枝、烂叶、昆虫混杂其中,每一次取水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我尝试着用树枝拨开浮物,小心翼翼地舀起一桶水来,烧开后,那股子腥臭味依旧难以散去。所以我有时候一个星期都很少喝水,嘴都干裂干裂的, 但口渴难耐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上几口,那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后来慢慢才有那种辘轳摇的那个井,才好点。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吃,是下乡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白薯、老玉米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偶尔能见到几顿棒子面窝头,已是奢侈。记得那些窝头,刚出锅时还勉强能入口,但一旦放凉,就变得硬如砖块,冻得带着冰碴子。饿了,就只能掰开冻得坚硬的窝头,撒上点自己擀成细粒的大粗盐,勉强果腹。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胃也在这样的「锤炼」下变得不好了。直到后来回城后我的胃也不好,上上班胃就会疼起来。烙下了毛病。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下乡的日子,劳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要跟随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锄草、播种、收割……每一项农活都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意志。太阳高悬,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干劲和热情。那些日子,虽然辛苦,却也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乐趣。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作物茁壮成长,那份成就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知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大家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无论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凉水,还是寒冬腊月里的一件棉衣,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那些日子虽然苦涩,却也充满了欢笑和泪水。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学会了珍惜、更学会了感恩。
岁月悠悠,转眼间已是几十年的光景。 但那段知青下乡的日子,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那时的酸甜苦辣,可能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没有经历的人是不会懂得。
如今,当我再次回首那段知青下乡的日子,心中更多的是感慨。
那段经历虽然艰苦,却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更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段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它们如同灯塔一般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更加懂得感恩与珍惜。